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洪水后,如何保證飲食安全?
預防疾病,飲食安全很重要
(相關資料圖)
洪水退去,大量日常儲備的蔬菜、水果、大米、肉類,水產品受到洪水長時間的浸泡,可能已出現不同程度的腐爛現象,冰箱中的保鮮食材,由于缺少冷凍,冷藏條件的保護,更是容易成為細菌、病原體感染的目標。那么,我們需要注意哪些飲食安全呢?
01
請勿食用被水淹過的食物
請立即丟棄家中被水淹過的生鮮食品,肉制品。有包裝或罐裝的食物,請注意觀察是否存在破損,銹蝕,膨脹的現象,出現以上現象,說明食品已出現變質,請不要食用。
02
受災地方慎食涼菜
洪水剛過,雖然各地正積極開展各類消毒行動,但是仍然難以保證食材中沒有攜帶致病菌。同時,涼菜的制作過程也是細菌傳染的可能途徑之一。因此,入口食物務必先煮熟再食用。夏季酷熱,貪涼圖方便,選擇食用涼菜的朋友們,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要注意飲食安全哦。
03
勿食用發餿的飯菜
涼菜慎食,那么是不是所有煮熟的食物都可以食用呢?答案當然是不能。被污染后腐敗變質的食物通常帶有刺鼻的氣味,這些氣味主要來自于食物腐爛變質后所滋生的細菌等。腐敗變質的食物,即便經過加熱處理,其中的毒素也會有害健康。
04
不食用來歷不明的魚類、水產
洪水之中,不少魚、蝦,河鮮被沖上了岸,碰到的朋友是不是還覺得如獲至寶?其實洪水沖上岸的魚類多半在洪水中早已死去,其肉在洪水浸泡中很容易發生變質,即使您撿到的是活的魚類,也很可能受到了污水的污染。食用此類食材,可能存在潛在的健康危害。
05
注意飲用水安全
洪災后飲用水水源受污染,供水系統被損毀,災區水源性和食源性疾病的發生風險增加。受災地區居民飲水時,要根據專業人員的指引,使用經監測評估認為安全的飲用水,清潔自來水應煮沸后飲用;使用清潔的水清洗食品原料、瓜果和蔬菜;如使用臨時水源,要確保其遠離廁所、垃圾污物堆積點、尸體掩埋點等,確保臨時水源周圍30米-50米范圍內的環境清潔衛生。
06
保持食物制作過程的清潔衛生
在拿取食材和制作食材的過程中要經常洗手,同時確保所使用的工具已經消毒。通常,在人的雙手與長久存放的器具上會生長大量微生物,而這些微生物大多是對人體有害的。洪水過后,微生物趁機大量繁殖,此時更是易受傳染的關鍵時刻。接觸食物之前先洗手,使用已消毒的餐具,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食物被污染的幾率,保證受災群眾的生命安全。
07
選擇干凈地點存放食物
洪水過后,微生物、致病菌大量繁殖,昆蟲、老鼠以及動物的糞便等均可能成為傳染源。受災地區需特別留意昆蟲和老鼠聚集地區,凡蟲、鼠經常出沒之地,或是曾有上述害蟲出沒的地方均需要格外留意,避免在此放置或保存食物。同時,食物存放應盡量將生、熟食分開。熟食經過高溫烹調,大部分有害細菌已被殺死,而生食尤其是肉類、海鮮等產品,可能含有較多危險微生物,若將兩者存放在同一位置,極易造成熟食的“二次污染”。
08
相互監督,相互幫助
重建家園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我們不僅需要時刻牢記食品安全,也需要及時提醒身邊的朋友。如遇到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應迅速上報轄區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和衛生部門,采取及時有效措施進行救治,防止人員傷亡和疫情擴散。
洪水無情人有情,在災害面前,我們需要眾志成城,攜手共進。水災之后,雖然容易出現各類傳染性疾病,但只要我們堅持做好安全工作,注意個人衛生,放松心態,積極面對,就一定能順利度過難關。
編輯:qysb005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