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財經 公益 彩店 奇聞 速遞 體育 提點 資訊 綜合 企業 市場

          首頁
          你現在的位置:

          全球快看:書來書往,我的閱讀故事

          2023-04-20 23:57:56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作者:

          我喜歡讀書,雖然讀的書并不多。

          上小學的時候,我癡迷于那種黑白的連環畫小人書。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有的只是那種小人書,雖然想讀但再無其他課外讀物。那個時候,一本小人書只要三角五角,可是我們大多數農村孩子依然買不起,所以也難得有人會買書。那時候,我只要瞧見誰手里有小人書,就四處打聽書的主人,然后想方設法借到手后,就迫不及待地開始閱讀。有時我在課間讀,有時我在油燈下讀,有時我在上學、放學的路上讀,經常的我會與對面的行人撞個滿懷,又或者碰上大樹,頭上起個大包,那個時候的我竟會不覺疼痛,繼續讀著小人書前行。


          (相關資料圖)

          讀初中的時候,家里的日子也稍稍寬裕了些,我省吃儉用訂了一種刊物——《少年文藝》,還買了一些其他的課外讀物,只要有時間,我就捧起書來讀。我讀書,什么也不為,只是喜歡,從心底里喜歡。也許,是因為我喜歡讀書的緣故,我上學讀書時的語文成績一直優秀。

          后來我站在了三尺講臺,成為一名教師,接著結婚生子,書也就離我漸行漸遠,偶爾讀讀書也只是教學方面的書籍罷了。

          直到后來看到了《1970年代:我的鄉村教師生涯》一書,這是一本紀實性散文集子,記述的是作家趙德發在做鄉村教師的這10年間所經歷的難事、趣事和窘事,文字質樸、生動、厚實,內容真實、自然,飽含深情,讀來讓人唏噓,也讓人感慨萬端。

          作家們大都是嗜書癮君子,這種對讀書的迷戀和嗜好一般在童年時代就顯露無遺了。德發老師也不例外。可是,在精神和物質雙重貧困的20世紀六十、七十年代,書籍簡直就是珍稀品,讀書也是件奢侈的事情。白天讀書會挨大人的打,晚上讀書會被大人罵點燈熬油。即使是這樣,也要想方設法地找書、借書來讀。在《書蟲》一文里,作家寫道:“許多個夕陽西下的黃昏,我站在‘老圍子’的廢墟上,望著炊煙四起的村莊,從村南頭看到村北頭,就像小偷數算誰家有錢一樣,數算著誰家有書,并且能借給我看。有一天,我忽然看到村子中央的某一戶,想起他家有幾本武俠小說,就上門去借。但書的主人告訴我,書沒了,找不到了,我空手而歸,羞憤交加。”作為嗜書癮君子,我也深有同感。

          據我多年的閱讀經驗來說,詩人的散文隨筆,大多語言優美,詩意迷人,注重抒情,而小說家的散文隨筆,則比較注重敘事和細節描寫,思想深刻,具有故事性,語言生動,活色生香。

          德發老師是出色的小說家,敘事的高手,書里寫到不少當年的種種細節,或者生動感人,或者詼諧有趣,或者意味深長。修辭立其誠。樸實的文字最感動人心,真實的文字發人深思,細節的描寫總是不經意間就扣動了讀者的心弦。“有一天晚上回宿舍,我一個人走在校園中,感受到溫馨和煦的春風,聆聽著白楊樹葉被春風撩撥出的響聲,不由得停住了腳步。抬頭看看,只見每一片新長成的楊樹葉子都反映著月光,亮閃閃的,我心中生出一種深深的感動!我扶著一棵白楊樹,久久地站在那里,淚水不知不覺涌出眼窩。”

          在《縣師范》一文里,我讀到這里,不禁有些納悶,一個普普通通的春天的晚上怎么會讓一個17歲的農村少年涌出了熱淚?接著往下讀:“后來我一直認為,我對春天的審美意識,是在17歲那年、在莒南師范才萌發的。在此之前,每年春天家中缺糧,母親愁容不展,我的情緒也變得十分灰暗。所以,春天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是個可怕的季節、讓人難過的季節。而在17歲這年,我第一次感到了春天的美好、人生的美好。”春天原本是美好的,我們的古詩詞里有多少文字歌頌春天的美好?可是,貧窮又給多少人烙下深刻的烙印:春天青黃不接的季節,是餓肚子的季節,是個讓操持一家人的吃喝的母親愁容不展的季節,是個可怕的季節……我的雙眼,也讀出了熱淚。

          《1970年代:我的鄉村教師生涯》所書寫的是一個鄉村民辦教師的1970年代,也是一群人的1970年代,是時代的縮影,也是時代的剪影。文史學家、作家鄭連根把這本書稱為作家趙德發的“作家前傳”,也是頗為熨帖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境的來臨,我改變了主意:與其將那些素材經過虛構,加工成小說,不如直接采用非虛構的形式,把當年那些事情原原本本告訴讀者。”這可以說是作家趙德發寫作《1970年代,我的鄉村教師生涯》這本書的初心。

          書來書往,都是一份情誼。書來書往,也都是一份熱愛。

          作者:程雪萍

          編輯:qysb005

          標簽:

          中國企業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中國企業新聞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中國企業新聞網的書面許可, 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河南企業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 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 必需取得中國企業新聞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企業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 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圖片欣賞
          頻道推薦
          內容推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