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財經 公益 彩店 奇聞 速遞 體育 提點 資訊 綜合 企業 市場

          首頁
          你現在的位置:

          “地平線杯”第四屆世界智能汽車年度車型評價實車測試及評審會順利舉行

          2022-11-07 17:13:51    來源:財訊網    作者:

          智能網聯汽車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方向,在過去的幾年里,中國的汽車行業,尤其是造車新勢力,在這條賽道上贏得了先機。而今年,美、德、日等汽車強國紛紛加快戰略布局,爭取在未來競爭中搶占優勢。隨著汽車智能化的不斷提高,也帶動了全產業鏈的智能科技創新,正在顛覆著傳統汽車產業,讓百年汽車產業正在煥發新的生機。

          對于從業者來說,我們可以暢想,未來汽車將成為連接人和世界,集出行變革、能源管理、數字交通、智慧城市于一體的超級智能終端。同時,我們也要密切關注智能汽車發展的每一步,關注其為用戶創造的真實價值,以及引領產業創新發展的科技風向。

          \

          “地平線杯”第四屆世界智能汽車年度車型評價實車測試

          2022年10月28-30日,由汽車評價研究院主辦的“地平線杯”第四屆世界智能汽車年度車型評價實車測試及評審會在京舉行。經過層層選拔,20款車型從108款入圍車型中脫穎而出,在專業智能網聯測試場地接受專家的嚴苛評測。

          \

          參與評審的專家有:汽車評價研究院院長李慶文,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吉林大學汽車研究院院長管欣,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黨委書記、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王建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徐向陽,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汽車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朱西產,上海交通大學汽車研究院副院長殷承良,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教授、博導、汽車研究所所長龔建偉,長安大學汽車學院院長郭應時,中國汽車工業經濟技術信息研究所副所長、博士朱孔源,北京工業大學教授、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秘書長馬楠,地平線生態發展與戰略規劃副總裁李星宇,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副研究員、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劉宗巍,吉林大學汽車仿真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詹軍,吉林大學汽車仿真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副教授賈鑫,汽車評價總編輯李強,汽車評價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王冀,專業汽車愛好者艾華,世界智能汽車年度車型評委會秘書長孫浩然。

          評價活動不斷優化 入圍標準再度升級

          乘產業變革發展東風,由汽車評價研究院首創于2019年的智能汽車評價活動,走到了第四屆。面對競爭格局、市場需求的變化,這一屆的智能汽車評價活動較往屆相比,也進行了優化與創新。\

          汽車評價研究院院長 李慶文

          \

          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黨委書記、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王建強

          \

          汽車評價總編輯 李強

          \

          汽車評價主編 李鏑鋒

          \

          世界智能汽車年度車型評委會秘書長 孫浩然

          首先是活動正式更名,經過連續三年聚焦智能汽車領域的沉淀積累,第四屆的評價重磅升級,正式更名為“地平線杯”第四屆世界智能汽車年度車型評價。之所以將“中國”改為“世界”,汽車評價研究院院長李慶文說,過去的幾十年里,車企在發布年度新車型時總是首選歐洲、北美市場,之后才是亞洲、中國市場,但近些年來,這個勢態發生了變化,無論是從市場需求度層面考慮,還是技術領先性角度來看,中國都是全球車企不可忽視的必爭之地。之前命名的“中國智能汽車年度車型評價”已經不足以覆蓋當前的市場競爭格局。他表示,“智能年度車型評價是一個探索性的事情,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拿來用,也沒有現成的標準來參照,但汽車評價研究院會時刻緊跟行業、市場的發展,伴隨著中國智能汽車發展的崛起,不斷優化創新,力求推動全球智能汽車的變革。”

          其次,評委會結構較往屆相比,也更加合理,評價委員除了各大專院校汽車、人工智能與自動駕駛領域專家,以及行業協會專家以外,還特別邀請了專業汽車愛好者艾華,從消費者的切身需求和體驗角度出發,對入圍產品進行最貼近市場終端的評價。

          \

          “地平線杯”第四屆世界智能汽車年度車型評價——20款晉級車型名單

          第三,今年的入圍標準再度升級。世界智能汽車年度車型評委會秘書長孫浩然介紹了評價入圍的標準,必須是2021年-2022年在中國上市的車型,達到L2級智能輔助駕駛水平,配備LKA、AEB、ACC、智能泊車等功能;測試車型沒有明顯缺陷,無強制召回;測試車型售價不超過70萬元(RMB)。在此標準下,評委組從108款入圍名單中,最終選出20款晉級產品,角逐最終的10個榮譽稱號:包括1個最高榮譽稱號,4個車型榮譽稱號,5個單項榮譽稱號。

          以用戶視角打造智能化風向標

          本評價體系和方法由吉林大學數字汽車團隊研發,為國家自然基金會汽車工業聯合基金重點項目——《復雜交通情景下智能汽車性能的主客觀評價方法與準則》的主要研究成果。

          \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吉林大學汽車研究院院長、世界智能汽車年度車型評委會主席 管欣

          評價以用戶角度出發,考察控制系統的駕駛是否讓人放心、舒適,界面操作是否便捷,能否集成智能交通、導航系統等,從多方面考察智能化功能帶來的駕乘體驗的提升,通過實車駕乘體驗自動駕駛系統所代替的駕駛員的功能,評價其接近優秀駕駛員的程度。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徐向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徐向陽表示:“從智能化的角度來講,新能源汽車、混合動力、燃油車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在線控底盤、線控轉向、線控制動、線控驅動、智能座艙、智能交互等方面,不同動力類型的車輛智能化相近,不存在新能源汽車更適合于智能化,或者燃油汽車不太適合智能化。”從20款晉級產品來看,燃油車與純電動平分天下,都是9臺,還有2款混動。

          \

          從國別上看,自主品牌占據大半壁江山,美國、德國也非常重視,日本有一款。售價方面,本屆入圍產品的平均售價為30.95萬,高于上屆的26.51萬元。

          \

          智能化功能裝機率方面有大幅度提升,車道偏離預警、車道保持輔助、主動剎車、自動泊車裝機率達到100%,并線輔助95%,交通道路標識識別90%,疲勞提醒75%,自動變道45%,遙控泊車、導航駕駛輔助均為20%。

          \

          在實車測試中,評委會專家對晉級車型的智能汽車自動駕駛系統駕駛測試,測試內容包括智能泊車、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智能領航、智能座艙、智能導航系統等。評委會采用對比、排序的方法對參評系統按指標體系逐項打分,根據所有專家對指標的打分結果,進行統計,再經過多輪投票與討論,達成一致意見后得到最終評價結果。

          \

          垂直泊車

          \

          側方泊車

          智能化競爭的本質是思維模式的博弈

          \

          中國汽車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博士 朱孔源

          對于今年入圍產品的整體變化趨勢,中國汽車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朱孔源博士表示,較合資品牌來看,自主品牌和新勢力品牌的產品能夠摒棄傳統燃油車的固有思維模式,把汽車作為智能終端,進行功能設計和產品體驗設計,所以更能抓準中國消費者的需求,也更符合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因此,這些品牌發展迅猛,搶占了絕大多數市場份額。但從入圍車型名單可以明顯看出,合資品牌正在加大力度投入智能化的研發和產品投放,未來的競爭或將更加激烈。

          \

          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副研究員、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 劉宗巍

          其實,當前在車端的智能化競爭,只是未來大變革中的一個分支,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副研究員劉宗巍認為,“未來真正的驅動力來自于萬物互聯”,他指出,萬物互聯將使數據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圍繞著數據的產生、加工和使用的技術,成為新的最重要的生產力。而要把這些生產力用在一起,需要有新的生產關系,這種生產關系當然不是指社會學層面的上層架構,其實很多層面是和我們企業的管理、運營,包括對外部合作的商業模式息息相關。所以,汽車只是萬物互聯中的一個節點、智能的終端、數據的端口,同時,汽車又是一個可移動的物理空間,所以它在未來交通、未來城市以及未來能源體系里,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如此,才使得汽車的核心技術變得更加多元。

          \

          汽車評價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王冀

          正是由于未來汽車的多元形態,汽車從業者才更需要打破固有思維模式,主動擁抱變革,“這也是為什么造車新勢力在智能化、互聯化領域,似乎有著天然優勢的原因。” 汽車評價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王冀說,造車新勢力與傳統車企對比,最本質的區別就在于思考方式、解決問題、攻堅工程技術難題時的思維邏輯不同。由于雙方截然不同的底層邏輯,導致了兩類公司在戰略規劃、功能定義、產品性能甚至包括營銷手段等方面,存在著巨大差異。新勢力沒有傳統企業的包袱,更敢于嘗試,使得他們在這一輪的變革競爭中,可以走得更快些。

          一切智能化最終要回歸人的本質

          \

          汽車資深愛好者 艾華

          在談及傳統與新勢力的產品體驗差異時,汽車資深愛好者艾華表示,“相比于品牌性質,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我更在意的是產品的安全性,以及是否能夠在實際使用中,帶來更多效率的提升,因此,在當前技術條件下,我在挑選產品時會率先考慮安全性能,再關注使用體驗。”

          \

          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教授、博導 龔建偉

          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教授、博導龔建偉也表示,在體驗智能駕駛的過程中,發現當前的多數產品在是否需要人參與接管的時候,依然判斷不清晰,他說:“智能車整體性能評估中存在一些安全問題,一個是安全風險的評估能力不足,這種不足實際上體現在對整個場景的評估能力,特別是在安全方面。在今年的評價測試中發現,部分智能車無法提醒駕駛員來接管,目前看來L1級和L2級的智能駕駛能力方面還是有一些缺陷,需要企業重點攻克。”

          \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秘書長 馬楠

          對此,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秘書長馬楠從技術研發的角度給出了解釋,“智能駕駛最終希望實現的是類人駕駛,而在實現這個終極目標的過程中,存在很多難點,人機協同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環。2020年,國家多部委發布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其中重要的內容指出,要突破的關鍵基礎性技術包括復雜環境感知、人機交互以及車路協同。在攻堅這些技術的過程中,多模數據的采集、計算,以及機器對人類行為的深度學習,對人意圖的理解等,都是智能駕駛要面臨的難題。”

          可以預見,智能汽車在未來的汽車消費市場中,必將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而智能車產業鏈上的核心技術水平,也將決定著我國智能汽車的全球競爭力。通過世界智能汽車年度車型評價,我們看到了世界汽車產業正進入顛覆創新時代,新的競爭格局正在被書寫,未來迎接我們的將是一個被智能化照亮的汽車世界。

          \

          據悉,評價結果將于2022年12月正式公布,其中包括年度智能汽車稱號、年度智能轎車稱號、年度智能SUV稱號、年度智能電動車稱號、年度智能MPV稱號、年度智能泊車系統稱號、年度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稱號(ACC)、年度智能領航系統稱號(ACC+LKA)、年度智能座艙系統稱號、年度智能導航系統稱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編輯:qysb005

          標簽:

          中國企業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中國企業新聞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中國企業新聞網的書面許可, 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河南企業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 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 必需取得中國企業新聞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企業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 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圖片欣賞
          頻道推薦
          內容推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