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財經 公益 彩店 奇聞 速遞 體育 提點

          首頁
          你現在的位置:

          從“瓶子”成為“瓶子”:飲料瓶的再生利用,中國待行動

          2022-10-24 17:04:22    來源: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    作者:

          導語:PET是一種常用的塑料,常用來制作飲料瓶。在我國,將飲料瓶回收制作成再生纖維(rPET)可再次應用于汽車、日化等領域,但目前還不被允許用于食品包裝。

          塑料是一種重要的基礎材料,小到一根吸管、大到一輛汽車,塑料可謂無處不在。但塑料在帶來諸多便利同時,也給環境治理帶來挑戰。2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印發《“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提出“加快推進塑料廢棄物規范回收利用和處置”這一重要任務,這也是“十四五”時期塑料污染治理的重要路徑之一。

          從塑料瓶里再生的“綠色”


          【資料圖】

          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應用最廣泛的塑料之一,它具有良好的延展性、透明度高、安全性好,常被用于制作飲料瓶或其它食品包裝材料。2019年度,我國消耗飲料PET瓶重量已達到442萬噸[1]。但PET在自然條件下至少需要數百年才能完全分解 ,給環境、經濟帶來負擔。

          從經濟角度來講,將塑料包裝在一次性使用后丟棄,會損失其使用價值的95%[3]。從環保角度來講,如此還會導致農作物減產、海洋污染等諸多問題。如果將使用過的PET塑料瓶,尤其是飲料瓶,回收進行再生處理,從環保、經濟、社會多層面都有著重要意義。

          數據顯示,我國PET飲料瓶回收率達94%[1],將其回收再生制成的rPET(recycled PET,回收再利用的PET塑料)中,有超過80%進入再生纖維行業[2],用作填充,或者用來制作箱包、服飾、遮陽傘等產品,繼而成為廢棄物。將PET飲料瓶重新制作成食品級rPET,不僅可以減少原生PET的使用,降低石油等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還可以通過科學、嚴格的處理工藝,提高rPET的循環次數,而其安全性早已在歐美各國得到驗證。

          “減少59%的碳排放”

          我國廢棄PET飲料瓶,主要進入回收體系外,其余流向垃圾填埋場、垃圾焚燒發電廠、海灘等地[4]。填埋和焚燒會導致資源浪費,若減少廢棄物、或將更多廢棄物回收再生,可以降低環境負擔和成本。

          對PET來說,重生無異于一次涅槃。經過深度清洗和凈化之后,通過物理或化學方法再生。

          物理再生而成的PET,相比以石油為原料制成的PET,可降低59%二氧化碳排放,減少76%能量消耗[5]。

          2020年,我國對環保、減排作出了更高承諾: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目前,我國已出臺多項相關政策措施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rPET作為行之有效的廢塑料循環利用路徑之一,對廢棄物管理體系的探索與完善過程可起到推動作用,對推進“雙碳”目標的達成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rPET用于食品包裝,我國待行動

          目前,由于rPET環境友好的特性,歐洲、北美、澳新、日韓、泰國、印度等多個世界主要經濟體已允許其用于食品包裝,非洲也在加速擴產。但在我國,rPET塑料目前尚不能應用于食品包裝。

          我國不乏食品級rPET工廠。我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塑料回收處理地,再生PET塑料被廣泛應用于高端化妝品、個護產品包裝、汽車等領域。國內生產的食品級rPET部分用于日化品包裝,一部分出口國外市場。

          據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發布的《中國消費者rPET認知狀況調查報告(2022)》,73.39%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會主動將廢棄飲料瓶回收或重復利用,62.84%消費者對PET再生應用于食品中表達出積極意愿。當然,對于rPET用于食品包裝材料的安全性,超9成消費者表達了關注。可見,我國消費者對rPET用于食品包裝總體上持積極態度,而確保安全是必要的前提。

          rPET真正應用于食品領域,一方面要基于安全性評估和事前事后監管,另一方面期待全社會通力合作,共同推動rPET高值應用,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中國消費者rpet認知狀況調查報告(2022)》.pdf

          參考資料:

          [1]《我國PET飲料包裝回收利用情況研究報告》發布 我國PET飲料瓶回收率超94%[J].飲料工業,2020,23(04):79-80.

          [2] Othman, A.R., Hasan, H.A., Muhamad, M.H. et al.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microplastics by enzymatic processes: a review. Environ Chem Lett 19, 3057–3073 (2021)。 https://doi.org/10.1007/s10311-021-01197-9

          [3] Ellen Macathur Foundation, The New Plastic Economy: Rethinking The Future of Plastics & Catalysing Action[EB/OL].(2021-07-16)[2022-06-29]. https://emf.thirdlight.com/link/cap0qk3wwwk0-l3727v/@/#id=1

          [4] 畢瑩瑩,劉景洋,董莉,孫曉明。我國廢PET飲料瓶產生量與回收水平研究[J].環境工程技術學報,2022,12(01):185-190.

          [5] The Association of Plastic Recyclers, Virgin vs. Recycled Plastic Life Cycle Assessment Energy Profile and Life Cycle Assessment Environmental Burdens[EB/OL].(2020-05-12)[2022-06-29]. https://plasticsrecycling.org/images/library/APR-Recycled-vs-Virgin-May2020.pdf

          編輯:qysb005

          標簽: 食品包裝 再生纖維 調查報告

          中國企業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中國企業新聞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中國企業新聞網的書面許可, 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河南企業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 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 必需取得中國企業新聞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企業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 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圖片欣賞
          頻道推薦
          內容推薦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1-2013 www.olpdyo.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業時報 版權所有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注明出處

          滬ICP備2020036824號-14

          聯系網站:wangzhan22@sina1.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