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財經 公益 彩店 奇聞 速遞 體育 提點 資訊 綜合 企業 市場

          首頁
          你現在的位置:

          451天后,廣州“第一大忽悠”被抓-即時看

          2023-05-09 08:06:20    來源:商業人物    作者:

          作者:王珊

          來源:商業人物(ID:biz-leaders

          雪松系創始人張勁“垂死掙扎”一年多,終于坐實了廣州“第一大忽悠”之名。


          (資料圖)

          5月7日,雪松控股全資子公司廣東圓方投資有限公司等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廣州市公安局黃埔區分局立案查處。該案系廣州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指導黃埔區經偵共同偵辦。

          通告披露,公安機關已對主要犯罪嫌疑人張某等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據證券時報·券商中國援引接近廣州經偵的人士說法,“張某”即雪松控股的實際控制人張勁,而且雪松系涉案的關聯公司很多。

          2018-2021年,雪松控股連續4年躋身世界500強。近兩年,但凡雪松控股以及張勁登上熱搜,要么是涉嫌非法集資;要么是暴雷;要么是公司總部遭到來自全國投資人的“圍攻”討債。

          直至去年年初,張勁仍企圖用“忽悠”了事。然而下半年風云突變。此番雪松系涉“非吸”正式立案,也標志著雪松的泡沫終于破了。

          雪松控股董事長、創始人張勁剛在2022年1月30日表示,“短時間內我不會考慮跟投資者面對面”。10天之后,即2022年2月10日,在一大批投資人“圍攻”雪松總部大廈時,他即便不想見也得(間接)見。

          同日,張勁發布致歉信,公開承認原定于1月底兌付的理財產品違約,并承諾在2月底之前,完成兌付承諾。

          雖然雪松控股旗下的理財產品兌付逾期已不是頭一次,但張勁的此番聲明無論是對于理財經理還是投資人均是極大的沖擊。

          從2月9日下午開始,承受投資者巨大壓力的理財產品銷售經理們來到公司總部要求張勁給出還債保證但未達成統一。與此同時,張勁還拒絕同意個人為雪松逾期的理財產品承擔連帶責任。

          次日,來自全國的投資人也加入這場“聲討”,齊聚廣州黃埔區的雪松總部大廈,討要他們的投資款。

          盡管張勁仍像以往那般繼續“忽悠”,稱公司手中的地加上應收賬款以及持有的其他公司的股份,可以覆蓋逾期的200億左右的總額。但狼來了故事說多了,想要繼續依靠“忽悠”擺平此次事件已很難。

          據《財新周刊》報道,風暴的導火索是雪松理財下名為潤邦理財的產品,由雪松控股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深圳市前海潤邦財富管理有限公司統籌,產品存量規模約200億元,涉及8000個投資人。

          在“圍攻”張勁之前,投資者多次與雪松控股協商無果,數月前已向信訪部門、金融管理部門等遞交舉報信,且向經偵部門報案、向法院提起訴訟等多渠道進行維權,但至今沒有實質性進展。

          此外,雪松信托下面的理財產品也有40億元規模的逾期,雖然之前兌付了一部分,但目前預期存量還在20億元左右。

          這也不是雪松第一次暴雷,《證券時報》2020年曾曝光,雪松信托42只信托產品風控全線裸奔,220億底層資產盡數虛無,借道假央企轉移百億巨資。

          多年暴雷、欠債等負面頻出,張勁和他的雪松仍屹立未倒,不可謂不傳奇。雖然這個名字不如他的同屆校友馬化騰全國皆知,但對于不少廣州人來說,張勁的名號也十分響亮。

          1971年,張勁出生于廣州;1989年,18歲的他考進深圳大學金融系就讀,在深大期間的社會實踐中,通過炒股賺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本科畢業后他去香港理工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在此期間他始終堅持炒股,不過依靠敏銳的洞察力以及判斷力,張勁不僅在1997年金融危機前夕退出股市,資產未受損害,更抓住了內地房地產市場的風口一戰成名。

          老話說得好,近水樓臺先得月,張勁在香港讀研期間,眼瞧著彼時房企在港股市值最高的十家企業中占到七家,這讓張勁認為房產有大利可圖。

          加上香港回歸的背景,他認為內地房地產市場也將迎來騰飛,于是張勁在1997年創辦君華集團,即雪松控股的前身,開始進入房地產領域。

          隨后,他抓住1998年國家取消福利分房,以及按揭政策等利好時機,君華集團迅速崛起。

          張勁在成立君華集團后,第一個項目便是收購爛尾樓盤華達山莊,用時三年將其打造開發成君華重點推介的江南世家別墅區,張勁和他的君華在廣州迅速打響名號。

          年僅32歲的“奇才”張勁在2003年以3.8億元的身家,上榜新財富首期富人榜,并排名266位。

          財富的快速積累讓張勁的野心越來越大。公司規模擴大難以繞開的多元化定律也如期而至。除了房地產,他還在商貿、創投等領域開始布局。

          2008年之前,地產是君華的核心業務。基于對地產供過于求的判斷(事實證明判斷不準),張勁決定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收縮地產業務,將重心轉移到大宗商品供應鏈上,三年后,張勁決定完全退出發家的地產業。

          雖然對地產發展趨勢的預判有誤,但是大宗商品在2014年以后的發展態勢為張勁證明,他對風口的判斷仍有一手。彼時,大宗商品價格下跌,許多中小貿易商被迫退場,作為提前押注的地方龍頭,君華順利起勢。

          在2015年實體經濟遭受打擊,資本脫實向虛的背景下,張勁于2002年創立的供通云(為鋁鉛鋅等全品類大宗商品提供采購、銷售、融資、倉儲、物流等渠道)業務大爆發,營收超200億元。低調多年的張勁在當時成立專注資本運作的雪松資本,他明里暗里推進的金融業務發展逐漸明朗化。

          在國家金融去杠桿的環境下,資本操盤“奇才”張勁卻利用金融來生產和創造“企業”,解決上下游企業融資的困境。2016年,《新財富》還把供通云的商業模式宣傳為最佳。

          此外,張勁為了加大在資本上的擴張,不僅通過股權轉讓拿下利凱私募基金,而且注冊成立深圳市前海潤邦財富管理有限公司(上文提到的無法兌現的產品發行方)。

          與此同時,張勁還希望通過收購擴張在融資貿易上的版圖,雪松資本在2016年斥資48億元間接拿下A股上市公司齊翔騰達41.9%的股份,后者是一家精細化工產品研發商;2017年又以42億拿下A股上市服飾公司希努爾(后改名雪松發展)。

          兩年收購兩個上市公司,讓成立也不過兩年的雪松資本徹底出圈。2016年雪松資本以593億元銷售收入坐上“廣州第一民企”,同年底,張勁喊出,“五年達到三個萬億,銷售額萬億、資產萬億、市值萬億”。

          隨后雪松資本更名雪松控股,由廣州弘松投資有限公司持股98.35%,張勁持股1.65%。據企查查,廣州弘松投資有限公司由張勁持股100%,也就是說,雪松控股的實控制人是張勁。

          2016年,張勁的個人財富達到332億元,2018年,張勁更是以380億元的財富排名胡潤榜第62名,這也是張勁至今為止的最高名次。

          依靠張勁的運作,雪松控股規模迅速壯大。2018年,其以2017年327億美元的營收首次躋身《財富》世界500強,在恒大出走(將注冊地遷至深圳)后,成為廣州唯一入選世界500強的民企。截至2021年,該公司連續4年上榜。

          命運的轉折發生在2019年,依靠大宗商品產業鏈大搞貿易融資的雪松業務更加多元化,不僅深度介入金融業、舉債加杠桿,而且還瘋狂地發行理財產品,暴雷和資金鏈危機也是必然。

          2019年4月22日,張勁的雪松控股豪擲超百億元受讓中江國際信托71.3%股權,成為中江國際信托(后更名雪松國際信托,簡稱雪松信托)實控人。

          值得注意的是,彼時的中江信托已處水深火熱中,2019年共有80億規模的產品逾期,涉及到2710位投資人。

          對于始終受困沒有金融牌照,卻想要做大“供應鏈金融”的張勁而言,中江信托手中握有他渴求許久的信托牌照,巨額債務在野心勃勃地張勁眼中遠不及牌照的分量。

          有了金融工具,就有了更多地為客戶“服務”的工具,而且在和對手競爭的時候,鑒于金融是壟斷行業,有了牌照的雪松籌碼會多很多。為此即便連帶承擔了中江信托留下來的80億元債務,張勁仍力排眾議如愿拿下中江信托。

          四年三次收購,張勁的雪松控股為此付出近300億元。讓人跌破眼鏡的是,逾期未兌現、業績虧損再加上債務多多,但拿到牌照的張勁已迫不及待地發行新項目。

          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底,雪松信托共發行了67只產品。2020年,有媒體報道稱雪松信托一些產品出現兌付困難,張勁雖極力否認,但2020年雪松信托虧損7.28億元是事實。

          即便如此,張勁仍孤注一擲加大擴張步伐,2021年又以每天1.4個產品左右的頻率發布超160個產品。

          據《證券時報》報道,雪松通過數百只理財產品構筑了龐大的融資網絡,涉及超60家企業,底層資產的應收賬款也是建立在涉嫌虛假的“空轉”貿易行為之上。

          盲目的金融擴張,逾期兌現不了,面對供應鏈上諸多企業暴雷,雪松賴以發家的融資性貿易危機重重。目前包括廣東振榮能源有限公司、中國華信能源有限公司等都因卷入雪松的生意而崩塌。

          據雪松控股2020年對外的一份辟謠聲明顯示,截至2020年6月,公司負債總額447.9億元,資產負債率55.29%,扣除商譽及無形資產后的資產負債率為65.29%。

          與此同時,在公司規模越來越大,營收在增加時,凈利卻大幅下滑,2017年-2019年,雪松凈利潤從10.68億美元降至1.22億美元。其最重要的子公司雪松實業的營收在公司總營收中的占比超9成,但凈利率不足1%。此外,據《財新周刊》,截至2021年6月30日,雪松實業負債總額達498.8億元。

          一系列數據都證實著媒體所報雪松系危機非危言聳聽,幾乎所有業務都在虧損,理財和信托產品均出現大規模違約。

          去年2月底,張勁表示,已向廣州當地國企處置了包括股權轉讓、舊改項目售賣以及房地產項目轉讓等資產。但據《財新周刊》報道,2021年4月雪松資金鏈危機爆發后就已與廣州多家國企談判希望把資產甩給它們,但國企的錢也不夠用了。

          或許更讓張勁焦躁的是,深交所日前向雪松系下的兩家上市公司下發關注函,要求其核實媒體曝出的30家空殼公司是否為公司的供應商或客戶,并要求其說明公司是否參與雪松信托產品底層資產的應收賬款相關的供應鏈業務。

          雪松系“崩盤”已箭在弦上。張勁曾表示,“2022年我已經準備好了被限高、被追債,總會有這一天,我要經歷這一切,我沒有跑,也沒打算跑。”

          一向食言而肥的張勁說不跑路會有人信嗎?

          *題圖購買于視覺中國

          “抱歉,有錢是真能為所欲為”

          馬斯克,定期公關危機

          王一博的老板,會賺錢

          馮小剛,錯哪兒了?

          嚴正聲明:“商業人物”所有原創文章,轉載均須獲授權。一切形式非法轉載,包括但不限于盜轉、未獲“商業人物”授權通過第三方轉載行為,均屬侵權行為,“商業人物”將公布“黑名單”并追究法律責任。“商業人物”只愿與尊重知識產權的機構合作。

          投稿、約訪、合作,聯系郵箱:bizleaders@qq.com

          添加微信biz-leader,獲轉載授權或邀您加入商友群

          微信名:商業人物

          微信ID:biz-leaders

          2.期待您置頂與星標。歡迎分享與評論,歡迎通過留言或私信方式給我們提供選題線索。

          編輯:qysb005

          標簽:

          中國企業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中國企業新聞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中國企業新聞網的書面許可, 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河南企業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 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 必需取得中國企業新聞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企業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 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圖片欣賞
          頻道推薦
          內容推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