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財經 公益 彩店 奇聞 速遞 體育 提點

          首頁
          你現在的位置:

          環球熱頭條丨全球油籽市場:阿根廷和美國大豆產量下調,支持大豆上漲

          2023-01-16 11:19:16    來源:啤酒工業信息網    作者:
          外媒1月15日消息:截至2023年1月13日的一周里,全球油籽價格漲跌互現,其中美國大豆價格上漲,主要因為阿根廷和美國大豆產量預期下調。國際原油期貨上漲,美元下跌,也對美國大豆期貨構成支持。不過巴西大豆收獲步伐即將加快,中國大豆進口前景變差,制約了油籽市場的上漲勢頭。歐元和加元匯率升值,令歐洲油菜籽和加拿大油菜籽價格承壓下行。

          周五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2023年3月大豆期約報收15.2775美元/蒲,比一周前上漲2.4%。美灣1月船期的1號黃大豆現貨平均報價為每蒲6.64美元(每噸611.4美元),比一周前上漲2.27%。CBOT的3月豆粕報每短噸476.30美元,比一周前下跌0.3%;3月豆油期貨報收每磅63.06美分,比一周前下跌0.2%;泛歐交易所5月油菜籽期約報收570.75歐元/噸,比一周前下跌2.1%;洲際交易所3月油菜籽報收840加元/噸,比一周前下跌3.3%;阿根廷上河大豆FOB現貨報價為每噸626美元(含33%出口稅),比一周前上漲2.3%。


          【資料圖】

          阿根廷干旱導致大豆產量顯著下調

          本年度阿根廷農業產區遭受60年來最嚴重的干旱,導致許多農戶無法完成大豆播種,近來已經有多家機構下調阿根廷大豆產量預估,成為大豆價格上漲的主要催化劑。羅薩里奧谷物交易所周三打響了下調阿根廷大豆產量的第一槍,將阿根廷大豆產量調低到3700萬噸,比早先預估低了1200萬噸,次日布宜諾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將阿根廷大豆產量調低700萬噸,預計產量為4100萬噸。美國農業部本月將阿根廷大豆產量調低400萬噸,從4950萬噸調低到4550萬噸,但是仍高于上年的4390萬噸。

          布宜諾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表示,導致阿根廷田地干枯、主要作物減產的干旱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結束,不過可能要到3月雨水和土壤墑情才能完全恢復正常。在連續三年出現拉尼娜天氣后,阿根廷過去一年大部分時間里天氣干燥,導致小麥產量減半,大豆和玉米種植以及作物生長受到沖擊。交易所在月度氣候報告中說,未來幾個月里降水量將回升,有助于改善土壤水分儲備,并緩和炎熱天氣的影響。但是這個過程將是緩慢的。只有到三月底,大部分農業地區的土壤才會補充水分儲備。

          受巴西產量增長所賜,南美大豆產量同比增長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阿根廷大豆產量大幅下調,但是本年度南美大豆產量總體非常龐大,顯著高于上年,主要因為巴西大豆產量預計同比提高2350萬噸,巴拉圭產量同比提高580萬噸,足以抵消阿根廷和美國產量下調的影響。此外,美國農業部還基于中國國家統計局的官方產量數據,將中國大豆產量上調190萬噸,達到2030萬噸。隨著未來幾個月南美大豆收獲上市,將會對大豆價格構成壓制。

          美國農業部在1月份供需報告里預計2022/23年度巴西大豆產量為1.53億噸,比較上月預測調高了100萬噸;此外需要指出的是,美國農業部還將巴西陳豆產量調高250萬噸,從1.27億噸調高到1.295億噸,2022/23年度的結入庫存也調高了300萬噸。

          本周巴西政府以及私營機構調低了巴西大豆產量預期,下調幅度普遍在幾十萬噸左右,調低后的產量仍然為超過1.5億噸的創紀錄水平。巴西國家商品供應公司(CONAB)周四預計2022/23年度巴西大豆產量將達到1.527億噸,較12月調低約80萬噸,主要因為南里奧格蘭德州的降雨分布不均。如果最新的產量預測獲得證實,仍將是創紀錄水平,比上年產量增長21.6%。巴西植物油行業協會(ABIOVE)周四預計2023年巴西大豆產量達到1.526億噸,低于之前預測的1.535億噸,但仍將創下歷史新高。ABIOVE預計2023年大豆出口量將達到創紀錄的9200萬噸,比上年增長16.6%,但略低于此前預測的9300萬噸。本年度大豆壓榨總量預計達到創紀錄的5250萬噸,高于2022年的5040萬噸。芝加哥農業資源巴西公司(AgResource Brasil)預計2022/23年度巴西大豆產量將達到1.5296億噸,比早先預估略微下調0.39%,因為南里奧格蘭德州降雨不穩定,不過最新的產量預估仍將是歷史最高紀錄。

          美國大豆產量下調0.7億蒲,出口調低0.55億蒲1月份供需報告通常對市場影響很大,因為這份報告包括美國農業部對大豆產量的最終預估數據。令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美國農業部本月將美國大豆產量大幅調低0.7億蒲或1.6%,從12月份預測的43.46億蒲降至42.76億蒲,比2021/22年度的產量44.65億蒲減少4.2%。產量下調主要是因為平均單產從每英畝50.2蒲降至49.5蒲,低于上年的51.7蒲/英畝。收獲面積調低至8630萬英畝,比上月調低30萬英畝,和上年持平。

          同一天美國農業部發布的季度庫存報告顯示,12月1日的美國大豆庫存為30.22億蒲,比去年減少1.14億蒲,比業內平均預期低1.23億蒲。

          隨著供應減少,美國農業部將美國大豆出口調低到19.90億蒲,低于上月預測的20.45億蒲,比上年的21.58億蒲減少7.8%。壓榨維持不變,仍為22.45億蒲,高于上年的22.04億蒲。期末庫存調低1000萬蒲,從上月預測的2.20億蒲調低到2.10億蒲,低于上年的2.74億蒲。美國2022/23年度大豆農場均價調高0.2美元。

          拉尼娜天氣即將結束,厄爾尼諾天氣何時登場?

          隨著拉尼娜天氣結束,今年晚些時候是否會轉為拉尼娜天氣也值得投資者密切關注。如果今年夏季(6月到7月)厄爾尼諾天氣到來,將有助于美國種植帶降雨改善,大豆單產潛力提高。

          過去幾周里,美國干旱監測報告已經顯示美國干旱程度顯著縮減。截至2023年1月10日,美國中西部的無干旱地區占比超過50%,這是去年9月底以來的首次。

          中國12月份進口激增,但是全年進口量下滑

          中國周五公布的海關數據顯示,12月份中國大豆進口量大幅提高到1056萬噸,比11月份增長43.6%,比去年同期增長19.0%,創下18個月來新高。此前幾個月大豆到港量低于預期,將國內豆粕價格推高到創紀錄水平。盡管12月份進口量激增,2022年全年中國大豆進口量為9108萬噸,同比減少5.6%,這也是連續第二年同比下降。

          中國大豆進口量可能已經達峰

          在2023年,由于中國國內豆粕庫存處于低位,加上經濟重新開放有助于提振肉類等商品的需求,這將支持大豆需求增長。但是考慮到中國養殖業的飼料配方降低豆粕比例,未來大豆進口難有大幅提高。周四美國農業部將2022/23年度中國大豆進口預期值從9800萬噸降至9600萬噸。但是在2022/23年度的頭三個月(10月至12月),中國大豆進口量略高于2200萬噸,遠低于實現美國農業部調低后目標所需的水平。

          荷蘭合作銀行預計中國大豆進口可能已經達峰,在2030年之前將保持疲軟并最終下降,2025年進口量可能為8700萬噸,到2030年時進一步降至8400萬噸,因為肉類生產增長放緩,養殖方式持續改善,最重要的是,全國各地普遍采用低豆粕飼料配方。荷蘭合作銀行認為,未來中國大豆進口將主要受到飼料需求前景和飼料中豆粕比例的影響。該行預計中國的飼料消費將保持低個位數增長。

          美國農業部周度出口銷售報告顯示,截至1月5日的一周,美國2022/23年度大豆凈銷售量為72萬噸,比上周低1%,比四周均值低41%。2023/24年度凈銷售量為66,000噸。2022/23年度迄今美國大豆出口銷售總量為4440萬噸,比上年同期噸提高4.6%,上周是同比提高5.1%。2022/23年度迄今為止,美國對華大豆銷售總量(已經裝船和尚未裝船的銷售量)為2679萬噸,同比提高11.2%,前一周是同比提高9.8%。

          其他消息包括,周五中國農業部表示批準8種轉基因作物,其中包括科迪華(Corteva)公司的抗草甘膦油菜籽DP73496,該產品由杜邦先鋒公司首次開發,于2012年7月提交審批。科迪華的前身為陶氏杜邦公司的化學品公司。中國還批準了三個國內開發的轉基因品種,分別是隆平高科的抗蟲和抗草甘膦玉米以及杭州瑞豐的抗蟲大豆。

          下周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休市,紀念馬丁路德金日,周二恢復交易。

          編輯:qysb005

          標簽: 美國農業部

          中國企業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中國企業新聞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中國企業新聞網的書面許可, 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河南企業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 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 必需取得中國企業新聞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企業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 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圖片欣賞
          頻道推薦
          內容推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