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財經 公益 彩店 奇聞 速遞 前瞻 提點

          首頁
          你現在的位置:

          個人征信牌照落地擱淺兩年 央行:要加快推進

          2017-04-21 13:12:21    來源:    作者:   編輯:qysb005

          央廣網北京4月21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個人征信業務牌照的發放可能將迎來進展。就在昨天,央行副行長陳雨露表態,將積極穩妥地加快推進個人征信業務牌照的發放,這距離個人征信業務的“開閘”已經過去了2年之久。

            陳雨露:個人征信要注重把握三個原則

            個人征信業務,指的是征信機構對個人信用信息進行采集和加工,并提供給客戶的評估服務;個人征信業務“開閘”指的就是央行將對征信機構發放經營牌照,準許它們從事個人征信業務。

            陳雨露提出,個人征信業務要注重把握獨立性、公正性以及個人信息隱私權益保護三個方面的原則,事實上,這些也是個人征信牌照遲遲未發所顧慮的因素。2015年,央行批準8家民營機構開展個人征信業務的相關準備工作,但是,兩年過去,征信牌照發放仍然遲遲未動。

            征信機構開展業務要客觀中立 防止利益沖突

            中誠信創始人毛振華表示,這或許是金融監管機構在征信公司的獨立性第三方方面有進一步的認識。陳雨露在昨天的發言中明確指出,征信機構開展業務要客觀中立,不能受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等其他主體的支配。

            陳雨露:“征信產品和服務的使用不能與征信機構股東或出資人的其他業務相捆綁,不能成為股東或出資人謀取他利的手段。”

            陳雨露強調,征信機構在公司治理結構和業務開展上都應該確保獨立,防止利益沖突。

            個人信息保護依舊面臨挑戰 立法有待完善

            此外,個人信息保護也是個人征信的重要方面。陳雨露指出,征信機構應從保護個人隱私的角度出發,防止個人信息被過度采集、不當加工和非法使用。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首任會長李東榮認為,全球經濟社會更加信息化、數字化的今天,對個人信息保護提出了新的挑戰。

            李東榮:“個人信息領域規則和標準的不統一、不明確,使得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不足與無序濫用的現象并存;一些行業打著創新旗號倒賣交易數據,產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亂象;信息復制的無限性和低成本,使得信息二次利用和傳遞變得迅速而隱蔽,數據真實性和準確性難以保證。”

            還有分析認為,一直沒有發放個人征信牌照,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基礎設施有待完善,這里主要指的是沒有《個人信息保護法》,個人信息采集的邊界和監管尺度有待明確。這種情形下,如果央行作為征信業的行政監管部門發放個人征信牌照,可能會出現持牌機構大量違法的“尷尬”現象。分析認為,征信是金融的基石,是金融體系的基礎設施。而金融作為經營風險的行業,是受到強監管的。由于征信涉及個人信息保護,它所受到的監管可能比其他金融機構更為嚴格。

            不過,盡管牌照遲遲未下發,但是,首批8家獲準開展業務的機構準備工作仍然在正常進行。

            新聞鏈接:國際征信體系如何運作?

            美國是信貸消費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個人征信體系主要是市場主導。美國征信業以商業征信公司為主體,數據來源包括金融和零售等機構免費提供、公共部門的數據有償使用、同行之間信息共享的有償使用等。此外,美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法案,規范個人征信行為。

            在歐洲,征信市場主要是政府主導。比如德國的社會信用體系包括公共征信系統、私營信用服務系統、行業協會三部分。公共信用信息系統依法向私營信用服務系統提供信息服務,成為私營征信機構信息的重要來源之一;在英國,可以用8個字形容征信體系,那就是“征信苛刻,懲戒嚴厲”。英國全國征信機構對數據進行集中處理,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數據中心并異地備份,這些數據最終形成每個消費者的信用等級。英國征信機構獲取個人的信用信息也是多方位的,有時頗為苛刻,繳納電話費、水費、電費等,都會影響到個人信用記錄。

            在日本,征信體系采用的是會員制征信模式。例如日本銀行協會建立了非營利的銀行會員制機構,也就是日本的個人信用信息中心,這些個人信息中心負責對消費者個人或企業進行征信,但并不以此營利。

          企業時報版權與免責聲明:
          1、企業時報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企業時報的書面許可, 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河南企業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 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企業時報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 必需取得企業時報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企業時報”。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企業時報)”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 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圖片欣賞
          頻道推薦
          內容推薦

            Copyright @ 2001-2013 www.olpdyo.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業時報 版權所有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注明出處

          聯系網站:wangzhan22@sina1.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