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經濟“瞰”甘州暨“三抓三促”行動?|甘州:“一盤菜”打響“甘菜”品牌
文/張玲 李自海 攝影/周俊 趙鴻秀 孫建軍 劉素琴 王延偉 申翌曉 曹玉坤 唐靖靖
【資料圖】
盛夏時節,行走在甘州區的村村寨寨,綿延成片的塑料大棚不時映入眼簾,棚內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田野里,大大小小的地塊中,隨處可見綠油油的蔬菜基地和俯身摘菜的村民,一輛輛裝滿茄子、西紅柿的農用車穿梭在鄉間小路上,處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發展景象。
近年來,甘州區堅持“質量興農、品牌強農、綠色富農”發展思路,立足區位資源優勢,狠抓蔬菜產業培育,完善配套基礎設施,蔬菜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種植品種不斷豐富,生產技術愈加成熟,品牌效應持續增大,競爭優勢逐步凸顯,經濟效益日漸顯現,全區蔬菜產業快速發展,已成為甘州區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
洋蔥基地工人們正在挖洋蔥
訂單模式 以“菜園子”保障“菜籃子”
走進黨寨鎮雷寨村的溫室大棚里,黃瓜、西紅柿、茄子、辣椒等蔬菜長勢旺盛,生機勃勃。
而在不遠處的陳寨村,一排排東西走向、寬敞漂亮的溫室大棚格外搶眼。大棚里高大的穹頂,開闊的視野,宛如現代化農業工廠。
據了解,2022年5月份黨寨鎮啟動建設陳寨設施農業產業園玻璃智能日光溫室項目,目前已完成全部建設內容,并投入生產。陳寨玻璃智能日光溫室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該日光溫室集供電供暖、物聯網、給排水、水肥一體化、無土栽培、人工補光、智能溫控等系統為一體,具有育苗、新品種展示、栽培試驗、科普教育等功能。
“2023年,我們計劃新建1000噸蔬菜凍干生產線、5000噸‘甘味’預制菜生產線、5000噸超微蔬菜粉生產線、10萬噸制冰生產線、40萬平方米棉被鋼架大棚、10萬平方米現代農業種苗繁育基地和綠洲現代農業試驗示范區冷鏈物流集散中心。”黨寨鎮黨委副書記管小東表示,下一步,黨寨鎮將打造集種苗培育、蔬菜生產、技術創新、觀光采摘于一體的高標準現代設施蔬菜產業園,讓園區成為周邊地區綠色安全的“菜籃子”“果盤子”,成為百姓致富的“錢袋子”。
雷寨蔬菜設施大棚
高原夏菜 讓“小蔬菜”成為“大產業”
眼下,在甘州區上秦鎮李家灣村的蔬菜基地,工人們有條不紊地采收西蘭花,個頭均勻的西蘭花運回恒溫庫后,經過打冷和加冰包裝運往全國各地的市場。
“今年我們種了5000畝,每天產菜量在20萬噸,有20余車蔬菜發往全國各地的市場。”浙江臨海瑞源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廣安說。
上秦鎮持續深化村級集體經濟公司化改革試點,扎實用好改革“法寶”,以李家灣村為中心,聯合付家寨、安里閘等4個村,成立上秦鎮李家灣綠色蔬菜產業鏈片區黨委,不斷推進蔬菜產業提質擴容,全鎮精品露地蔬菜面積增至1.5萬畝。
粵港澳蔬菜基地西蘭花
將“小蔬菜”做成“大產業”的還有甘州區烏江鎮,在謝家灣村,一筐筐菜心、芥藍、西蘭花等蔬菜正在進行分揀、包裝、冷藏,72小時后就能擺上江浙滬、港澳等地市民的餐桌。
“烏江鎮本著建基地、興園區、聚集群、延鏈條的發展要求,不斷深挖在果蔬、漁業、水稻、畜牧等方面的發展優勢,以10萬畝供粵港澳蔬菜基地為基礎,不斷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培育發展新動能。”烏江鎮黨委副書記王濤說道。
粵港澳蔬菜基地
近年來,甘州區蔬菜生產布局逐步向規模化、區域化發展,建成萬畝蔬菜鄉鎮7個、千畝蔬菜村25個,形成了以“城郊鄉鎮為主、中部交通干道沿線鄉鎮為輔、沿山冷涼鄉鎮為補充”的蔬菜產業集群,呈現出日光溫室、鋼架大棚、露地三種生產模式并行,反季節蔬菜、高原夏菜、加工蔬菜三大優勢蔬菜并進的優勢產業發展新格局。重點建設以黨寨、梁家墩、上秦為核心的20萬畝高原夏菜設施蔬菜基地,烏江、沙井一線10萬畝供粵港澳大灣區蔬菜基地,以巴吉灘為核心,輻射明永、甘浚10萬畝戈壁農業基地,花寨、安陽、龍渠等沿山鄉鎮冷涼灌區5萬畝高品質高原夏菜基地。今年全區蔬菜種植面積預計達42.1萬畝,蔬菜產量達162萬噸,產值達35億元。至目前,種植各類蔬菜27.76萬畝,蔬菜產量達39.46萬噸,實現產值15.82億元。
十萬畝供粵港奧蔬菜基地一角
技能培訓 讓“小蔬菜”成“致富菜”
手里掂起一掛沉甸甸的紅薯,魏自明蹲在自家的試驗沙田里喜不自勝。這些從河南引進的“西瓜紅”品種紅薯,在西北這塊土地上經過兩年的精心栽培,如今無論個頭、顏色,還是果形都超出他的預期。
現年47歲的魏自明,不僅是甘州區梁家墩鎮迎恩村四社的農民,同時還是一名有職稱的農民。2004年,他和其他4位農人一起創辦了張掖市豐和綠業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帶動周邊80多戶農民集中種植銷售蔬菜,年銷售各類蔬菜5000噸,年銷售收入達300萬元。
同樣,甘州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趙雪梅充分發揮自己的農業專業特長,在農業產業發展中發揮巾幗帶頭作用,積極引進推廣高新實用技術,對新技術的推廣采取“點面輻射、示范推廣、整體推進”的原則,努力提高新技術的普及率,指導菜農科學種植。在日光溫室示范點大力推廣西瓜、茄子等蔬菜嫁接栽培技術,解決土傳病害嚴重的問題。在各個示范點全面推廣防蟲網覆蓋技術、水肥一體化、黃板藍板誘殺等技術,并積極引導各個集中連片示范點的菜農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引導合作社開展產業化生產,逐步向規模化發展邁進。
“經過培訓之后,我們的年育苗量達到5700萬株,我們年生產總值超過3000萬左右。”甘州區陳寨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志波說。
梁家墩大棚蔬菜
近年來,甘州區通過組建鄉村振興蔬菜產業專家服務團,按照技術含量高、示范效果好、帶動能力強的標準,結合全區蔬菜產業布局和每位專家特長,以確定的人才引領型蔬菜產銷農民專業合作社為重點,篩選建立專家服務示范點14個,引進試驗示范新品種近500個,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保水劑使用效果比較、化肥減量化使用、娃娃菜不同密度等試驗,帶動10萬畝高原夏菜進行標準化生產、精細化管理。通過舉辦專題培訓、小分隊現場演示、視頻解疑、微信解惑、電話指導等方式,幫帶培養技術骨干10余人,培訓蔬菜種植大戶和企業技術人員1500余人次,提升了果蔬生產者應用新技術的能力。
上秦鎮萬畝精品露地蔬菜基地
編輯:qysb005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