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財經 公益 彩店 奇聞 速遞 體育 提點

          首頁
          你現在的位置:

          2023年春節飲食安全消費提示

          2023-01-15 09:03:17    來源: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微信號    作者:
          2023年春節將至,兔年到來,萬家團圓,歡度佳節。春節年年過,歲歲各不同,尤其是當前我國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飲食安全與健康更是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為保障消費者飲食安全與健康,特做以下消費提示。

          安全飲食 做到“五要”

          春節飲食安全應做到“五要”。

          保持清潔


          (資料圖片)

          注意勤洗手,保持餐具、廚具清潔,保持冰箱、廚房和用餐環境清潔。

          生熟分開

          食物原料與加工熟食要分開,加工食物的廚具、容器要生熟分開,冷藏食物要單獨包裝、“上熟下生”分隔放置,避免交叉污染。

          煮熟燒透

          肉、禽、蛋、水產品等食物,要合理加工、煮熟燒透后食用。

          科學保存食物

          熟食在室溫下存放時間不超過2小時;室溫或冷藏放置的熟食,再次食用前應徹底加熱。

          食物原料可靠

          從正規渠道購買畜禽類和水產品,無霉變的主糧、豆類和薯類,以及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等。

          春節期間,家庭朋友聚餐,建議使用公筷公勺,鼓勵分餐,如選擇在外就餐,還需做好適當防護。

          充足營養 食物多樣

          粗細搭配,多食豆、薯

          在精米白面等精細谷物的基礎上,適當搭配糙米、全麥等全谷物。這種搭配不但可以增加主食的營養物質,還可以豐富主食的風味,如全麥產生的麥香味。在日常主食中也可交替或搭配食用雜豆、薯類等食材。雜豆富含賴氨酸,與谷物搭配食用可實現氨基酸的互補。薯類則富含果膠等物質,與谷物搭配食用可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

          蔬果相伴,種類多樣

          蔬菜和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一日三餐不可缺少。在蔬菜的選擇上,要盡量保證種類多樣和色彩豐富,根菜如山藥等,莖菜如藕等,葉菜如白菜等,花菜如西藍花等,果菜如番茄等,搭配食用更有益健康。建議頓頓有新鮮蔬菜,天天吃水果。

          肉類生鮮,安全加工

          畜禽、魚蝦等肉類是節日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佳肴。各種肉類的營養成分不同,建議在選購或食用時區別對待。一般來說,優選脂肪含量低且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魚蝦類;其次是脂肪含量較低且脂肪酸組成優于畜類脂肪的禽類;再次是脂肪含量低,鐵含量豐富的畜類瘦肉。同時,建議多采用蒸、煮、燉,少用炸、烤、煎的烹調方式。為保證生鮮畜禽、魚蝦的風味和營養,宜按需購買、即買即食。冷凍肉類、水產類反復解凍易導致營養流失、品質變差,應在冰箱中以小份包裝單獨存放,并盡快食用。

          膳食平衡 多加運動

          合理搭配,飲食適度

          合理膳食可以改善人體免疫狀況,增強對疾病的抵抗能力。日常飲食應食物多樣,以谷類為主,多吃蔬果,常吃奶類、豆類或其制品,適量吃魚、禽、蛋、瘦肉,適當增加富含優質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以滿足人體所需的能量和營養素。葷素搭配、粗細兼顧、色彩多樣、每種食物取少量、同類食材換著吃,有利于食物多樣。做到適度飲食,不暴飲暴食。

          提倡“三減”,戒煙限酒。清淡飲食,成人每天食鹽不超過5克,每天烹調油25—30克;推薦每天攝入糖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建議成年人每天7—8杯水(每杯200毫升),提倡飲用白開水。兒童少年、孕婦、乳母不應飲酒,成人如飲酒,男性一天飲酒的酒精量不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

          吃動平衡,健康體重

          各個年齡段人群都應堅持天天運動,維持能量平衡,保持健康體重。體重過低或過高都會增加疾病發生風險。堅持日常鍛煉,如散步、跑步、打球等。盡量減少久坐時間,不宜長時間看電視、上網。春節期間宜保持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睡眠。

          專家執筆人:

          劉秀梅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副理事長、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原技術顧問、研究員

          丁鋼強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教授

          馬冠生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主任、教授

          編輯:qysb005

          標簽: 脂肪含量 中國食品 副理事長

          中國企業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中國企業新聞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中國企業新聞網的書面許可, 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河南企業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 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 必需取得中國企業新聞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企業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 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圖片欣賞
          頻道推薦
          內容推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