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財經 公益 彩店 奇聞 速遞 體育 提點

          首頁
          你現在的位置:

          世界即時:減肥=不吃“碳水”?你可能需要了解這些

          2022-09-18 15:44:43    來源:上海市場監管微信號    作者:   編輯:qysb005

          又到了貼秋膘的時節,為了控制身材減輕體重,有些人會不吃碳水化合物。那么,這樣做真的好嗎?

          碳水化合物大家族

          究竟哪些食物屬于碳水化合物,GB/T 21922-2008《食品營養成分基本術語》將碳水化合物定義為糖、寡糖(低聚糖)和多糖(多聚糖)的總稱。其中,糖指單糖和雙糖,它與多糖中的淀粉構成了人體易消化的營養物質。


          (資料圖片)

          糖是最普遍存在的天然甜味料來源,多糖包括淀粉和非淀粉多糖,其中淀粉基本無甜味,米飯和燕麥中的淀粉含量較高。非淀粉多糖則是指除淀粉以外的所有植物性多糖。

          碳水化合物有啥作用?

          碳水對人體的主要功能是氧化供能,是人體最主要的能量來源,也是構成人類機體組織的重要物質。

          當碳水化合物攝入過量時,就會導致能量過高,引發肥胖、免疫力下降和情緒煩躁等,還會引起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等慢病。

          當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時,機體會表現出熱能缺乏,出現低血糖、頭暈、無力、心悸,甚至休克。而且脂肪在體內的代謝過程需要碳水化合物的參與,它的攝入不足使脂肪氧化不完全而產生過量酮體,進而危害健康。

          不吃飯減肥有風險

          一說到減肥,很多人就想到了不吃米飯,實際上這已經走入了減肥的誤區。

          如果不吃米飯,就會導致基礎代謝率下降,成為易胖體質;蛋白質能量攝入不足時,身體也會消耗體內蛋白質,而蛋白質若不被完全分解,所產生的自由基是人體疾病及衰老的罪魁禍首;各種維生素不足、優質蛋白不足而導致免疫力下降。

          有人曾做過實驗,將一天的食量分5次食用,結果發現一日僅一餐食用米飯者長得最胖??梢姡拷滹埵欠浅2豢扇〉?。少吃飯但不偏嗜,才是減肥第一步。

          如何精準調控?

          那么,每天我們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該如何控制在正常范圍內?

          GB 28050-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規定: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應占能量的60%左右。即一天平均所需碳水化合物不少于300 g。

          以某面包為例,我們從面包外包裝標簽上的營養成分表中看到:每100 g所提供的碳水化合物為41.5 g,這100 g碳水化合物所占一天所需碳水化合物的比例(營養素參考值) 為14%。若你吃了100 g面包,則表明這天還需要86%的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人類獲得能量最經濟、最主要的來源,還是構成機體的重要物質。即便重度肥胖,也不能完全戒斷碳水。減肥無法一蹴而就,我們需要全面了解身體狀況,嚴格控制脂肪,精準計算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適當運動,才能獲得最后的勝利。

          來源:市質標院

          標簽: 碳水化合物 包裝食品 淀粉含量

          中國企業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中國企業新聞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中國企業新聞網的書面許可, 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河南企業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 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 必需取得中國企業新聞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企業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 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圖片欣賞
          頻道推薦
          內容推薦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1-2013 www.olpdyo.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業時報 版權所有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注明出處

          滬ICP備2020036824號-14

          聯系網站:wangzhan22@sina1.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