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幕后人丨想成為跳水奧運冠軍?先來跟陳芋汐爸爸練體操
上海市第十七屆市運會體操比賽(青少年組)暨2022年上海市青少年體操錦標賽,徐匯體操隊繼第十五屆和十六屆后,蟬聯市運會體操金牌榜首位。徐匯體操隊高級教練員陳健被評為“2018-2021年度上海市十佳青訓教練員”,獲“2021年度全國體育事業突出貢獻獎”。在體操青訓這塊沃土,陳健已深耕三十載,為體操及眾多運動項目輸送許多優秀的運動員,她們中后來有的成為奧運冠軍,有的成為全國冠軍。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位上海體操青訓重要的幕后人物,同時他還有一個特別的身份——奧運跳水冠軍陳芋汐的爸爸。
(資料圖片)
小小冠軍
1992年陳健大學畢業,來到徐匯少體校成為一名體操教練,2000年,體操隊訓練基地搬到南丹路上,陳健和同事就扎根在此,一直到今天。
位于亞朵酒店3樓的體操房寬敞明亮,小隊員們在教練員的帶領下磨煉技術,氛圍快樂而有序。幾名女隊員練習“屈伸上”,陳健在一旁保護并提醒動作要領,“胸含緊,腳尖往前伸,起身貼緊杠子……這次很好!”一套動作做完,小隊員們跑下墊子,熟練地給手掌擦上防滑的鎂粉,準備下一套。發現隊員馬婧雯手心磨破的皮膚還沒長好,陳健提醒她如果不行就先不上杠。小姑娘卻向著教練點頭,示意自己可以。“她們剛參加完市運會,”第十七屆市運會,徐匯體操隊在體操比賽D、E兩組共獲得6枚金牌、3枚銀牌和5枚銅牌,陳健指著另一名扎著兩股小辮的隊員李以沫介紹,“她就是女子E組個人全能第一名。”
問這些登上市運會領獎臺的小將,喜不喜歡體操?已經練習三四年的馬婧雯和李以沫張大眼睛認真地回答:“喜歡,有時也不喜歡”,并解釋,“動作完成得好,就開心,但有時完成得不好。”聽著弟子的感慨,陳健微微笑著補充,“體操項目的訓練,遇到困難正常,怎樣讓孩子們在練習體操的過程中愛上這個項目,并始終擁有前進的動力,是我們作為基層教練員的職責。”
快樂啟蒙
徐匯體操隊被譽為“冠軍的搖籃”。近些年輸送的陳芋汐(跳水)、高磊(蹦床)、周成(蹦床)、肖婷婷、張宇皎、楊如雪、張馨、付彬彬、許瓅、何幽瀟、夏冰清(跳水)、夏玉潔(跳水)等在奧運會、世界和全國大賽上獲得冠軍,為中國體育、上海體育爭得榮光。而且,體操作為基礎大項,能為未來轉項跳水、蹦床、藝術體操等打好基礎。因此,愿意嘗試體操的孩子越來越多。
針對幼兒園大班前的學員,陳健和同事們研發的“快樂體操”教學訓練方案,讓體操練習不再枯燥,孩子們覺得來體操房是“跳來跳去,跑來跑去,還能交到朋友的地方”,通過舞蹈、游戲的方式,慢慢愛上并投入體操運動,“我們上課時,家長都來觀摩。一段時間后他們也能感受到,練習體操的孩子,氣質上會有非常明顯的改變。孩子們更加活潑靈動,愿意主動與人交流溝通。”
梳理三十年的帶教經歷陳健感悟,過去訓練,隊員必須達到教練員的要求,是統一標準,現在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作為教練員,主動去適應孩子的個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訓練方案。下個月,面向本區幼兒園中、小班的適齡兒童,徐匯體操隊將開啟新一期招生,陳健很期待發掘新的苗子,也進一步傳遞“快樂體操”的理念,“作為三線隊伍,我們教練員要做的是夯實選材的塔基,塔基厚實了,才能保證高質量的人才輸送。”
夢想起點
陳健的女兒、東京奧運會跳水冠軍陳芋汐最初也是徐匯體操隊的一員。那時小芋汐就愛跟著爸爸來南丹路的體操房玩。陳健和愛人董春華都是運動員出生,原先想讓女兒通過鍛煉強壯身體,后來小芋汐被跳水隊選中,她自己也堅定要做一名專業運動員。陳健說:“女兒這一路,我們都尊重她自己的決定和選擇。”
在徐匯體操房,小芋汐度過了不少快樂的時光。“樂樂(陳芋汐)每次回到上海,總要來體操房看看。”陳健解釋,這里是女兒向夢想出發的起點,徐匯體操隊的教練員們都是看著她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她也喜歡和小朋友在一起。”東京奧運會后回到體操隊“探親”的小芋汐還是像小時候一樣,到隔壁自己最愛的娃娃機上抓娃娃,只是這次她把這些喜愛的娃娃分享給了體操隊的小隊員,“激勵她們努力訓練。”
陳健指著體操房北側和東側的兩面墻告訴記者,新一期招生的同時,隊里要好好布置一下“軟裝”,“準備把徐匯體操隊運動員在比賽中精彩表現的圖片展示出來,結合我們體育運動培養的理念,助孩子們健康自信地成長。”(新民晚報記者 金雷)
編輯:qysb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