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財經 公益 彩店 奇聞 速遞 體育 提點

          首頁
          你現在的位置:

          環球快消息!聽說西葫蘆會致癌、不能吃?

          2022-07-29 15:44:22    來源:上海疾控微信號    作者:   編輯:qysb005

          搜一下“西葫蘆致癌”,會跳出來很多文章,它們都會提到其烹飪過程中極易產生一種致癌物質“丙烯酰胺”。


          (資料圖片)

          丙烯酰胺到底是什么東西?西葫蘆真的不能吃了嗎?今天疾控君就和大家說說這其中的真相。

          丙烯酰胺是烹飪副產物

          丙烯酰胺是由天門冬酰胺和還原性糖在高溫加熱過程中通過美拉德反應生成的,是熱加工食品中風味產生的重要途徑之一。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只要同時含有較多的氨基酸/蛋白質和還原性糖,加上高溫烹飪的反應條件,比如說油炸、焙烤、烘焙等,就很容易生成這個副產物。

          煎炸食品中廣泛檢出丙烯酰胺

          土豆制品、咖啡、谷物類食品這些通常需要高溫烹制的食材,都有產生丙烯酰胺的風險。事實上,薯片、薯條等油炸馬鈴薯制品和煎制好的牛排、豬排等肉類也被廣泛檢出丙烯酰胺的存在。

          西葫蘆作為一種果實類蔬菜,只在蔬菜中含有較高的淀粉和蛋白質含量,但是和馬鈴薯和肉類顯然不在一個數量級。如果在烹飪中能避免燒焦燒糊,就不會有大量的丙烯酰胺產生。

          丙烯酰胺通過食物致癌并未確證

          丙烯酰胺被認為是一種致癌性物質,是因為多項動物實驗表明它會導致中樞和外周神經系統受損,導致幻覺、嗜睡和手腳麻木,且具有神經毒性、生殖毒性、遺傳毒性。

          但是,從毒理學角度上講,一切離開劑量談毒性的行為都是不可取的。在人體觀察到的神經毒性效應僅在職業環境中大量接觸時才出現,在日常飲食中完全無法達到如此高的致病劑量,且流行病學研究得出的結論更否定了丙烯酰胺日常攝入與癌癥的直接相關性。丙烯酰胺形成的DNA加合物與腫瘤部位不相關,在基因突變檢測中也大多為陰性。事實上,有兩項流行病學研究發現,丙烯酰胺攝入高的人大腸癌發病率反而低。

          審查過丙烯酰胺問題的所有國際及國家食品安全組織普遍一致認為,目前還沒有足夠的信息來作出明智的決定并采取監管行動。

          人們對不同食物中丙烯酰胺的含量以及從飲食中攝入的潛在風險仍然知之甚少。不吃含丙烯酰胺的食物可能會導致不平衡的飲食,或因未煮熟食物而被病原體感染,從而導致更嚴重的健康問題。有一些共識認為,低水平的丙烯酰胺飲食并不具有影響人類的神經毒性或生殖毒性,當然這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以確認長期、低水平的累積效應對神經系統的影響。所以說,目前飲食暴露與癌癥風險之間的任何關系都只是假設,還有待更明確的研究。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得出的結論是,西葫蘆完全可以安全地回到我們的餐桌上,如果你還是擔心丙烯酰胺的存在,那在烹飪菜肴時,應當注意不要產生焦糊物質,畢竟除了丙烯酰胺,還有那些漂浮在油煙中的雜環胺類、N-亞硝基化合物和多環芳烴等有機物質也會對人體造成不良的影響。也就是說,丙烯酰胺背后的真正“元兇”是燒焦燒糊,可憐的西葫蘆卻不幸成了背鍋俠。那,今晚要不要來點西葫蘆呢?

          參考文獻:

          [1] Exon JH. A review of the toxicology of acrylamide. J Toxicol Environ Health B Crit Rev. 2006 Sep-Oct;9(5):397-412.

          [2] 楊雪欣, 樊浩然。 抑制丙烯酰胺的研究進展[J]. 現代食品, 2020(06): 54-56.

          [3] 吳詩華, 曾文鋒, 郭冠浩, 等。 丙烯酰胺暴露來源及污染現況[J]. 職業衛生與應急救援, 2019, 37(06): 605-608.

          [4] 江城梅, 趙文紅, 趙紅。 食品中丙烯酰胺產生機制和危害的研究進展[J]. 蚌埠醫學院學報, 2008(03):375-377.

          [5]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PubChem Database. Acrylamide, CID=6579, https://pubchem.ncbi.nlm.nih.gov/compound/Acrylamide (accessed on May 11, 2020)

          標簽: 丙烯酰胺 流行病學研究 還原性糖

          中國企業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中國企業新聞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中國企業新聞網的書面許可, 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河南企業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 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 必需取得中國企業新聞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企業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 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圖片欣賞
          頻道推薦
          內容推薦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1-2013 www.olpdyo.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業時報 版權所有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注明出處

          滬ICP備2020036824號-14

          聯系網站:wangzhan22@sina1.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