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財經(jīng) 公益 彩店 奇聞 速遞 體育 提點 資訊 綜合 企業(yè) 市場

          首頁
          你現(xiàn)在的位置:

          最毀孩子的家庭:母愛窒息,父愛淡薄 世界動態(tài)

          2023-06-18 06:10:56    來源:男孩派    作者:

          #夏日生活打卡季#


          【資料圖】

          愛,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養(yǎng)料。

          但如果愛錯了方式,沒有拿捏好尺度,也會毀了一個孩子。

          作者 | 西瓜媽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缺愛長大的孩子和被過分保護長大的孩子,哪一種心理問題更大?

          絕大部分網(wǎng)友給出了一致的回復:

          “兩種孩子心理都會有問題,一種是被父母情感忽視,另一種則是被父母用情感控制。”

          “缺愛的自卑、沒安全感;被過分保護的人格不獨立,性格麻木扭曲。”

          “他們內心的感受是一樣的無力和自卑,總是不知道自己該怎么前行,這就像我們吃飯,不吃飯和吃的過多都難受。”

          心理學上有個“愛的空杯”理論,意思是我們要不斷地給孩子“愛的杯子”里加水,這樣他們的內心才能豐盈,充滿溫暖。

          愛若缺失,內心空虛;但是愛若太滿,也會溢出來。

          一個孩子最大的不幸,是母愛窒息,父愛淡薄。

          窒息的母愛,是困住孩子生長的牢籠

          前幾天,一位媽媽沖上了熱搜,引發(fā)網(wǎng)友熱議:

          事情起因是六一兒童節(jié)當天,幼兒園一位家長想給孩子們慶祝節(jié)日,就買了一份蛋糕分享給班里的所有小朋友。

          可這位媽媽得知消息后,卻在群里瘋狂發(fā)飆。

          她說自己平時對孩子的飲食要求非常嚴格,只給兒子偶爾吃動物奶油蛋糕,幾乎不碰任何反式脂肪的食物。

          因為托班的食物不干凈,她都沒有讓孩子上托班,寧愿自己送飯。

          現(xiàn)在卻被別人“投毒”了垃圾食品,非常地上火,氣到手發(fā)抖。

          為了懲罰孩子,逼出體內的植物奶油,她硬生生地給孩子灌了30毫升橄欖油,10毫升椰子油,還有10毫升亞麻籽油,最后孩子被嚇得哭著求饒:

          “媽媽我以后真的不敢了,誰給我都不吃了!”

          此時,這位媽媽才肯作罷。

          愛本無錯,用心良苦也不應該受到指責,但如此過了度,不免讓人窒息。

          記得《少有人走的路》里有句話:

          愛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愛者與被愛者都不是對方的附屬品。

          尤其是母親對孩子的愛,更不能進行以愛為名的綁架和控制。

          而這位媽媽看似是愛孩子,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但實則是一種控制,她想借機告訴孩子:

          “我是媽媽,你必須聽我的,否則我就會讓你付出代價。”

          孩子身體上的傷害,養(yǎng)養(yǎng)就能好,可心理上的創(chuàng)傷或許一生都難以修復。

          真正的母愛,不應該強加控制,也不能密不透風,否則再優(yōu)秀的孩子困于其中,都會被逼瘋。

          之前看過韓國名師李柳南的一本書,叫《媽媽的悔過書》,書中就詳細分享了兩個孩子被她“逼瘋”的過程。

          她的兩個孩子,原本都很優(yōu)秀,兒子就讀于重點高中,女兒成績也名列前茅。

          但她還是不太滿意,為了讓孩子再上一個臺階,她決定辭職專心照料孩子們的起居、飲食和學習。

          此后,兩個孩子就按照她嚴密的計劃,每天像個機器一樣,標準化地運轉。

          包括什么時候起床、洗漱,什么時間學習,乃至吃什么,什么時候吃,也都必須按照她的要求去做,一旦違規(guī),還要遭受她嚴厲的懲罰。

          可弦繃得太緊,總是會斷,最后兩個孩子雙雙選擇了退學,女兒甚至還出現(xiàn)了抑郁自殺的傾向。

          媽媽的愛,能成就孩子,也能毀了孩子。

          充滿干涉、控制、不加修飾的母愛,只會成為孩子人生路上最大的束縛和羈絆,讓孩子喪失獨立探索世界的能力和底氣,陷入和自己較勁的怪圈里。

          淡薄的父愛,是扎在孩子心口的刺

          親子專家林文采博士曾一針見血地指出:

          決定孩子未來“夠不夠自信、覺得自己夠不夠好”的人,更多的是爸爸。

          爸爸對孩子的自我形象、自我價值感的影響,比媽媽更大。

          爸爸代表了孩子與“他人世界”的連接,孩子人生的災難,往往就是由父愛缺失造成的。

          《隱秘的角落》里的朱朝陽,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父親朱永平與母親周春紅離婚之后,很快重組家庭,而自那以后留給他的就只剩下背影。

          在朱朝陽的眼里,父親缺失了他人生的每一個重要時刻,包括考中學、生日......

          平時除了給錢之外,也從不過問他的生活,就連考試得了全校第一,父親偶然間從牌友口中聽到,也只是炫耀式地敷衍了一句:

          “我沒有興趣知道他考第幾啊,因為他每次都是第一。”

          父親的冷漠,就像扎在他心口上的一根刺,無時無刻不在提醒他是個不被愛的孩子。

          所以當他聽到妹妹那句“爸爸喜歡我,不喜歡你”的時候,才會格外受刺激。

          最后信念崩塌,誤入歧途,將自己羨慕的妹妹推下高樓。

          心理學上有一種病癥叫“缺乏父愛綜合征”

          指的是那些沒有得到父親足夠關愛和陪伴的孩子,他們往往會有性格、情感方面的缺陷,甚至出現(xiàn)攻擊性行為問題。

          從小缺乏父愛的孩子,內心的缺口是巨大的,而這道缺口往往就是釀造他們人生災難的禍根。

          對于男孩來說,父親是最初的模仿對象,從小缺少父親的陪伴和引導,輕則自卑膽怯,缺乏責任感,重則犯罪、觸犯法律。

          而對于女孩來說,父親將直接影響她對男性的認知和理解,未來擇偶和感情生活的質量都與父親密切相關。

          親子關系專家胡慎之就分享過一個來訪者案例。

          這位來訪者,是一位年輕貌美且相當聰明的一位女性,而她過往的戀愛對象幾乎全是年齡偏大的“爹系男友”。

          起初她靠著優(yōu)越的外在條件吸引到了這些異性,但是最后她又無一例外都變成了被拋棄的那個人。

          這讓她自己也非常費解,最后只好來接受咨詢。

          在咨詢中,胡慎之發(fā)現(xiàn)這個女孩從小就缺乏父愛,她一直希望在男人身上找回一個爸爸。

          “找回爸爸”的意思是,她不僅希望在男人身上找到?jīng)]有獲得過的父愛,她也希望在男人身上表達自己未能對爸爸表達的愛。

          而這就導致她一邊拼命地索取,一邊用力地付出和討好,結果每次都不歡而散。

          父親,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底氣,是指引他們通往世界的人。

          如果爸爸總是缺位,對孩子總是疏遠和被動,那么孩子只會覺得:我很差勁,我不配得到任何人愛和關心。

          久而久之,他們就會習慣性自我貶低、無底線討好他人、不敢展現(xiàn)自己,甚至可能因為缺愛走向歧途,陷入更大的困境。

          母愛松弛,父愛熱情

          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樊登老師曾在一次分享中提到:教育孩子,媽媽要學會淡定,爸爸要學會熱情。

          一個淡定松弛的媽媽,加上一個熱情似火的爸爸,孩子的成長才會變得更加健康和陽光。

          但是,能讓媽媽松弛的也只有爸爸。

          記得作家周沖曾分享過一段話,深表贊同:

          父親離開,母親陷入濃濃的孤獨,她會本能地渴望與孩子相依為命,用愛將孩子裹挾,用焦慮將他捆綁,造成孩子和媽媽之間的過度依賴。

          于是,缺少父親的孩子,不自覺產(chǎn)生戀母情結,在心理上,終生與母親病態(tài)共生。

          所以,不是媽媽太焦慮,充滿控制欲,而是爸爸太冷漠無情,總是缺席。

          如果爸爸總能對媽媽以貼心的幫助,對孩子以熱情的回應,我相信沒有一個媽媽會滿身焦慮而傷害到孩子。

          演員鄧超在這一方面就做得相當不錯。

          作為父親,即使工作再忙,他也從不缺席孩子的成長,只要一休息就會陪著孩子進行各種各樣有趣的活動。

          作為丈夫,他充滿責任和擔當,給足了妻子安全感和歸屬感。

          前幾天孫儷就在微博發(fā)表長文,慶祝與鄧超結婚12周年,滿屏都流露著對鄧超的夸贊和感謝。

          她說過去的自己就像“一塊冷得不能再冷的冰塊”,因為擁有“一團熊熊燃燒的熱火”,所以她漸漸溫暖松弛起來。

          而這份溫暖不僅修復了她原生家庭帶來的創(chuàng)傷,也讓她能以新的面貌、更大的能量去經(jīng)營去自己的小家庭。

          現(xiàn)在兩個孩子,一個被她教育成了開朗陽光的小帥哥,一個成為了活潑開朗的小公主。

          愛不是心理活動,而是實際行動。

          讓孩子心靈健康地成長,爸爸再忙都不能耽擱對孩子的陪伴,再疲憊也不能磨滅面對家人時的熱情。

          因為能讓媽媽情緒穩(wěn)定、松弛自洽的,是丈夫;能讓孩子勇敢自信、有安全感和底氣的,是爸爸。

          心理學家曾奇峰說:

          孩子成長沒有偏方,有的只是負責的父母,提供的穩(wěn)定而健康的土壤。

          這塊土壤里,是父母完整而健全的愛,是媽媽的松弛陪伴,更是爸爸的熱情參與。

          家庭教育,應該是父母雙方一場愛的“合謀”。

          爸爸不能變成家庭里的“隱形人”,否則媽媽就只能把感情和注意力本能地轉嫁在孩子身上。

          最后孩子陷入“母愛窒息、父愛缺席”的絕望境地,痛苦一生。

          父愛不冷漠、缺席,母愛不泛濫、窒息,孩子的成長才會不留遺憾,沒有羈絆,成為一個自信、勇敢、幸福而快樂的大人。

          點個“贊吧”,與所有父母共勉!

          編輯:qysb005

          標簽:

          中國企業(yè)新聞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
          1、中國企業(yè)新聞網(wǎng)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jīng)中國企業(yè)新聞網(wǎng)的書面許可, 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河南企業(yè)網(wǎng)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fā)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fā)給其他方, 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國企業(yè)新聞網(wǎng)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 必需取得中國企業(yè)新聞網(wǎng)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企業(yè)新聞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中國企業(yè)新聞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wǎng)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wǎng)發(fā)布, 可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本網(wǎng)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圖片欣賞
          頻道推薦
          內容推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