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節和心臟只能跳動一個?借助科學平衡壓力與健康或成趨勢
短短一個月時間里,多起年輕人猝死事件登上熱搜,在健身房突發不適的28歲字節員工;同一天,95后建筑設計師出租屋內猝死的新聞也傳遍各個社交媒體平臺,世界衛生組織對猝死的定義為:平時身體健康或貌似健康的在發病1小時之內因自然疾病突發死亡。
猝死這個“殺手”看似離我們很遠,實則難以防范,不健康的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及不良的生活習慣,都有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隱患,癥狀微小難以察覺,卻有著極高的發病率及發病死亡率。健康換財富不可取,購買一款可以進行健康監測的手環或手表成了預防突發情況的最佳選擇。
近年來全球可穿戴設備產量快速增長,2020年全球可穿戴設備產量達34231萬臺,較2019年增長19.00%,其中監測運動指標及健康狀態的需求在所有受調查的首要需求中各占53%。大眾對健康監測需求高漲,各大科技廠商也紛紛加入往智能健康可穿戴的賽道;2021年9月,蘋果的移動脈率房顫提示軟件在中國獲批;三個月后,dido推出了擁有氣囊+光電脈搏波雙血壓檢測模式的智能手表dido E39S Pro,華為也隨后推出了他們的首款微氣囊血壓手表watch D。
不同于之前的單一光電脈搏波測量方法,dido E39S Pro采用了脈搏波+氣囊示波法兩種血壓測量形式,實現醫療級測量同時能夠記錄歷史血壓數據,同時支持血氧飽和度、心率、呼吸率等多項重要的生命體征數據獲取,搭配專門的AI智能云計算模塊,能快速精準地評估部分心腦血管情況,在身體出現異常時及時發出預警,并給綁定家庭單位的親屬朋友發送異常提示,讓使用者有充足的時間調整狀態或就醫,降低意外風險。
△dido E39S Pro氣囊血壓手表
隨著疫情的蔓延、心血管疾病年輕化、人口老齡化的到來和全民健康意識的提高,智能醫療保健是智能穿戴的趨勢所在,作為中國最早一批加入智能可穿戴戰隊的dido也早有部署,曾于2015年、2018年及2019以領先市場的姿態使用了ECG、PPG、HRV等監測技術,推出了首款心率、心電圖、血氧、血壓手環。
△來源:艾瑞咨詢
近兩年蘋果、華為、三星、小米等科技大廠也紛紛入局健康領域,由此可見智能醫療正在逐漸受到行業的重視。而對于老百姓而言,健康的重要性本是常識,卻需要一次次驚心動魄的事件喚醒,對于容易被忽略的身體健康問題,借助科學的力量不失為一個方法。期待未來智能穿戴廠商們能為用戶帶來更多健康監測輔助,同時也期待老百姓能夠早日意識到身體健康的不可替代性,回歸到科學本源健康的生活方式 。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編輯:qysb005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