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雙減政策是指什么 (雙減政策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最近,教育方面最熱的話題莫過于“雙減”政策了,什么是“雙減”呢?這來自教育部在2021年7月24日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通過這個“意見”,我們可以看出,“雙減”指的是減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
那么,”雙減“政策的具體內容是什么?這里我們歸納一下文件的內容,可以得出兩個方面,十二大內容:
1、針對課外機構的“三限”、“三嚴”
“三限”:限制機構數量、限制培訓時間、限制收費價格。
“三嚴”:嚴格內容行為、嚴格隨意資本化、嚴控廣告宣傳。
2、針對校內教育的“三管”、“三提”
“三管”:管好教育教學秩序、管好考試評價、管住教師違規補課。
“三提”:提高教育質量、提高作業管理水平、提高課后服務水平。
關于學生”減負“,已經喊了十幾年了,但是現實的情況是“越減越重”,這一次,“雙減”政策會不會上“一陣風”,刮過去了,反撲會更厲害呢?我們家的孩子減負了,不上輔導班了,別人家的孩子去上,怎么辦?這是很多家長擔心的問題。
現在看來,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國家這次推行“雙減”的力度上空前的。這一方面體現在對輔導班的打擊力度上,大型教培機構紛紛減員、轉型,小型輔導機構“關門大吉”,輔導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另外一個方面,為了保證“雙減”政策的落實,教育部緊接著又發布通知,擬對各省“雙減”工作落實進度每半月通報一次。通知明確,各省自2021年8月30日起,每月15日和30日前,報送“雙減”工作落實進度,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在匯總分析后形成專項督導半月通報。通報重點是各地作業時間達標學校情況、課后服務時間達標學校情況、學科類培訓機構壓減情況、違規培訓廣告查處情況和群眾舉報問題線索核查情況等。
通過這兩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出,這一次,國家對于教育“動真格”的類,那么,國家為什么會大力推進“雙減”政策呢?了解了背后的原因,我們就好理解了。
之一,消除”劇場效應“,避免教育內卷
其實,多數學生不需要課外輔導,多數學生的課外輔導的效果是非常小的,甚至是越輔導,成績越差。但是,越來越多的家長把孩子送到輔導班,注意,是家長把孩子送到輔導班,而不是孩子想要上輔導班,這是為什么?
因為輔導班的火爆,造成了“劇場效應”,前一排的人站起來“看戲”,后面一排被迫也要站起來,再后面一排也會隨著站起來,就這樣,整個劇場的人都“站著看完戲”,造成了毫無意義的消耗,這就是“內卷”,教育也是一樣,內卷越來越嚴重,如果不大力打擊輔導班,這種內卷就不會消失。
第二,過重的負擔,影響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
國家需要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而現在的教育是“唯分數論”,越來越嚴重,評價方式單一,導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過重的學業負擔,影響學生的身體發育,“小眼睛”、“小胖墩”越來越多,長此以往,國家的“兵源”都會減少。
而且這些輔導和負擔,澆滅了學生學習的熱情,讓中小學生出現厭學情緒,即便是成績好的學生,也有很多沒有學習的熱情,無法激發出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對國家選拔人才形成不好的影響。
第三,降低生活成本,增加人口數量
國家放開“二胎”、“三胎”政策,但是效果并不明顯,很多人是從“不敢生”到“不愿生”,就是因為生活的成本太高了,尤其是養孩子這個問題上,雖然義務教育不花錢了,但是家庭在教育上的投資卻比以前增加了不知道多少倍,輔導班、民辦學校、學區房,任何一項都可以掏空一個普通家庭的收入,影響國家人口政策。
第四,大學生就業難,工廠招工難
一方面,幾百萬大學生畢業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一個方面,大量的工廠招不到工人,家長不愿意把孩子送到技校,這個難題任何破解?
輔導班也好,刷題也好,其實并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智商,高考是選拔性考試,國家需要的是創新型人才,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而這些輔導,把一些不適合上大學的學生送到了大學,到了大學卻無法提升能力,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既然如此,就要早分層,讓每個人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由于上面這些原因,國家給學生減負,不會是“一句口號”,也不會是“一陣風”,秋季開學后,學生的負擔,真的會降下來了!
編輯:qysb005標簽: 教育雙減政策是指什么 雙減政策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教育雙減 雙減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