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熱議!鋰礦企業首份一季報:藏格礦業碳酸鋰銷量同比大跌超75%,鉀肥、投資收益強拉盈利微增
記者 焦艷麗 李貝貝 北京報道
在碳酸鋰價格不斷下跌背景下,4月18日,藏格礦業(000408)披露2023年一季報,這也是鋰礦企業首份披露的一季報。據報告顯示,2023年一季度藏格礦業實現營收13.74億元,同比增長6.8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21億元,同比增長13.06%,基本每股收益為0.58元,同比增長13.06%。
【資料圖】
在一季度碳酸鋰價格暴跌的情形下公司為什么還能做到營收和凈利潤的雙增?對此《》記者向藏格礦業董秘辦咨詢。該董秘辦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我們還有一部分投資收益,投資收益、氯化鉀、碳酸鋰加起來共同拉動了公司一季度業績的增長。公司碳酸鋰業務部分對比去年一季度也是有所增長的,盡管價格下跌,但我們的成本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藏格礦業碳酸鋰、氯化鉀兩條產品線因資源優勢而具有較強的成本優勢,這也是在主營產品價格下跌的情況下公司一季度凈利潤增速能超過營收增速的主要原因。雖然目前氯化鉀和碳酸鋰的價格都在下跌,但前者屬于稀缺資源,需要大量進口,后者隨著新能源市場的爆發正在快速成長,兩者的發展空間依然廣闊。
兩大主要產品表現分化
從其3月10日發布的2022年年報來看,氯化鉀占其營業總收入的46.80%,碳酸鋰占其營業總收入的52.76%,其他業務收入的營收占比為0.44%。
從一季度藏格礦業產銷數據來看,該公司氯化鉀和碳酸鋰表現分化較大。今年一季度公司氯化鉀的產量為195072噸,銷量為376083噸,而去年同期的產量為180560噸,銷量為208993噸,產銷量均實現了同比正增長,其中氯化鉀的銷量較去年大增了近80%。
碳酸鋰方面,去年一季度該公司碳酸鋰的產量為1755噸,銷量為2153噸,但到了今年一季度該公司碳酸鋰的產量為1783噸,銷量卻只有534噸,較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超75%。
在價格方面,今年一季度氯化鉀和碳酸鋰的均價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回落。據數據統計,今年一季度氯化鉀的市場均價為3556元/噸,去年同期為4277元/噸,同比下降16.86%;今年一季度碳酸鋰的市場均價為40.3萬元/噸,較去年同期42.2萬元/噸的均價同比下降了4.5%。另據上海鋼聯(300226)數據,今年年初,碳酸鋰的市場均價為51.75萬元/噸,而到了一季度末,碳酸鋰的價格已回落至25.90萬元/噸,價格出現腰斬。截至4月19日,碳酸鋰的市場均價為20.20萬元/噸。
據藏格礦業介紹,公司具有成本優勢,今年一季度在公司鋰鹽產品價格大幅下降的情況下,其毛利率雖然較去年同期相比下跌8.33個百分點,但依然維持在69%以上。該公司董秘辦工作人員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現有的碳酸鋰生產成本在3萬元/噸左右,“即使價格再下跌我們的優勢還是存在的,而且碳酸鋰的價格波動很大,盡管后期降下來了,但前期的漲幅也很大”。
在碳酸鋰價格暴跌的時刻,“投資收益”成了為藏格礦業添柴加溫的一項重要收益。一季度藏格礦業投資收益增加了約1.78億元,增幅為143.11%,主要為報告期內公司確認的對西藏巨龍銅業有限公司的投資收益。若扣除1.78億元的投資收益,藏格礦業一季度的凈利潤較去年同期8.14億元的凈利潤相比其實是下降的,降幅8.97%。藏格礦業董秘辦工作人員也對記者表示,投資收益和鉀肥業務拉動了公司一季度營收的增長。
鋰鹽價格下跌為何仍在擴產?
盡管鋰鹽價格不斷下跌,但藏格礦業擴產的雄心仍在繼續。4月14日,藏格礦業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目前麻米錯鹽湖首期5萬噸碳酸鋰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信息第二次公示階段已經結束。根據麻米錯鹽湖自定的開發方案,該鹽湖總規劃碳酸鋰產能10萬噸/年。
今年3月,藏格礦業兩度對國能礦業出手。3月28日,藏格礦業公告,公司接到藏青基金通知,藏青基金擬以現金6億元的方式收購東義資本所持有的國能礦業5%的股權。而此前3月8日藏格礦業公布,公司全資子公司持股的江蘇藏青新能源產業發展基金合伙企業擬以現金40.8億元收購西藏國能礦業34%的股權。據悉,國能礦業持有日土縣結則茶卡鹽湖礦區和日土縣松西區龍木錯鹽湖礦區的采礦權。
在青海鹽湖項目上,藏格礦業持續推進青海茫崖地區三個鹽湖探礦的工作。其中大浪灘黑北鉀鹽礦礦區正在開展深層鹵水詳查工作,小梁山—大風山礦區目前已經完成深層鹵水詳查野外施工工作,正在進行《詳查報告》的編制,堿石山礦區正在開展野外巖芯編錄、綜合錄井、綠色勘查及恢復治理,后期將編制《普查報告》。藏格礦業在其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近期也有在關注與海水提鋰相關的業務。海水中鋰離子濃度較低,對提鋰材料提出了極高的要求,相信未來隨著技術和工藝的創新提升,會有開創規模化海水提鋰的可能。
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對《》記者表示,用于鉀肥生產的氯化鉀在我國屬于稀缺資源,中國的鉀資源約占世界資源總量的1.63%,但同時中國卻是世界鉀鹽消費大國,我國約有一半的鉀肥需要進口。由于我國氯化鉀行業庫存處于低位,補庫存需求強烈,相關企業積極推進擴產也是應對市場需求旺盛擴展企業發展空間的必然舉措。
編輯:qysb005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