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跨境資金流動形勢好轉 外匯局:與市場環境相關
央廣網北京4月21日消息(記者王建帆)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我國跨境資金流動呈現怎樣的特點?未來跨境資金流向如何?今年美聯儲將繼續加息,并且可能縮減資產負債表,又會對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產生什么影響?昨天(20號),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王春英回應了這些熱點問題。
跨境資金流動朝均衡方向發展
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王春英介紹了一季度外匯收支總體情況。她判斷:一季度我國跨境資金流出壓力明顯緩解,外匯供求趨向基本平衡。數據顯示,從2016年以來,我國跨境資金流出壓力就趨向緩解,2016年外匯儲備全年余額下降3198億美元,比2015年降幅收窄了38%。今年以來,跨境資金流出壓力進一步減輕,特別是2、3月份我國外匯供求趨向基本平衡,外匯儲備余額連續兩個月回升。王春英分析,一季度跨境資金流動形勢好轉與市場環境變化密切相關。
王春英:“一方面,近期國內經濟企穩提振了市場信心,體現了經濟基本面的基礎性作用。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6.9%,比去年第四季度還提升了0.1個百分點,同時看到很多經濟指標都是好轉的。另一方面,一季度外部環境尤其是美元匯率相對穩定。盡管3月份美聯儲再次加息,但是美元指數窄幅波動,并且在一季度總體回落1.8%,國際金融市場運行也比較平穩。”
王春英預測,未來,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總體仍會朝著均衡的方向發展,我國跨境收支仍具有良好的穩健基礎。
王春英:“第一,中國經濟仍處于中高速增長區間,未來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產業結構將繼續升級,經濟增長將更有質量、更有效率。第二,中國仍將是境外長期資本最具競爭力和吸引力的重要目的地之一。第三,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將進一步深化。第四,隨著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的穩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彈性將進一步增強,有利于促進我國跨境資金流動有進有出、雙向波動。第五,我國經常賬戶持續順差,外匯儲備仍然充裕,有能力維護外匯收支平穩運行。”
除了跨境資金流動情況,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王春英還對一些熱點問題作出了明確回應。
美聯儲加息影響減弱 中國應對能力提升
王春英:“從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至今,美聯儲已加息三次。從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看,美聯儲三次加息的影響是逐步減弱的。美聯儲三次加息的不同影響,充分說明當前我國的應對能力和適應能力大幅提升。首先,與2015年底美聯儲首次加息相比,當前國內經濟運行更加穩定。其次,外匯市場供求狀況明顯改善。隨著境內主體本外幣資產負債結構調整逐步到位,近期變動趨向平穩。再次,金融市場開放程度有所提升。特別是外資流入渠道進一步拓寬、便利化程度逐步提高,2016年以來境內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等改革措施的效果逐步顯現。最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預期大幅減弱。”
我國儲蓄率和投資率可能有所下調
王春英:“近年來,我國經常賬戶順差與GDP之比持續處于合理水平,能夠有效地防范國際收支風險。此外,經常賬戶順差與GDP之比反映到國內經濟結構上,可以歸結為儲蓄率高于投資率,未來這兩個比例之間的差距也會維持穩定、合理的水平。一方面,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穩步調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作用進一步加大,消費的貢獻有所上升,相應地,儲蓄率總體呈現平穩的下降態勢。但另一方面,投資率也在平穩下降,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和去產能政策的有效實施,粗放型投資的快速增長也會受到抑制。因此,我國儲蓄率和投資率可能同時有所下調,但兩者的缺口仍會保持相對穩定,經常賬戶順差也將繼續維持在合理水平。”
人民幣匯率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
王春英:“從長期看,匯率本質上是由經濟基本面決定,我國經濟基本面繼續支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但短期走勢可能會受到預期、金融市場突發事件等影響,在一個比較短的周期內既可能升值也可能貶值,這都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