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觀點:海右人才節丨“2023年海智專家泉城自貿行”成功舉辦
為深入實施人才強省會發展戰略,進一步落實濟南市“項目突破年”工作要求,大力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2023年6月16日,作為濟南“海右人才節”精品活動之一的“2023年海智專家泉城自貿行”活動在山東人才大廈舉辦。
本次活動由山東省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共濟南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濟南市科學技術協會、自由貿易試驗區濟南片區管委會聯合主辦,歐中科技創新(山東)集團有限公司承辦。中國科協國際合作部一級巡視員、海智辦主任王慶林,濟南市政協副主席劉勤,山東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袁慎慶,濟南市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賈文濤,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濟南綜合保稅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郭凱,俄羅斯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外事副校長德米特里·亞歷山大維奇·薩夫金等出席活動。來自美國、英國、俄羅斯、法國等20余名海智專家、濟南市委組織部、濟南高新區管委會、歷城區科協、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中東歐中國科技交流協會、濟南市科協海外創新驛站、部分高??蒲性核嚓P負責同志及部分重點企業代表參加活動。
王慶林表示,中國科協一直把聯系服務海外科技工作者作為一項重要職責,堅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促進人才區域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著力形成人才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中國科協2018年在濟南設立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以來,濟南市在先行先試中闖出了“離岸基地濟南模式”,在聯系服務海外科技人才、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方面,積累了經驗,取得了成效,走在了全國前列。中國科協將持續關注和支持濟南市海智工作,推動人力鏈、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和融合發展。
【資料圖】
劉勤表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自由貿易試驗區、新舊動能轉化起步區、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等多項國家戰略交匯疊加,為濟南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濟南科技創新實力雄厚,15家中科系院所先后落地,綜合科技創新指數穩居全省首位。2022年全市人才資源總量突破263萬,獲評全國“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入圍“外國專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感謝中國科協、省科協和海智專家一直以來對濟南海智工作的關注和支持,濟南市將以最優厚的政策支持、最有力的要素支撐、最貼心的服務保障,全力支持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共同譜寫合作共贏的嶄新篇章。
郭凱表示,濟南片區在外籍人才便利化、外商投資貿易、海外專家服務保障等方面推出多項制度創新措施,正日漸成為海內外專家人才來華工作首選地、自由流動示范區和創新創業活力場。感謝科協牽頭組織本次專題活動,真誠期待各位海智專家多為濟南片區企業發展傳經送寶,在技術轉化、合作開發、智力支持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交流合作,共享發展新機遇。
德米特里·亞歷山大維奇·薩夫金表示,俄羅斯國立核能研究大學是世界知名大學,與多家中國知名院校進行深層次合作。希望通過本次海智專家泉城自貿行活動,與濟南市的高等院校開展更加緊密的合作和更深層次的交流,共同促進科技成果高質量創新轉化。
活動中,賈文濤為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濟南片區海智專家服務團授旗。專家服務團將充分發揮海智計劃特聘專家作用,為濟南片區提供產業咨詢、學術交流、技術研發、創新創業、技術轉移、人才引進、國際合作等多項服務和智力支持,服務科技創新工作高質量發展。
在海智專家落地項目意向簽約環節,由海智專家牽頭的WeldUp 機器人復合裝置、機器人RV減速機、連續性低殘值混雜型廢舊塑料無害化處置系統等多個高端創新項目,與重點園區、重點企業進行合作簽約。
活動中,袁慎慶為濟南市海歸創業聯合體理事長、副理事長和秘書長單位頒發了聘書。海創聯的成立將進一步匯聚海外歸國創業人才聯系海外人才優勢,在海外人才引進和培育、服務海外科技人才創業中,發揮海智力量。
在海智專家演講環節,人工智能領域專家倪隆、生物醫藥領域專家高洪偉、信息技術領域專家周瑋、新能源領域專家安百鋼分別做了以《模仿人類智慧的人工智能vs chatGPT和神經網絡無人駕駛》《計算機模擬技術在生物醫藥領域的應用》《國內先進光電半導體外延與芯片產業化的現狀探討》《能源材料與電化學團隊鋰電池研究成果》為題的主旨演講,各位海智專家與參會企業進行了對接交流。
下午,舉行了海智專家走進自貿產業園區考察專題對接活動。20余位海智專家分信息技術、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新能源四個領域,分別走進齊魯軟件園、生命科學城、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和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進行對接,并與浪潮數字企業、山東中芯光電等多家企業初步達成了合作意向。
濟南市科協將以本次海智專家泉城自貿行活動和海智專家服務團、濟南海創聯的成立為契機,發揮服務團和海創聯聯系海內外人才的橋梁作用,持續推動更多的海智專家、海外人才與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合作交流,促進更多人才項目落地濟南,努力打造黃河流域重要海外人才對外開放門戶,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編輯:qysb005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