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財經 公益 彩店 奇聞 速遞 體育 提點

          首頁
          你現在的位置:

          新能源汽車:上游企業利潤暴增 下游企業“連湯都喝不到”

          2022-08-30 09:39:25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   編輯:qysb005

          “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行業利潤同比降幅達到了25.5%,同期營收僅下降4%,這是很不健康的。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上游企業利潤暴增,但下游企業卻‘連湯都喝不到’。”8月11日,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信息發布會上,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目前的窘境。

          \

          無獨有偶,在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也抱怨道:“電池占掉我整車60%的成本,那我不是在給寧德時代打工嗎?”

          而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回應稱,“是上游原材料的資本炒作,給動力電池產業鏈帶來了短期困擾,碳酸鋰、六氟磷酸鋰、石油焦等鋰電池上游材料均出現價格暴漲。”

          國軒高科方面曾在5月6日的投資者電話會議上表示,今年盈利情況仍受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欣旺達也在業績說明會上提及,原材料漲價是行業性問題,已與下游客戶形成價格聯動機制。

          新能源汽車行業一路高歌猛進,銷量屢創新高,但產業鏈企業卻都在哭窮。那么行業利潤究竟去哪了?到底是哪個環節在悶聲發大財?

          新能源汽車上游企業利潤暴增?

          “通過幾年的技術升級、方案優化,我們動力電池的價格降了很多,但因為原材料的價格上漲,把我們幾年的努力都攤掉了。”陳士華認為,目前碳酸鋰價格處于畸形狀態。

          根據生意社的統計數據,截至8月25日,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為每噸49.5萬元;工業級碳酸鋰的價格為每噸48.5萬元;電池級氫氧化鋰的價格為每噸48.5萬元。作為對比,在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以及2022年3月。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分別為每噸6.0萬元、每噸20.5萬元和每噸50.3萬元。

          原材料價格暴漲之下,處于產業鏈上游的鋰礦企業利潤暴增。

          根據多家上市鋰礦企業的2022年上半年業績預告,其業績普遍上漲,其中天齊鋰業將實現歸母凈利潤96億元至116億元,同比增長11089.14%至13420.21%;贛鋒鋰業將實現歸母凈利潤72億元至90億元,同比增長408.24%至535.30%;鹽湖股份將實現歸母凈利潤90億元至94億元,同比增長325.63%至344.55%。

          另外,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24日晚間,共有10家鋰礦上市公司發布2022年半年報,均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正向增長,其中增幅最大的為鞍重股份,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4701.10%,紫金礦業大賺126.3億元,半年歸母凈利潤突破百億元規模,同比增長89.95%,而西藏礦業實現歸母凈利潤4.8億元,同比增長1018.3%。

          具體以贛鋒鋰業和天齊鋰業為例,根據兩者的一季度財報,贛鋒鋰業的總營收為53.65億元,同比增長233.91%;歸母凈利潤為35.25億元,同比大漲640.41%,而扣非凈利潤為31.03億元,同比暴增956.4%。

          天齊鋰業也保持著高速增長態勢。一季度,其總營收為52.57億元,同比增長481.41%;歸母凈利潤為33.28億元,同比暴增1442.65%;扣非凈利潤為28.34億元,同比暴增1883.09%。僅一季度,就超越了2021年全年的凈利潤。

          贛鋒鋰業和天齊鋰業雙雙實現凈利潤翻倍增長的直接原因均為擁有極高的綜合毛利率,2022年一季度,贛鋒鋰業和天齊鋰業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66.65%和85.28%,作為對比,在2021年一季度,兩者的綜合毛利率僅為30.33%和45.55%。

          不只是頭部鋰礦企業的業績扶搖直上,一些中小企業的業績也實現了翻倍增長,比如盛新鋰能在2022年上半年的總營收為51.33億元,同比增長325.76%;凈利潤為30.19億元,同比增長950.4%。

          而根據雅化集團發布的2022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其凈利潤為21.22-23.72億元,同比增長542.79%-618.52%;扣非凈利潤為21.03-23.53億元,同比增長537.18%-612.93%。對于業績翻倍增長的原因,雅化集團認為主要是鋰鹽產品的需求持續增長,鋰鹽產品價格繼續維持在較高水平,使經營利潤得到大幅度增長。

          一位新能源分析師向DoNews(ID:ilovedonews)表示,“今年下半年鋰價不會出現明顯下跌,只會出現反復波動,價格基本維持穩定,雖然今年碳酸鋰會有一定新增產能,但是產能落地還需要一定時間,下半年供需方面依然較為緊張。”

          新能源汽車廠商搶礦自救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游企業在享受到原材料價格暴漲帶來紅利的同時也在被其反噬。

          原材料價格暴漲嚴重壓縮了產業鏈下游企業的利潤空間,因此,無論是動力電池廠商還是新能源汽車廠商,紛紛將觸手伸向了最上游的鋰礦領域。

          比如寧德時代參股的天華時代出資2.4億美元入股了剛果(金)的Manono鋰礦,并通過子公司四川時代新能源與四川省天府礦業公司簽訂了合資協議以增加鋰資源供給等等,

          而比亞迪則是在非洲覓得6座鋰礦山,且均已達成收購意向,同時,其還宣布擬在江西省宜春市投資285億元,其中涉及到建設年產10萬噸電池級碳酸鋰及陶瓷土(含鋰)礦采選綜合開發利用生產基地項目。

          不過,為了化解原材料價格暴漲導致的成本飆升,動力電池廠商不得不將壓力轉嫁給新能源汽車廠商,最終,部分新能源汽車廠商被迫上調了新能源汽車的終端銷售價格。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已有幾十家新能源汽車廠商上調了銷售價格,針對熱門車型甚至進行了多次銷售價格調整。

          然而作為直面終端消費者的產業鏈下游環節,新能源汽車廠商自然也不會坐以待斃。

          3月2日,澳大利亞鋰礦商CoreLithium宣布與特斯拉達成供應協議,將在四年內向特斯拉供應高達11萬噸的鋰輝石精礦,同時,特斯拉還與澳大利亞鋰礦供應商Liontown簽署了一項每年不低于10萬公噸鋰輝石精礦的五年協議。

          8月18日,廣汽埃安與贛鋒鋰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計劃從新能源動力電池最上游材料端展開合作,持續探討在鋰資源開發、中游鋰鹽深加工及廢舊電池綜合回收利用各層面的深入合作。

          此外,直接參與到產業鏈上游的新能源汽車廠商還包括比亞迪、寶馬、大眾集團、通用汽車、福特、豐田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進入產業鏈上游已是新能源汽車廠商勢必要邁出的一步。

          以剛剛發布2022年二季度財報的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為例,其中,小鵬汽車的總營收為74.36億元,同比增長97.7%,凈虧損為27億元,同比下跌126.1%,而毛利率從一季度的12.2%下降至10.9%。

          理想汽車的情況也不容樂觀。2022年二季度,理想汽車的總營收為87.33億元,同比增長73.3%,凈虧損為6.41億元,虧損同比擴大172.42%,同時,毛利率為21.5%,較一季度下滑1.12個百分點。

          導致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毛利率環比下滑的原因之一,即電池成本出現了大幅上漲,公司無法對沖成本短期快速上漲的壓力,使得整體毛利率出現了環比下滑。

          現階段,有越來越多的新能源車企決定重掌主動權,據咨詢機構惠譽統計,自2021年初以來,汽車制造商對電池上游原材料的投資已經達到21項,其中16項投資于鋰行業。

          除了選擇布局上游產業鏈領域,有新能源汽車廠商還緊鑼密鼓地加碼自研自產動力電池的腳步,比如廣汽埃安擁有海綿硅負極片電池等多項技術,目前也已成立能源企業、電驅企業,并計劃接下來成立動力電池企業。

          蔚來也正在自主研發磷酸錳鐵鋰和4680電池,并計劃量產上述兩種電池,供給蔚來及其子品牌阿爾卑斯,在2022年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蔚來董事長李斌透露,蔚來現已擁有超過400人的電池研發相關團隊,正在深入參與電池材料、電芯與整包設計、電池管理系統、制造工藝等研發工作,并計劃將在2024年推出自研的800V高壓平臺電池包。

          盡管如此,但原材料價格暴漲引起連鎖反應似乎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修復并回歸正常。

          國泰君安在研報中指出,受益于新能源汽車和儲能需求爆發,鋰行業需求未來有望維持30%以上的復合增速。2022年鋰行業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且供需缺口在于擴產速度較慢的資源端。

          為了掌握主動權,新能源汽車廠商不得不一邊造車一邊挖礦、造電池,這無疑會加速新能源汽車廠商的虧損程度,并阻礙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對于新能源汽車廠商而言,一場大規模的博弈尚未分出勝負,一場更大規模的博弈正在展開。

          標簽: 新能源汽車 上游企業 下游企業

          中國企業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中國企業新聞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中國企業新聞網的書面許可, 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河南企業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 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 必需取得中國企業新聞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企業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 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圖片欣賞
          頻道推薦
          內容推薦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1-2013 www.olpdyo.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業時報 版權所有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注明出處

          滬ICP備2020036824號-14

          聯系網站:wangzhan22@sina1.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