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區甘浚鎮深入開展人居環境整治 為鄉村振興開啟“美顏”模式
(資料圖)
甘州融媒訊 甘州區甘浚鎮聚焦解決各類農村環境衛生死角和臟點、亂點、丑點,下大力氣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從源頭上徹底清除農村環境“臟亂差”現象,實現了一體推進、全域提升,開啟了人居環境精雕細琢“美顏”模式。
堅持黨建引領、突出重點,變“要我美”為“我要美”。一是突出黨建引領力。持續強化黨建示范引領,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書記工程來長抓長管,黨組織、黨員干部亮諾踐諾,黨政領導分區包片,成立黨員先鋒隊、攻堅組,為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廣泛發動黨員群眾,對重點環衛區域進行清理整治,形成了“黨委主導、黨支部牽頭、黨員示范、黨群共治”的“黨建+”人居環境整治新模式,實現了“黨建紅”與“環境美”有機融合;二是突出宣傳感染力。持續營造濃厚宣傳氛圍,通過設立宣傳欄、張貼標語、鄉村大喇叭和公眾號、視頻號發布信息等土辦法和洋手段,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重要意義和重點環節等內容宣傳。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將垃圾清理、環衛保潔、污水排放等納入村規民約,實行積分制和責任制,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的生產生活習慣,帶動形成“人人參與、戶戶受益”的良好局面;三是突出政策驅動力。用好區級各項惠民政策,采取“政府投入+村民自籌”的方式,改造衛生戶廁100座,建成通村道路10.8公里,架設路燈860盞,14個村級污水處理站高效運行,補齊了基礎設施短板。圍繞甘浚和西洞集鎮重點路段、各村重點部位,主動實施精細化管理,共打造景區小品120余處,改造新建醒目標識50處,提升了鄉村整體品位,推動建設宜居鄉村。
堅持標本兼治、精準施策,變“顏值美”為“內在美”。一是聚焦綠色產業。立足資源稟賦和特色優勢,在穩定8.2萬畝玉米制種產業的基礎上,集中力量打造十萬頭肉牛養殖、萬畝特色林果、千畝設施農業、百萬文旅產業鏈條,加快構建更綠色、更環保、更可持續的產業格局,進一步抓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化肥使用量減少10%,廢舊地膜回收率90%以上,糞污亂堆、秸稈進村問題得到有效破解,綠色產業發展提質增效;二是強化植綠鑄魂。積極組織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完成集鎮S18線道路綠化3公里,綠化面積180畝,栽植綠植40萬株,各村新建農田林網60畝,建成甘浚公園8萬平方米,新修具有灌溉、景觀等功能塘壩11座,讓綠色美麗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點。以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培樹文明村1個、五星文明戶42戶、“美麗庭院”25院,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摒棄陋習、樹立新風;三是推進鄉村建設。運用好“拆、改、建”三種方式,引導群眾拆除老舊房屋38院,完成房屋風貌改造39院,統籌推進前后院一體提升、房前屋后綠化美化、鄉土氛圍營造等工作,2個省級、2個市級、5個區級鄉村建設示范村創建通過驗收,鄉村由“局部美麗”向“全域美麗”拓展升華,速展特色街區、甘浚丹霞小鎮、高家莊村安置區等呈現出了環境優美、各具特色的宜居田園。
堅持常長兼顧、健全機制,變“一時美”為“長久美”。一是建立市場化保潔機制。重新修訂《甘浚集鎮管理辦法》,采取“行政+市場化+體系化”管理模式,增設垃圾桶60個,配齊垃圾轉運車,與商戶、農戶等簽訂“三包責任書”,提供垃圾拉運、日常保潔等管理服務,按照“一考核兩監管”機制,每天對“作業”情況檢查打分,每月進行考核評價,結果作為經費撥付的重要依據,推動解決集鎮管理粗放、衛生差問題;二是深化紅黑榜評比機制。設立“紅黑榜”,明確評比內容、方式、規則和獎懲,每月按照50%比例評選紅榜,將評選結果與村社干部相掛鉤,對評選為紅榜社給予獎勵,黑榜社社長在村民代表大會上公開表態。動態調整“清潔村莊”評級,整合資金86萬元,對獲得“優秀、良好、較好”高質量“清潔村莊”的15個村進行獎補,取消或降級的2個村不進行獎勵,用政策激勵自覺開展工作;三是健全常態化督查機制。建立“12345”工作法和周五衛生集中整治制度,組織黨員群眾常態化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成立3支督查組采取交叉檢查方式,持續強化對各村人居環境狀況督查檢查力度,對督查發現的問題現場移交、會議通報,要求掛牌督戰、限期整改。結合人大工作視察,組織市區鎮人大代表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視察2次,對提出的16條意見建議全面進行整改。
編輯:qysb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