首頁 資訊 財經 公益 彩店 奇聞 速遞 體育 提點 資訊 綜合 企業 市場

          首頁
          你現在的位置:

          遇事表面“從容”的孩子,更容易“走極端”,父母該這樣應對

          2023-08-01 20:05:33    來源:子豪講歷史    作者:

          其實讀書的孩子,早就經歷過“996”的模式,高中時代,放月假的日子還歷歷在目。照理說,年輕人應該已經習慣了這種刻苦奮斗的日子,為何現在突然爆發呢?其實,這有個積累的過程。讀高中時總是被灌輸“只要考上大學,一切都會變好的”。等真正上大學時,才發現除了迷茫其他美好根本不存在。大學畢業之后,面對的打擊更大,找不到工作,或者工資太低,房租太貴,一切現實問題接踵而來。


          【資料圖】

          80后說:90后要堅持,努力了才能看到希望。可房租越來越貴,工資卻不漲,失業、裁員的消息還攪得人心惶惶,這種情況下,大家的心態怎么能不崩?“喪”已經成為了年輕人的常態,甚至成了一種網絡文化。還有些表面故作從容的人,感覺看不到希望后已經開始避世、啃老,這并不是一瞬間的事,其實就是內心壓抑的表現。壓抑的情緒有個累積的過程,這多半從小時候就有預兆了。

          一.一位媽媽的苦惱,“壓抑型”孩子讓人心疼

          最近,一位媽媽在網上訴苦,說自家孩子正在習慣性地“壓抑自己”。雖然只有7歲,但媽媽卻非常強烈地感受到了孩子的“成熟”。上周,孩子不小心撞翻了家里的一個青瓷花瓶,這個花瓶媽媽很喜歡,知道花瓶沒有辦法復原,她當時就呵斥了孩子,還罰孩子不準吃晚飯。孩子幾次想辯解,都被媽媽的氣勢給壓了下去,孩子本來很想哭,也忍住了。

          讓媽媽擔憂的是,撞翻花瓶事件后,只要她一批評孩子,孩子就會忍著,既不爭辯也不哭,這種表現不太符合常理。以前孩子還會撒嬌,求自己原諒,現在孩子寧愿壓抑情緒,也不多做解釋。看似孩子長大了,只是這樣的成長方式,卻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了消極影響。

          二.遇事表面“從容”的孩子,通常有這些專屬特征

          1、長期隱忍,一時爆發

          對于一個正常人來說,面對不開心時,大喊、大罵才是發泄情緒的常規操作。一旦選擇隱忍,壓抑脾氣,表面上看好像沒有影響心情,實際心里不滿的種子在生根。習慣隱忍的孩子,心里往往會越來越難受,等到某個節點被點燃,忍無可忍的時候,就會爆發。而這種壓抑已久的情緒,一旦爆發,將會造成很多難以預計的后果。

          2、過于憂慮,在意別人看法

          雖然人都是社會性動物,不過有時候自我一點也無妨。太在意別人看法的人,總習慣從自身找問題。比如有人無緣無故瞪你,“壓抑型孩子”會覺得是自己很讓人討厭,這樣心情自然會沮喪。每天都想自己哪做得不好,要改正才會被別人喜歡。其實有時事情根本就不是這樣的,是孩子“過度解讀”,孩子憂慮太多,影響心理健康成長。

          3、偏愛說謊和偽裝

          小花是個懂事的孩子,知道家里經濟狀況不好,從來不會對父母有過多要求。

          媽媽問小花:“你是不是想要?”小花搖搖頭說:“我就是看看。”媽媽也沒再多問,拉著小花就走了。后來小花看到小區的一個孩子拿著這款芭比娃娃,她很羨慕,只不過這種感情卻從來沒在媽媽面前表現出來,不管心里有多不開心,都只有她自己知道。孩子說謊、偽裝,只是為了讓父母覺得自己懂事,不給家里添麻煩。可是壓抑了自己,如果父母看不到這種背后的默默付出,孩子得到的就只是難過。

          明明還是個孩子,他本可以大方地跟父母說:“我想要爸爸媽媽不要對我發脾氣”、“我不想學毛筆字,就想學鋼琴”、“我想爸爸媽媽能多和我玩,而不是只在輔導作業時陪在我身邊”。孩子有很多想法,他們喜歡玩,喜歡吃,也喜歡愛和陪伴。原本應該天真無邪的年紀,卻時常壓抑自己,其實這很可能是父母的問題。

          三.什么樣的家庭容易養出“波瀾不驚”的孩子?

          1、從小被強制灌輸要堅強

          “作為一個男孩子,就該努力學習,長大后事業有成,每天就想著玩游戲,這有什么出息?”家長都喜歡這樣教育男孩子,只要孩子稍微表現不好,家長就會急得跳腳。“哭什么哭,學習不好,還不愛和人打交道,我看你比別人家閨女還不如。”爸爸對孩子恨鐵不成鋼,孩子卻只能暗自傷心,接受著語言暴力。自己明明也在努力學習,按照父母的要求生活,還總是被罵,連哭也不行。爸爸很早就說:“男孩子以后要扛起家庭責任,一定要習慣堅強。”

          2、發泄情緒時受到指責

          “我一點也不喜歡吃胡蘿卜”,孩子話剛說完,媽媽就把筷子一摔:“不喜歡吃就別吃,看你餓的時候怎么辦?”事實上,孩子確實很討厭胡蘿卜的味道,只是媽媽覺得孩子不該偏食,每次都強迫孩子吃。

          孩子看到媽媽發脾氣,心里很難受。就想,別惹媽媽生氣吧,就算再不喜歡吃,多少吃點。孩子選擇隱忍,媽媽還以為孩子真的變了,為自己的教育方式鼓掌。實際上,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發脾氣,媽媽會生氣,因此寧愿忍受也不會再發表意見。

          3、想成為父母眼中的“乖孩子”

          孩子在家里鬧騰的時候,父母總是頂著一幅愁容。只要孩子變乖,臉上就會浮現笑容。孩子發現這個規律后,為了讓爸爸媽媽更喜歡自己,本來很想玩,也會忍著不玩,多學習,少說話,父母開心就好。心里不開心,卻無法發泄,這會阻礙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孩子表面從容,實際上這些負面影響卻已經深入內心。

          四.長時間壓抑,有哪些消極影響?

          1、孩子容易患抑郁癥

          長期心里壓抑,沒有家人也沒有朋友可以傾訴,最直接的結果是引發心理疾病。患上抑郁癥,每天內心越來越痛苦、煎熬,甚至會想到自殺。壓抑太久,真的對人不好。

          2、更容易“走極端”

          人都有本來的樣子,不管是偽裝成乖孩子也好,好學生也罷,一旦孩子覺得不想再裝下去,就會不管不顧。與其無聊地學習,還不如每天打游戲,孩子從想成為一名醫生,到成為一個廢物,只不過是一念之間的事,這種極端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少見。

          3、一遇到困難就容易成為鴕鳥

          壓抑自己,想做的事不敢做,想追求的人不敢追,遇到困難就退縮,害怕失敗,害怕周圍人的指責,長此以往,孩子寧愿當縮頭烏龜或是將頭埋在沙子里的鴕鳥,也不愿意變成戰士。

          五.父母該這樣應對“壓抑型”的孩子

          1.允許孩子脆弱

          孩子就是孩子,總會有承受不住的時候。家長把孩子當成年人對待,這并不值得提倡,也不公平。他可以笑,也可以哭,無拘無束地生活,才是孩子該有的狀態。父母允許孩子脆弱,才能得到最真實的情緒反饋。

          2.理解孩子發泄情緒

          當孩子發泄情緒之時,父母不要第一時間就指責,而應該給他正確的引導。只有將心中的負面情緒都發泄出來,孩子才能有新的面目去面對生活。為人父母者,更應該做的,是給予孩子理解,并幫助孩子正面對抗。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會有情緒不好的時候,不要害怕別人的眼光,即便是父母也不能阻止。想笑就笑,不開心就哭,生活處處充滿陽光。

          編輯:qysb005

          標簽:

          中國企業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中國企業新聞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中國企業新聞網的書面許可, 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河南企業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 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 必需取得中國企業新聞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企業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 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圖片欣賞
          頻道推薦
          內容推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