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財經 公益 彩店 奇聞 速遞 體育 提點 資訊 綜合 企業 市場

          首頁
          你現在的位置:

          2023年端午節食用粽子消費提示

          2023-06-21 17:18:42    來源: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微信號    作者:

          “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敲鑼鼓,端午習俗傳千古”。粽子是端午節必備的傳統美食,目前市面上主要有常溫粽子(真空包裝粽子)、速凍粽子和新鮮粽子三類,還有許多家庭自制粽子。為幫助廣大消費者安全健康吃粽子,特做如下消費提示。

          01


          (相關資料圖)

          科學選購,仔細查看

          選購預包裝粽子

          市場銷售的常溫粽子和速凍粽子是預包裝食品,且口味眾多,消費者可根據自己和家人的喜好進行選擇。在選購時要注意:一看包裝是否完好,不要購買包裝袋破損、漏氣或漲袋的;二查標簽信息是否齊全。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7718-2011)要求,直接向消費者提供的預包裝食品標簽標示應包括:食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和規格、生產者和(或)經銷者的名稱、地址和聯系方式、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貯存條件、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產品標準代號等。若標簽標示信息不全,則不要購買。

          通過電商或直播平臺選購預包裝粽子時,可主動要求商家提供真實有效的標簽標識信息。如購買速凍粽子,接收時還應確認滿足低溫條件,以免粽子變質。

          挑選新鮮粽子

          購買新鮮粽子建議就近選擇正規商超等按需購買。在選購時要注意:一看粽葉,是否包裹完好,顏色是否正常(墨綠、黃綠、淡黃都屬于正常);二察粽體,形狀是否完整,確保無霉點、無露米和變形現象;三聞氣味,如有哈喇味、酸敗味等異味,說明粽子已變質。

          02

          自制粽子,首重衛生

          粽子的種類口味眾多,除了市場上直接購買以外,有些消費者還會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餡料,在家自制粽子。但在選材和制作時要注意以下三點:

          選擇新鮮的食材

          以糯米為主,配以不同的餡料,一般有素粽和肉粽。素粽常用果品(大棗、葡萄干等)、谷類等,應無變質、生蟲等現象;肉粽常用火腿、五花肉等,建議在正規場所購買。

          選好粽葉和棕線

          最好使用新鮮粽葉,如用干粽葉,使用前要用水泡或水煮軟化;盡量采用素色棉麻線捆扎,松緊適度。

          保持清潔衛生

          包粽子時手要干凈衛生,食材、粽葉、加工器具等要清洗干凈,以保證制作過程安全衛生。

          03

          蒸熟煮透,科學存放

          不論哪種粽子,吃前都要徹底加熱。預包裝粽子可按照標簽標示的食用方法進行加工制作。新鮮粽子可參照預包裝粽子的食用方法。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自制粽子可用高壓鍋、小火燜煮等方式,確保粽子蒸熟煮透后再食用。

          天氣炎熱,粽子容易酸敗,要注意保存。預包裝粽子要按照包裝上貯存方法儲存,不要超過保質期。常溫粽子一般可在室內陰涼處存放,也可在冰箱冷藏室存放。速凍粽子應在冰箱冷凍室存放,不可常溫存放。打開包裝袋的粽子,室溫存放不要超過2小時。新鮮粽子每次要少量購買,并及時食用。必要時,可放在冰箱冷藏室,保質期一般3-5天。吃多少,煮多少。自制粽子保質期短,最好現包現吃。沒吃完的粽子需在放涼、水分瀝干后冷藏或冷凍,最好盡快吃完。再次食用時須徹底加熱。

          04

          特殊人群,控制食量

          粽子是我國的傳統美食,但對于特殊人群要多加注意。由于粽子主要以糯米或其他谷類食物為主要原料,糯米中的淀粉主要為支鏈淀粉,升糖指數高,糖尿病患者應嚴格控制食用量。另外,老年人、兒童和心血管病患者、腸胃消化功能較弱者都應少量食用。有逆流性胃炎的患者應控制食用量,以免反酸癥狀加劇。

          添加肉類和油脂的粽子中脂肪含量較高,加上糯米的黏膩,普通人過量食用也容易積食。因此,食用粽子時,最好搭配一些蔬菜、水果、豆漿、湯羹等,既均衡營養,又有助于延緩餐后血糖血脂的上升。

          專家執筆人

          謝 晶 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院長、教授

          范大明 江南大學食品學院院長、教授

          黃忠民 河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教授

          范志紅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

          編輯:qysb005

          標簽:

          中國企業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中國企業新聞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中國企業新聞網的書面許可, 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河南企業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 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 必需取得中國企業新聞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企業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 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圖片欣賞
          頻道推薦
          內容推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