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點丨2022年上半年歐盟RASFF通報中國產品情況分析及應對措施
本文根據2022年上半年歐盟RASFF系統通報中國產品(不包含香港、澳門和臺灣)的數據,從通報概況、通報國家、通報產品類別和通報危害類型等方面進行分析,總結通報規律和變化趨勢,并提出了應對措施,以期減少或避免通報情況發生,提高我國相關產品的聲譽。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通報概況
2022年上半年,歐洲31個國家通過 RASFF通報了2267批產品,較2021年上半年的2160起通報增長了4.95%,呈顯增長趨勢,說明歐洲各國對食品、飼料和食品接觸材料的監管變的更為嚴格。其中,上半年RASFF對中國產品發布了165起通報,占總通報量的7.28%,與2021年上半年的121起相比增長了36.36%。RASFF通報中國產品數量、通報增長占比明顯提升。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RASFF通報構成比見圖1。
圖1 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RASFF通報構成比
二、通報國家
2022年上半年,共有27個國家對中國產品發布了通報。通報中國產品數量排名前三的國家是西班牙(35起,占比21.21%),波蘭(19起,占比11.52%),比利時(15起,占比9.10%),占同期 RASFF對中國產品通報總數的41.82%。2022年上半年RASFF通報中國產品數量情況見圖2。
圖2 2022年上半年RASFF通報中國產品數量情況
三、通報產品類別
2022年上半年中國共有21類產品被通報,被通報數量排名前三的是食品接觸產品(92起,占比55.76%),水果和蔬菜(18起,占比10.91%),其他食品(9起,占比5.45%),占同期 RASFF 對中國產品通報總數的72.12%。其中,食品接觸材料、水果和蔬菜也是2021年上半年中國被通報數量最多的產品類別,尤其需注意食品接觸產品,21年上半年和22年上半年中國被通報的食品接觸產品均占所有食品接觸產品通報的一半以上,所占比例持續升高,達到55.76%。2022年上半年RASFF通報中國產品類別情況見圖3(前10名)。
圖3 2022年上半年RASFF通報中國產品類別情況(前10名)
四、通報危害類型
2022年上半年中國被通報產品涉及20類危害類型,共計170項(同一產品存在多項風險,故總項數大于通報數量,另有一條通報未說明通報原因)。其中排名前三的危害類型是組分(52起,占比30.59%),遷移(39起,占比22.94%),農藥殘留(29起,占比17.06%),占同期 RASFF 對中國產品通報總數的70.59%。
其中,食品類的主要危害類型為農藥殘留(28起,占比40.58%),主要涉及環氧乙醇、啶蟲脒、蒽醌、毒死蜱、2,4-二氯苯氧乙酸等農藥;食品接觸產品的主要危害類型為組分(49起,占比53.26%),主要是未經授權使用竹纖維;飼料的危害類型為非致病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工業污染物、農藥殘留各1起。
2022年上半年RASFF通報中國產品危害類型情況見圖4。
圖4 2022年上半年RASFF通報中國產品危害類型情況
五、應對措施
通過分析RASFF對中國產品通報數據,能夠直接表現出中國輸歐產品的安全狀況,發現出口企業管理的薄弱點。為此,海關提醒相關企業:
一是關注歐洲市場標準變更,破解貿易壁壘。歐洲市場標準要求高、變化快,出口企業需主動跟蹤歐洲市場標準,及時了解和掌握各國最新標準要求,尤其需重視通報敏感國家的技術法規和要求,根據標準的變更有針對性的改進生產工藝,避免產品遭到通報,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二是提高出口產品質量安全意識,提升質量安全控制水平。要嚴格把關產品質量,加強產品原料管理,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和產品風險評估自控機制,加強全鏈條管理。任何一個環節控制不好,都可能導致最終產品質量不過關,企業只有落實主體責任,不斷加強管理,才能夠切實提高出口產品的質量與安全;
三是加大研發力度,提升技術水平。歐洲各國能夠發布出一系列嚴苛的標準,首先是基于其發達的工農業發展水平和科技研發水平,中國企業只有不斷加大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研發力度,在產品研發和生產上接近歐洲地區的整體水平,才能更好地應對歐洲市場的標準,從而使產品免于被通報。
數據來源:https://webgate.ec.europa.eu/rasff-window/portal/?event=SearchForm&cleanSearch=1
(說明:本文分析數據以RASFF官網2022年7月1日發布的數據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