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財經 公益 彩店 奇聞 速遞 前瞻 提點

          首頁
          你現在的位置:

          中國農共體發揮農業再保險主渠道作用

          2017-04-21 13:24:38    來源:    作者:   編輯:qysb005

          “農共體的成立是我國農業保險發展史上的重大創新,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完善農業再保險體系、建立大災風險分散機制的重要探索。”4月20日,在中國農業保險再保險共同體(以下簡稱“農共體”)于上海舉行的第六次成員大會暨農業保險標的現場交流會上,中國保監會財產保險監管部主任劉峰表示,兩年來的實踐表明,農共體的成立符合我國農業保險改革發展的現實要求,各項制度設計達到甚至超出了預期。

            據悉,目前農共體成員數量已擴充為32家成員公司和5家觀察員公司,承保能力已從成立初的2600億元增加到3600億元,足以提供充足穩定的承保能力。

            劉峰強調,一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農業保險是國家強農惠農的政策工具,有很強的政策性和準公共性,農共體不僅是風險共同體,更是利益共同體,成員公司之間要風險共擔、合作共贏。二要強化責任,服務大局。進一步擴大承保能力,加強對創新型產品的支持,對國家鼓勵發展的領域,農共體要最大限度地提供再保險支持。三要完善體制,優化機制。要做好業務發展與風險管控的平衡,實現直保與再保的協同發展。

            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農業保險賠款支出348億元,是國家農業災害救助資金的10倍。發達國家不保的地震、雹災等風險,我國農業保險均予以承保。在重特大災害面前,農業保險發揮了突出的作用。農業保險已成為災區災后重建重要的資金來源。農業保險作為農村金融的基石作用也得到了充分體現。

            農共體成員大會主席降彩石透露,兩年來,農共體實際承擔風險責任超過3500億元,累計支付賠款達98億元。尤其是近年來在遼寧、黑龍江特大旱災和南方特大洪澇等極端天氣災害事件中,農共體支付賠款占總賠款的40%以上,有力化解了區域性、流域性農業大災風險,有效保障了農業保險體系平穩運行。

            農業部財務司副巡視員王晉臣在會上指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完善農業再保險體系,在13個糧食主產省區開展適度規模經營主體大災保險試點,農共體可以發揮積極作用。隨著我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社會化水平的提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量涌現,農業風險已延伸到生產、加工、運輸、銷售、質量安全等各個環節,需要農業保險提供全方位的風險保障。

            國家林業局計財司副司長張艷紅指出,我國林業保險起步晚,但發展迅速,在推動國家林權制度改革和金融創新中發揮了重要配套政策作用,同時我國森林保險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下一步,將爭取出臺關于擴大森林保險的指導意見,推動保險機構加強與林業部門合作,擴大和豐富森林保險供給,逐步實現森林保險的全面覆蓋。

            農共體管理機構負責人王野田介紹,農共體成立以來,貫徹落實保監會“擴面、提標、增品”的工作要求,積極服務行業產品條款改革,為行業發展目標價格保險、地方特色優勢農產品保險、天氣指數保險、漁業保險等國家鼓勵發展的高保障領域和高風險領域100多款創新型農險產品提供再保險保障,有效解決了國際再保人不愿承保的難題,解除了直保公司的后顧之憂,促進了國家支農惠農政策的落實。尤其是2015年以來,農共體積極配合保監會、財政部、農業部聯合啟動的中央財政補貼型產品條款改革,在新型農業保險產品賠付率大幅提升10個百分點的情形下,努力維持再保險承保條件不提高,通過穩定再保險條件平抑因風險敞口上升對直保公司的影響,為產品改革順利推進提供了有力支撐。

            降彩石表示,將進一步深化農共體體制機制改革,在繼續擴大行業承保能力、為農業現代化改革提供支持的基礎上,一是加強對連續虧損業務等高風險業務的科學評估,完善分保結構和條件,推進分保比例的集中化和均衡化,降低業務逆選擇風險,實現風險分散與風險對價的匹配;二是推動財政支持型的農險業務標準化分出,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則探索建立再保險與直接保險定價的聯動機制;三是探索購買超賠等方式,為農業再保險體系難以承擔的大災風險提供有效的風險分散渠道,提升農共體應對巨災風險的能力。

          企業時報版權與免責聲明:
          1、企業時報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企業時報的書面許可, 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河南企業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 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企業時報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 必需取得企業時報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企業時報”。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企業時報)”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 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圖片欣賞
          頻道推薦
          內容推薦

            Copyright @ 2001-2013 www.olpdyo.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業時報 版權所有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注明出處

          聯系網站:wangzhan22@sina1.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