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劉永勝團隊選育三個毛花獼猴桃新品種
(相關資料圖)
本網訊 毛花獼猴桃(Actinidia eriantha)是我國特有的種質資源,主要分布在我國長江以南的廣大丘陵地區。其營養豐富,特別是維生素C含量,比中華獼猴桃高出6倍以上,是繼中華獼猴桃和美味獼猴桃后極具開發潛力的特色漿果。毛花獼猴桃還具有較強的抗病性,不易感染潰瘍病,可作為潰瘍病高發產區的替代品種。大多數毛花獼猴桃掛樹期長,可在樹上軟熟,即采即食,成熟后易剝皮,是典型的“即食型”獼猴桃。但目前產業上僅有少量毛花獼猴桃品種通過審定,且大多是從野生毛花獼猴桃中直接選育而來,存在著果形小、風味差、產量低等問題,制約了毛花獼猴桃產業的發展,因此亟需通過育種手段選育風味佳、果個大、豐產性好的毛花獼猴桃新品種。
安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劉永勝團隊圍繞獼猴桃種質創新,歷時數年,通過雜交選育而成的“獼島31號”“獼島65號”“獼島83號”三個毛花獼猴桃新品種近日通過安徽省品種認定,填補了安徽省內毛花獼猴桃新品種的空白。其中“獼島83號”成熟期早,風味優良;“獼島31號”豐產性好,甜酸適口;“獼島65號”熟期晚,較耐貯藏,商品性好。三個品種果實營養豐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在16%以上,維生素C含量是中華獼猴桃的5-10倍,可即采即食;樹勢強健,對潰瘍病有較強的抗性,適宜在安徽省內及周邊具備相近生境的區域種植。
本立高效生態農業綜合開發(江蘇)有限公司,合肥李莊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合肥官亭林海生態農業示范園有限公司參與了該獼猴桃新品種的選育工作。
編輯:qysb005標簽: 毛花獼猴桃 中華獼猴桃 安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