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財經 公益 彩店 奇聞 速遞 體育 提點 資訊 綜合 企業 市場

          首頁
          你現在的位置:

          食品行業春節期間輿情信息匯總(1.16-1.29)

          2023-01-30 12:20:48    來源:食品伙伴網    作者:

              春節期間,食品行業輿情信息有:北海通報“4個菜1500塊”調查處理情況;知名商超藍環章魚事件引關注;官方回應西安回民街6根面20元;“58元燴菜沒肉事件”各方發聲;店主賣自制香腸遭男子10倍索賠,法院駁回;“男子稱餐廳點海鮮 蔥姜費占菜價60%”上熱搜;顧客曝快餐店成品橙汁兌水售賣。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北海通報“4個菜1500塊”調查處理情況

          輿情概述

          1月25日,有游客發布視頻并配文稱:在北海就餐消費時被宰“4個菜1500塊”。隨后,“游客爆料北海用餐4個菜1500元”的話題登陸熱搜,引發各方關注。

          1月27日,店家回應稱菜是明碼標價,且過年期間貨少,有漲價,否認讓司機拉客。

          1月28日,北海市場監管局發布了調查處理情況。經查,該店已取得《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等合法資質,店內所用電子秤經檢定合格,且該店海鮮池內的海鮮產品全部明碼標價,消費者所點的四道海鮮在點菜單上的價格與海鮮池標注價格一致。但該店家存在支付出租車司機回扣招攬客人、未與消費者充分溝通即匆忙配菜下單、部分海鮮經烹飪后份量略少等問題。北海市市場監管局等相關部門已責令該店家停業整頓、限期整改并立案處罰。

          輿情點評

          涉事餐館通過給司機回扣的方式攬客,不僅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經營秩序,也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消費者在遇到合法權益被侵犯時,可向監管部門進行投訴舉報。此外,監管部門應加大監管力度,對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從重從快查處。

          知名商超藍環章魚事件引關注

          輿情概述

          1月18日,“深圳一網友稱在山姆買到藍環章魚”“山姆回應藍環章魚事件”等話題上熱搜,引發廣泛關注。據悉,1月17日,一位深圳的網友稱,家人幾日前曾在山姆福田店買了一盒冷凍小章魚,打開發現里面有一只疑似劇毒的藍環章魚。對此,山姆福田店工作人員表示,店內的章魚均為國產人工養殖,出現藍環章魚的概率非常低,會聯系當事人核實情況。

          1月18日,山姆發布官方回應稱,山姆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對供應商的產品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查驗供應商的相關資質證明,嚴格執行進貨查驗制度。山姆稱,其再度向供應商進行了核查,該產品原料確認出自中國海域,且工藝過程涵蓋對藍環章魚的控制。同時,當地市場監管部門也到該網友提及的門店進行了檢查,未發現異常。山姆銷售的凍章魚生產商福建大海星視頻有限公司及供應商福州金海洋貿易有限公司也發布聯合說明稱,“本公司生產的凍章魚,原料從進廠加工,到成品出廠銷售,每道工序嚴格篩選,保證不存在藍環章魚,且我司之前生產的所有批次也沒有發生藍環章魚混入現象。”

          1月19日,“深圳市場監管”公眾號通報了有關情況,稱涉事門店可出示章魚產品供應商和生產廠家的營業執照、食品生產許可證、檢驗報告等索證索票資料,資質齊全,未發現涉事門店存在違反法律法規的情況。對全市27家山姆和沃爾瑪門店的貨架和庫房進行排查,未發現有“藍環章魚”。

          此外,事件當事人也回應稱,“本意只是想提醒大家注意安全,也在發微博前先和客服反饋了。目前我和我家人沒收到商店來自任何方式的聯絡,所有截圖已經發送給關心這件事的媒體朋友幫助澄清,我個人不再贅述了。最后只想說真的很失望。”

          輿情點評

          藍環章魚又稱藍圈章魚、豹紋章魚,因身上鮮艷的藍環而得名。藍環章魚所分泌的毒素中含有河豚毒素,誤食可導致中毒。消費者在采購章魚時,需做好辨別,以防誤食;水產品銷售單位也需履行進貨查驗義務,提升風險隱患排查能力,為消費者的舌尖安全保駕護航。

          官方回應西安回民街6根面20元

          輿情概述

          1月25日,一段游客投訴西安回民街某面館6根面賣20元的視頻引發關注。1月26日,#官方回應西安回民街6根面20元#的話題登上熱搜。事發轄區市場監管所工作人員稱,面條確實分量不足,已督促面館整改,油潑面增加50%的分量,價格明碼標價,同時提升服務人員的服務質量。工作人員表示,已找到當事游客,要求面館為其退款,也歡迎前來回民街消費的游客對商家的不規范行為投訴。

          輿情點評

          作為商家,誠信經營是根本。如此不規范行為,不僅砸了自己的招牌,而且也給當地抹黑。因此,每一個商家都應該誠信經營,自覺維護市場秩序,以產品質量贏得顧客信賴。另外,建議當地執法部門加大對旅游市場的監督和管理,對違法行為采取“零容忍”的態度,發現一起嚴懲一起。消費者在遇到類似問題時,要積極大膽地向當地監管部門投訴舉報,以維護自身消費權益不受侵害。

          “58元燴菜沒肉事件”各方發聲

          輿情概述

          近日,“游客稱58元一碗的燴菜內沒有肉”“58元燴菜沒肉爆料者稱被辱罵近崩潰”“市監部門調查游客稱58元燴菜沒肉”等相關話題上熱搜,引發網友熱烈討論。據悉,1月25日晚,在西安一家面館,有游客花費58元錢購買了一碗燴菜,上菜后發現碗內壓根沒有肉,只有大白菜和幾片胡蘿卜,像是一碗“白菜湯”。隨后,她隨手拍了視頻發布到網絡平臺,引發各方關注。

          1月27日上午,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工作人員表示,執法人員已經到現場檢查,目前正在處理此事。1月27日下午,鄭女士表示,通過社交平臺發布自己的遭遇后,遭到部分網友私信辱罵,導致她的精神幾近崩潰。涉事面館老板則回應稱,店內燴菜都是按標準進行配料,并未宰客。

          1月28日晚,陜西西安臨潼區市場監管部門進行回復,經查該店持有《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菜單中標注的菜名為“特色大燴菜”,價格為58元/份。目前旅游投訴部門已與游客取得聯系并征得諒解。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已責令該店停業整頓。

          輿情點評

          不論那個行業口碑是第一位,消費者不僅看服務體驗好不好,而且看產品質量好不好。作為店家,誠信待客、貨真價實,才能有更長遠發展。監管部門也要加大檢查力度,營造良好營商環境。作為消費者,外出旅游,不論是購物消費還是吃飯都要擦亮眼睛。

          店主賣自制香腸遭男子10倍索賠,法院駁回

          輿情概述

          1月19日,“男子買灌香腸起訴其為三無產品被法院駁回”“店主賣自制香腸遭男子10倍索賠”的相關話題登陸熱搜。據悉,胡先生在武漢開了一家灌香腸店。2021年12月,一男子來到門店,購買了30盒灌香腸,總價七千余元,胡先生按照該男子要求對香腸做了簡單包裝,包裝袋和禮盒上標明產品名為“胡志紅手工香腸”,還標明了儲藏方式、保質期、制作公司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幾天后,該男子向工商部門投訴,稱買到了胡先生門店加工銷售的“三無”產品。2022年6月,該男子向法院起訴胡先生,以消費者權益受損為由,要求十倍賠償。經過激烈的法庭辯論,法院認為,香腸屬于武漢市冬季節令性食品,原告所購手工香腸為現制現售食品,不屬于預制包裝食品,不適用預包裝食品的標簽規定。法院遂駁回該男子的訴訟請求,隨后,該男子上訴。2022年11月,經過兩審終審,武漢市中院判決維持原判,駁回了該男子的訴訟請求。

          輿情點評

          近年來,類似索賠案例不在少數。如果商家存在過錯,消費者索要“十倍賠償”在情理之中。但若是打著維權旗號,妄圖鉆法律漏洞,必定不會得到支持。建議這種作坊類店主能提高警惕,在注重食品包裝細節的同時,也要了解一些法律知識。

          “男子稱餐廳點海鮮 蔥姜費占菜價60%”上熱搜

          輿情概述

          1月26日,“男子稱餐廳點海鮮蔥姜費占菜價60%”的話題登上熱搜。網友李先生反映,在寧夏銀川一餐廳與朋友聚餐,點一份蟶子117元,另收單價為12元的3份蔥姜費計36元,蔥姜費相當于菜價30%;另一份花蛤66元,另收3.3份蔥姜費計39.6元,蔥姜費相當于菜價60%。對此,1月26日,涉事餐廳回應稱,結賬單上的“蔥姜”其實不是蔥姜佐料費,而是海鮮的加工費,“蔥姜”指的是海鮮的做法,該店的海鮮加工費也是按斤數算,該顧客選擇的做法是每斤12元。工作人員還表示,海鮮的食材費和加工費分開單獨算是銀川當地海鮮餐廳常見的一種收費方式,店里的加工費標準也是當地市場的標準差不多,在店里也都是明碼標價的。 

          輿情點評

          雖然店家對蔥姜費進行了解釋:不是蔥姜佐料費,而是海鮮加工費。但是以蔥姜費的稱呼代替海鮮加工費,消費者不明不白,容易產生誤會。建議餐飲單位規范各類名稱,明碼標價,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

          顧客曝快餐店成品橙汁兌水售賣

          輿情概述

          1月25日,在湖南婁底,有顧客發現一家快餐店用成品橙汁兌水售賣。視頻中,店員往桶里加了半桶橙汁,再加了半桶水倒滿,地上還放著成品橙汁。對此,該店店員表示將會調查核實處理。

          1月28日,婁底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此事回復稱,按照橙汁的制作工藝,濃縮橙汁一般需要加水;鮮榨橙汁是否需要加水,江西省人民醫院主任醫師張季林認為,取決于壓榨橙汁工具、風味口味調節、個人喜好等因素。綜上,橙汁加水并非一定違反食品安全法規。鑒于視頻發布者尚未提供經營者的具體地點,聯系視頻發布者也尚未回復,市場監管部門無法進一步核實具體情況。

          輿情點評

          橙汁加水是否違法,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作為商家,理應合法合規經營,嚴格規范操作流程,讓消費者喝的放心。需要提醒消費者的是,在外選購鮮榨果汁時一定要擦亮雙眼,看清楚制作過程,再決定是否購買。如果有條件,建議還是自己在家現榨比較靠譜。

          本文由食品伙伴網食品資訊中心編輯,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取得授權后轉載,請聯系news@foodmate.net。 編輯:qysb005

          標簽: 藍環章魚 工作人員 明碼標價

          中國企業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中國企業新聞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中國企業新聞網的書面許可, 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河南企業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 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 必需取得中國企業新聞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企業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 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圖片欣賞
          頻道推薦
          內容推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