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視野】山東聊城:剪紙話年俗
【資料圖】
《備年貨過大年》這幅作品由聊城市剪紙協會副會長吳紀青設計創作。本幅作品采用陰陽結合表現手法,以冬至本地習俗為基本素材,用一個家庭過冬至的場景為縮影:大人蒸年窩窩、花糕、曬魚干、晾香腸,孩子們吃糖葫蘆、玩游戲,貓、狗、雞、鴨、豬你追我趕,還有一只刺猬悄悄來到院中扎疼了好奇的小貓,整個畫面熱鬧、溫馨,展現出國富民豐、幸福生活的畫面,頗具民間藝術風格。
《過大年貼春聯》這幅作品由劉慶林創作而成。這幅作品以本地民俗為素材,家家戶戶掛燈籠、寫春聯、貼春聯,小孩子們也穿梭其間湊熱鬧,展現了過大年的濃厚氛圍。
《年豬叫,年來到》殺年豬是過年的傳統習俗,年豬代表了團圓,代表了鄰里之間的和諧。殺豬后,豬頭和豬尾會放在一起,寓意有頭有尾,更多的是寄望生活衣食無憂。場院里,娃娃們你追我趕,嘴里吆喝著:“殺年豬嘍!”這幅作品由東昌府區新區小學教師遲宗建創作。
貼對聯是中國傳統年俗之一,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以增添喜慶的節日氣氛。它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并寄予著人們對新年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貼對聯》這幅作品由聊城市剪紙學會常務理事烏瓊創作。
《福祿壽財》這幅作品用一百個福字表達對未來生活的美好祝愿,匯聚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幅作品將二十四節氣和福字結合起來,在十二只葫蘆和十二只壽桃中穿插各種二十四節氣的象征,希望人們在一年之中都可以添壽多福,為人民的美好生活祈福。該作品的創作者為段海霞。
《黃河大集》作品由聊城剪紙項目非遺傳承人鮑鳳華創作而成。近期黃河大集成為年節消費的熱門打卡地,逛廟會,趕大集,看舞龍,祈豐登。愿風調雨順,國泰民康。(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高田 報道)
編輯:qysb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