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專家說食安 | 年輕人靠保健食品緩解健康焦慮?食安專家:健康的生活方式更重要
現代年輕人的健康意識逐漸增強,但是仍有相當多的年輕人存在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熬夜、飲食辛辣油膩、久坐不動等。因此,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關注脫發、失眠、肥胖等問題,為身體健康焦慮的他們開始購買各類養生食品、保健食品,試圖通過這些食品來緩解焦慮,尋找安全感。但是這類食品究竟能不能起到養生作用,又應該怎么選、怎么吃?
本期“食安專家說食安”,我們請到了廣東省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楊杏芬教授,由她來帶我們正確認識保健食品。
楊杏芬
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
現任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兼廣東省疾控中心首席科學家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吳楊獎、丁穎獎、中國毒理學杰出貢獻獎等13項獲得者
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FAO/WHO)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專家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污染物專委會副主委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毒理專委會副主委
中國毒理學會副理事長
廣東省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一
保健食品相關概念解讀
據楊杏芬介紹,保健食品是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一類食品。換句話說,就是適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并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而健康養生食品、保健品都是民間的說法,健康養生食品泛指的就是具有預防疾病、強身健體、使人們的身體和精神舒適健康的食物。健康養生食品更加傾向于天然的食物或者符合某些營養素特定限制的食品,比如低脂、低鹽、低糖的食品。
值得注意的是,保健食品作為食品的一種特殊類型,與普通養生食品有很大的不同。
1
保健食品強調具有特定保健功能,具有功能聲稱(如增強免疫力、輔助降血脂等),而其他食品強調提供營養成分。
2
保健食品嚴格規定了攝入量,而健康養生食品/普通食品一般沒有食用量的限制性要求。
3
健康養生食品、普通食品中也多多少少含有生理活性物質,但由于是食物原料自然生長中存在的,含量較低,按普通食品的食用方式和攝入量難以達到調節人體機能的程度;而保健食品中的生理活性物質是通過提取、分離、濃縮等食品生產工藝過程,人為提高或添加進去了純度較高的某些生理活性物質,使其在人體內達到調節生理機能的濃度或劑量。
4
保健食品根據其保健功能的不同,有特定的適宜人群和不適宜人群,而食品是老少皆宜,一般沒有目標人群的限制。
5
保健食品的形態各異,既可以是普通食品的形態,也可以是藥品的片劑、膠囊、口服液等特殊劑型。
而對于“保健品”,我國還沒有明確的定義。在醫療領域,醫療保健品包括保健食品、保健藥品和保健醫療器械等,其功能主要集中于保健、康復等方面。
健康養生食品更加傾向于天然的食物/藥食同源食品或者符合某些營養素特定限制的食品,比如低脂、低鹽、低糖的食品;
保健食品則是有特定的標識符號——藍帽子標志,經權威部門批準的適用于特定人群用于保健目的食品;
保健品則范圍更大一些,包括了聲稱對人體有保健功效的食品、藥品和保健醫療器械等。
二
正確認識健康養生食品
“必須強調的是——正常人在均衡膳食的情況下,從飲食就能獲得所需要的營養素,不需要額外補充營養素補充劑。而一些特殊人群,如兒童、孕婦、產婦、老年人以及一些患有疾病遵醫囑補充營養素的人群,由于特殊狀態體內會缺少一些維生素、礦物質,或者機體對某些維生素、礦物質的需要量增加,就需要營養素補充劑。上班族在工作加班熬夜、飲食不規律不均衡的特定時期,適當補充一些應激狀態容易缺乏的維生素、礦物質,也不失為一種基于基礎營養的身體養護措施。”楊杏芬提醒大家,營養素補充劑要購買正規廠家產品并遵照說明書的推薦量服用,才能及時滿足自身營養所需,又不會濫用給身體帶來負擔。
楊杏芬指出,健康養生食品既不全是普通食品,又不是藥品,但它們是具備兩者某些特點的食品。這類食品重在養護身體生理機能,維持機體健康狀態,并非以治病為目的。而且,它們是人們吃的,所以要有食品的特征,通過食療達到養生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
#1
健康養生食品是食品不是藥品,不具備治病功效,不能作為藥物替代品,治病還要遵循醫療指導在正規醫院治療。消費者注意不要受一些虛假廣告宣傳誤導。
#2
健康養生食品對某些特定人群可能有些效果,有助于調節機體功能,輔助身體機能恢復,合理食用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大家要知道,健康養生食品發揮作用往往是長期和緩慢的,短期內看不到效果或不太明顯,消費者要有心理準備,不能期望過高,更不可迷信可能夸大其詞的功效宣傳。
#3
健康養生食品各有不同的保健效用,消費者根據自身需求進行品類的選擇。選購時盡量對號入座,正確選擇。如果選擇不當,不僅無益,還難免產生負面效果。
#4
要看食品標簽信息。現代健康養生食品許多都是預包裝食品,選購時要看外包裝上的食品標簽,通常都標注了生產日期、保質期、配料、質量(品質)等級,不要忘掉還要看營養標簽信息,如營養成分表、營養聲稱,結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和科學飲食知識進行選購。
#5
健康養生主要依靠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平衡膳食、適度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不能單單靠吃養生食品來維持健康。當然,合理地食用健康養生食品會有一定益處,但消費者不要將購買健康養生食品當成一種潮流,要有自己的判斷,選擇真正需要、適合自己的健康養生食品,正確理性地購買。具體選擇時不妨咨詢專業的營養專家或醫生,使之更有針對性。
三
培育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包括保健食品在內的健康養生食品的興起是時代發展的產物,這些養生類食品在現代生活中確實為改善人類健康做出了積極貢獻,在‘健康中國’建設中也將繼續發揮作用。但我們要明白的是:僅僅依靠它們來實現健康是不合理的,只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保障健康的唯一捷徑。”楊杏芬表示。
據了解,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健康生活方式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
合理膳食怎么做?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對一般人群,簡單來說就是食物多樣,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以谷類為主,粗細搭配;多吃蔬果、奶類、全谷、大豆;適量吃魚、禽、蛋、瘦肉;飲食要清淡,少鹽少油,控糖限酒;此外,要規律進餐,合理安排好一日三餐(進餐時間、攝食量),飲水要足量(女1500ml,男1700ml)。合理的膳食能最大程度地滿足人體正常生長發育及各種生理活動的需要,提高機體免疫力,降低膳食相關疾病的發生風險。
除了合理膳食外,適量運動也尤為重要,是膳食指南的八大原則之一——堅持吃動平衡,保持健康體重。每周要至少進行5天中等強度身體活動,累計150分鐘以上,保持健康體重。適量運動除了能降低疾病的發生風險,同時還有助于調節心理平衡,消除壓力,改善睡眠。吸煙、過量飲酒可導致心血管疾病、增加某些癌癥發生的風險,戒煙限酒能有效預防多種疾病的發生。心理健康是生活適應良好的狀態,是健康的核心,保持心理健康是健康生活方式必不可少的方面。
如果日常飲食不能滿足營養需求,可以選擇一些保健食品等養生食品進行保健。那么在面對琳瑯滿目的產品,應該如何選擇呢?
1
認準不同食品的法定標識,例如有SC號的是普通預包裝食品,而保健食品具有獨特的身份標識——“藍帽子”,只有經國家批準注冊的保健食品才可以標注相對應的保健功能;
2
讀懂標簽和說明書,根據自身健康需求,結合保健食品功能、其他健康養生食品的營養聲稱和傳統養生理論等,來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建議最好在醫生或營養師的指導下選擇有針對性的產品;
3
通過正規渠道購買,不要相信隨意夸大產品的保健功效的推銷,遇到可疑的保健食品可以登錄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方網站查詢真偽,以免上當受騙。
“對于年輕人來說,均衡飲食永遠是第一位的。建議年輕朋友從了解《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入手,學習2022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和良好的生活行為方式,通過維護好一日三餐和規律生活作息、而不是單單依賴所謂‘健康食品’來解決‘養生焦慮’,日積月累,就能擁有健康的體魄。”楊杏芬提醒消費者。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編輯:qysb005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