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陳朝華,邱啟明也或將離職!搜狐到底怎么了?
再一次,搜狐因為門戶內容層面的變革,走向風口浪尖。
今日有消息稱,搜狐正在籌備改革,將新聞門戶的定位改為自媒體平臺,自媒體權重將會進一步加大。而隨著這一變革,現任搜狐總編輯陳朝華也將離職。
確認離職
事實上,搜狐這次革命性的改革,業界內部早有零星消息傳出。包括陳朝華離職一事,在今年5月傳出搜狐門戶業務架構將進行重大調整后,就有知情人士向藍媒匯透露,陳朝華在搜狐的日子不會呆太久。
一方面,這被視為搜狐門戶謀求轉型的強烈信號,但自媒體平臺領域早已高手如林,廝殺激烈,搜狐將內容全部押注該領域,勝算幾何,不得而知。
另一方面,此時距2015年1月張朝陽高調宣布陳朝華加盟搜狐,任職總編輯以來,不過兩年時間。并且這已是搜狐5年來,第四個離職的總編輯。
陳朝華
陳朝華向藍媒匯回應稱,他確于兩周前跟張朝陽表達了離職意愿,目前處于休假中,不過還沒有正式離職,也尚未辦理離職手續。
但陳朝華離職搜狐,已成定局。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謝謝諸位的關心與祝福。”陳朝華今天下午在朋友圈引用加措活佛的一句名言,算是作為回應。今天晚上,他再次在朋友圈引用一位同仁朋友圈的截圖,向大家對其的關切表示感謝,并希望能讓他安安靜靜繼續休幾天假。
據了解,在搜狐內部,對于轉型為自媒體平臺,進行門戶變革的戰略層面上,陳朝華是支持并認同的,但在具體的運營策略、邏輯和戰術方面,陳朝華則有自己的堅持,對全靠技術手段抓取存有一定異議。比如抓取引起的版權糾紛等問題,于是萌生去意。
藍媒匯獲悉,休假中的陳朝華仍然在負責年底之前包括內容層面的審批等工作,但2017年開始與其相關的規劃等工作,他已不再負責,轉向搜狐副總裁樊功臣匯報。至于去向,陳朝華表示尚未最終確定,應該會在2017年1月正式公布,未來可能會繼續做內容。
有知情人士介紹,陳朝華的這番表態,也可以解釋此前搜狐架構調整后為何沒有馬上離職的原因:兩年合約簽到1月份,到期后雙方分手,再自然不過了。
張朝陽在陳朝華加盟搜狐后曾公開表示,“我與眾多產品技術人員致力于打造各端媒體容器,陳朝華的團隊將負責容器里的水及水的品質”,對搜狐之后的內容抱有較高期望。
有著傳統媒體深厚功底的陳朝華,在加盟搜狐后的確在內容特別是原創內容上,進行了很大嘗試和努力,包括打造出數個原創內容欄目。不過,由于多種原因,內容運營策略和目標,與張朝陽的設想或有出入。
隨著自媒體的興起以及張朝陽對自媒體的高度重視,搜狐產品技術副總裁樊功臣先后接管了汽車、教育、IT頻道后,對這些頻道進行了大刀闊斧式的改革,目前在移動端已經實現了機器自動更新內容。而在原創內容的占比上,自媒體貢獻的內容也已經超過60%的比例,這些頻道的改革獲得了張朝陽的高度認同。
不止一人
針對媒體報道,搜狐官方今日亦發表聲明進行回應。搜狐稱,陳朝華正在考慮新的職業發展選擇。否認了媒體“裁撤內容編輯部”的傳聞、并表示搜狐新聞編輯流不是減弱,而是要加強。
藍媒匯了解到,搜狐門戶轉向自媒體平臺的決心很強烈,尤其在PC端搜狐門戶的流量下滑非常明顯的背景下。張朝陽已經不下多次的表態,搜狐門戶進行變革,并將自媒體平臺看做是搜狐門戶轉型的方向。
張朝陽
這也是進入2015年以來,張朝陽從低調變成高調,從后臺走到前臺、親自掌舵領導搜狐走向未來的一大戰略。
但這種變革也招致了搜狐門戶的意見分裂。
有知情人士透露道,有一部分搜狐人認為,在目前的門戶構架來說,內容仍是很重要的出口改革本身。搜狐需要發力優質內容來提升流量,并不是弄一堆自媒體號搭個平臺就能實現的。
在業界看來,無論是今日頭條還是一點資訊等客戶端,自媒體生產的內容,已經占比平臺內容相當大的比例。但興趣閱讀不可能占據整個市場,硬新聞也不可能完全通過興趣來完成分發。
或者說,搜狐的自媒體戰略改革,要想做成功機率非常小。”一是搜狐已經錯過了最好的時機,前有今日頭條和一點資訊等。二是以搜狐現在的境地,是沒有靠資金實力砸錢來吸引自媒體入駐的。三是做自媒體平臺,是需要有強大的人脈資源的,搜狐大量傳媒人的離開,讓他之前積下的優勢越發變小。
與主導者的意見分歧,搜狐很多的內容從業者,選擇在變革中離開,
“XX現在負責客戶端推送的是我前同事,XX現在負責焦點圖的是我前同事,XX現在負責客戶端推送的是我前同事,XX負責焦點圖的是我前同事……”搜狐在內容人才上的流失,可見一斑。陳朝華只是其中之一。
事實上不僅陳朝華要離職搜狐,藍媒匯獲悉,知名主持人邱啟明也或將離職搜狐。
邱啟明
2014年11月,張朝陽宣布原央視主持人邱啟明加盟搜狐,入職搜狐新聞財經中心。 對于邱啟明的加入,張朝陽表示,“互聯網時代的資訊新聞,不僅需要文字,還需要影像的發現與表達。在新聞的制作方面,更需要成功有見地的人來做新媒體的視頻內容推送給大家。”
據了解,邱啟明加盟搜狐之初,張朝陽對其寄予厚望,多次親自參與邱啟明主持的各種公開活動,并公開力挺,同時提供其獨立的工作室。
在邱啟明任職搜狐期間,搜狐為其量身打造了《啟明說兩會》、《搜狐新聞報道》等節目,但或因其他原因、或因邱啟明個人原因,這些節目要么下架,要么沒有堅持下去。搜狐甚至一度與邱啟明主動切割。
此后,邱啟明還主持搜狐的《明說吧》欄目,這檔屬于搜狐網搜天下的欄目,是一檔互聯網評述最新社會熱點話題的視頻新聞欄目。
有消息稱,搜狐內容部曾對邱啟明的節目提供了大量支持,但因為各種因素,這些節目并沒能取得較高反響。張朝陽之前的“新媒體的視頻內容”預期落空。
有知情人士介紹,在此次搜狐門戶內容變革上,搜狐內容部門下屬的原創視頻業務或會被裁掉。
門戶變革
在內容端上,搜狐未能破局。再加上不斷下滑的PC流量,傳統門戶時代已經過去,無論是上至張朝陽,還是下至搜狐的員工,都清晰地認識到轉型變革是迫不及待。
全方位走向自媒體改革,張朝陽認為,傳統媒體的組織機構可以說都在解體,內容產生的權利大量交給生活中的每個人,搜狐需要打造成為一個各端媒體容器。
這個觀點并不新鮮,甚至搜狐的此項動作,可以說太遲。
一個趨勢是,進入新媒體時代,內容的增量很大程度上來自于自媒體人士。用戶對內容產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就拿新聞資訊來講,用戶不僅要看主流媒體上的內容,對自媒體等推出的個性化內容也有相當大的需求。
甚至可以這樣說,自媒體的價值,尤其是伴隨著自媒體后面的粉絲的價值,移動的、社交的內容分發正在左右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巨頭之爭。
做自媒體平臺,不失為門戶破局的一個方向,但關鍵在于怎么做。
在今年11月份的“2017搜狐WORLD”大會上,張朝陽表示,搜狐 “正在轉向工程師和產品型公司,從資訊和娛樂方面為用戶創造價值”。
有分析認為,這有點類似于今日頭條的發展道路,即通過技術進行內容的分發,而不是憑靠大量的人工編輯進行的內容編排。
今日頭條憑借技術算法進行個性化推薦的方式,把傳統新聞客戶端沖擊的七零八落,成為市場領先。但此種路徑的成功,亦離不開今日頭條作為市場先發者的角色,搶占了移動互聯網的流量紅利。
完全依賴機器、依靠算法進行內容分發,同樣存在軟肋,一定階段內,導致內容質量上把控不善,呈現出頹勢,內容碎片化加劇。
事實上,在經歷了快速的野蠻生長后,幾乎所有的內容分發平臺都開始深耕內容質量和內容生態。純靠技術,這一布局并不能實現。
一點資訊總編輯吳晨光在《自媒體之道》一書中曾表示,在傳播模式呈現“千人千面”特征的時下,對于稿件的要求就更高了一個層次。這意味著,內容分發平臺必須開發出新的水源(比如自媒體),且是豐富而優質的。但怎么才能判斷好的源在哪里、它好在什么地方,并協助算法,將最優質的內容推送給喜歡它的人,這就依賴于內力,就是新聞專業主義,是多年記者、編輯、主編、總編輯從業經驗的積累。
很明顯,這種內力來自于人、團隊。
在2015年年初,陳朝華加盟搜狐時,張朝陽的對內容層面的規劃是,搜狐眾多產品技術人員致力于打造各端媒體容器,陳朝華的團隊將負責容器里的水及水的品質。
但從后續發展來看,搜狐策略上發生了偏移。在搜狐逐步增大自媒體權重的轉型下,有的頻道在進入2016年就沒有編輯了,更多依賴技術算法。
搜狐正在朝著“工程師和產品型公司”大力轉向,但在資訊領域,依靠技術進行的個性化興趣推薦,依然有著不小的瓶頸。
從市場環境下來看,自媒體平臺領域,早已高手如林。僅不完全統計,微信有公眾號、騰訊還有企鵝號、今日頭條有頭條號、一點資訊有一點號、網易有網易號、搜狐有公眾平臺、百度有百家號、UC頭條有UC訂閱號等等,幾乎大部分主流的移動新聞客戶端,都紛紛搭建自媒體內容分發平臺,并且拿出真金白銀,爭搶這一風口。
要知道移動互聯網的流量紅利期已經過去。新用戶的獲取成本大大提高,每次競爭都是互相搶奪其他產品的已有用戶,也就是所謂的“winner takes all”。
此種廝殺激烈的競爭態勢下,搜狐是否還有立足空間,則要打上一個問號。據了解,早在2013年搜狐便有在做自媒體的動作,但沒能做起來。
急需破局
張朝陽不缺見識、不缺能力、亦不缺資金,縱觀整個搜狐發展歷程,搜狐視頻、搜狐新聞客戶端,這些曾被張朝陽寄予厚望并傾注主要精力的產品,一度曾處于領先陣營,但缺乏后勁,漸漸落后。
更迭至移動互聯網,搜狐更是難言有爆品,曾并駕齊驅者,騰訊有微信、新浪有微博,網易則在手游發力,拿出了《陰陽師》等爆款產品,搜狐則漸漸遠離了舞臺中央。
更關鍵的是,在缺乏爆品的背景下,搜狐在資本市場的吸引力更加下滑,沒有投資者愿意為一個想象空間有限的公司埋單。截止目前,搜狐的市值僅為14億美金,
時下的搜狐,日子更加不好過了。
據了解,搜狐最近2年半的整體業務表現不佳,除一個季度盈利外,其他季度都呈虧損狀態。
根據搜狐近日發布的截至今年9月30日的三季度財報顯示,期內搜狐總營收為4.11億美元,同比與環比分別下降21%和2%。按照以Non-GAAP(非公認會計原則)計算,歸屬搜狐的凈虧損為6500萬美元,而去年同期歸屬搜狐的凈利潤為4900萬美元。
在過去半年間,搜狐一共虧損1.37億美元,過去4個季度共虧損了1.89億美元。從最新財報來看,除搜狗同比保持增長之外,包括當年的現金牛暢游以及被寄予厚望的搜狐視頻均表現欠佳。
且值得注意的是,11月期間,搜狐稱將與子公司暢游達成一項最多10億元的貸款協議。搜狐稱,擬用此次貸款資助旗下不包括暢游和搜狗的業務。
雖然張朝陽親身參與,喊出再造搜狐口號以來,收效并不明顯。此次大刀闊斧變革,以門戶轉向自媒體平臺,能否破局,難度同樣不小。
不過,再不折騰,搜狐真的就徹底“老”了。
編輯:qysb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