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財經 公益 彩店 奇聞 速遞 前瞻 提點

          首頁
          你現在的位置:

          國內首個互聯網理財指數重磅發布 2020年互聯網理財規模將達近17萬億

          2017-02-27 14:54:42    來源:第一產經    作者:   編輯:qysb005

          日前,社科院聯合騰訊理財通、騰訊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發布國內首份《國人工資報告》(簡稱“報告”)。數據顯示,2005年至2016年,我國居民工資理財規模增長近10倍,人們工資收入中用于主動理財而非被動儲蓄的規模大幅上漲,其中互聯網理財更成為國人投資新寵。基于此,報告首次發布互聯網理財指數(IWMI),為衡量互聯網理財在居民資產配置中的比重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標準。

          報告指出,2013—2016年三年間,我國互聯網理財指數增長超四倍,互聯網理財規模由3853億元激增到2.6萬億元,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16.74萬億元。

          國民理財方式大變遷 互聯網理財來搶灘

          2013年互聯網理財推出后,我國居民理財方式逐漸互聯網化。伴隨著股市的牛熊轉換、利率下行、銀行理財產品收益下降明顯,互聯網理財渠道成為國民投資渠道新寵。

          \

          (國人理財方式意愿)

          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居民使用互聯網理財的意愿率已達11.15%,超過了股票、基金、債券、貴金屬等,成為國人理財的主要途徑之一。而以騰訊理財通為代表的互聯網理財平臺憑借準入門檻低、便捷安全等核心優勢,逐漸受到更多用戶群體尤其是年輕人的認可和青睞。

          互聯網理財指數三年增長超四倍 成行業發展風向標

          互聯網理財指數,以互聯網理財規模在居民金融資產中的比重進行衡量。數據顯示,該指數由2013年的基準基數100一路飆升到2016年的408.24,三年間大幅增長超四倍;互聯網理財規模則由2013年的3853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2.6萬億元。

          這從側面反映了隨著互聯網理財的興起,互聯網理財規模在我國居民資產配置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而人們主動理財熱度的大大提升,也為互聯網金融行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借助互聯網與金融的“聯姻”,讓越來越多的人通過互聯網的方式接觸到了理財。

          2020年互聯網理財規模或達17萬億 騰訊理財通打造普惠型全民理財平臺

          隨著人們互聯網理財熱情的漸趨高漲,報告預計,到2020年,我國的互聯網理財規模將達到16.74萬億元,互聯網理財規模的快速發展與互聯網理財行業的三大特征及背后的普惠金融理念密切相關。一方面,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形式多樣、種類繁多,能滿足理財小白、高凈值用戶等不同風險偏好投資者的理財需求;同時,互聯網理財產品基本無準入門檻,如騰訊理財通“一元錢也可以理財”,突破了傳統理財產品動輒五萬元起購的門檻,適應了投資者小額高頻的理財特點;再者,互聯網理財產品也打破了時間與地域的條件限制,只要一部智能手機和網絡信號,用戶隨時隨地都能理財。

          騰訊理財平臺負責人閆敏透露,背靠月活躍用戶數均在8億以上的微信和QQ兩大社交平臺的騰訊理財通,上線三年以來,已累計為超過1億用戶提供互聯網理財服務。針對不同風險等級的理財需求,騰訊理財通為用戶定制固定收益、股票、債券等資產類別的金融產品,上線了工資定投、夢想計劃、指數定投、信用卡預約還款賺收益、還房貸理財等產品功能,為用戶提供安全、穩健、便捷、多元的互聯網理財服務。其中,為普通工薪族量身打造的工資定投功能,用戶只需在微信里簡單設置一次,騰訊理財通就會自動在每個月的約定時間,從綁定的銀行卡中轉出約定額度資金到用戶申購約定的理財產品里。該功能具有投資起點低、自動約轉、收益穩健、隨心定制等特點,有利于工資中長期穩健增值,讓工資積少成多。

          “只要有微信和QQ,用戶就可以隨時隨地享受便捷、安全、優質的互聯網理財服務。在我看來,這是最可持續的一種普惠金融實踐;騰訊理財通將秉承開放、連接的理念,全力推動普惠金融發展,讓普羅大眾享受到優質理財服務;此外,騰訊理財通還將與更多優質金融機構深度融合,共同推動互聯網理財行業的健康發展。”閆敏表示。

          企業時報版權與免責聲明:
          1、企業時報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企業時報的書面許可, 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河南企業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 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企業時報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 必需取得企業時報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企業時報”。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企業時報)”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 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圖片欣賞
          頻道推薦
          內容推薦

            Copyright @ 2001-2013 www.olpdyo.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業時報 版權所有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注明出處

          聯系網站:wangzhan22@sina1.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