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財經 公益 彩店 奇聞 速遞 體育 提點 資訊 綜合 企業 市場

          首頁
          你現在的位置:

          答復|關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提案

          2023-08-29 17:22:33    來源:農業農村部    作者:

          關于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第00954號(農業水利類085號)提案答復的函摘要


          【資料圖】

          段青英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提案》收悉。經商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加強頂層設計,加快我國糧食安全產業帶建設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有關部門,聚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不斷強化規劃引領,加大資金投入,加強工作指導,鞏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一是強化高標準農田建設。拓寬資金渠道,加快建設進度,截至2022年底全國累計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為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支撐全國糧食產量連續多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農業農村部正在制定方案,確保到2035年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二是推進耕地輪作休耕。耕地輪作休耕實施7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等部門,探索構建綠色種植方式、農產品供給動態調節機制、農業生態治理模式,使耕地輪作休耕逐步向制度化常態化邁進。2023年,中央財政進一步加大對輪作休耕支持力度,擴大實施范圍和規模,重點圍繞穩定糧食生產和增加大豆供給目標,著力提升糧油生產能力。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推進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建設,提高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和質量,完善耕地輪作休耕制度,鞏固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打得牢之又牢。

          二、關于優化支持政策,提高各級發展糧食生產的積極性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等部門,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強化政策扶持,提高地方政府重農抓糧和農民務農種糧積極性。一是加大產糧大縣獎補力度。中央財政不斷加大對糧食主產區的政策支持力度,在均衡性轉移支付資金安排中將糧棉油產量因素納入資金測算,體現對糧食主產區的傾斜支持。在農業相關轉移支付項目資金安排中加大糧食產量、播種面積等因素的測算權重,2022年農業相關轉移支付資金中,分配給13個糧食主產省的資金規模占比近70%。二是實施種糧補貼。2023年,中央財政繼續安排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稻谷補貼、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等,并完善補貼發放機制,確保各項惠農政策足額及時發放到位、直補到戶,穩定農民種糧基本收益。針對農資價格上漲較快情況,2021年以來中央財政累計向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700億元,緩解農資價格上漲帶來的種糧增支影響,保障種糧農民合理收益,調動種糧農民積極性。提高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2023年早秈稻最低收購價為每斤1.26元、比去年提高0.02元,小麥最低收購價為每斤1.17元、比去年提高0.02元,釋放重農抓糧信號,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三是發展糧食適度規模經營。指導推動各地聚焦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關鍵薄弱環節,鼓勵服務組織創新社會化服務方式,大力發展代耕代種、統防統治、全程托管等服務模式,以專業化、規模化服務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全國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超過104萬個,服務面積超過18.7億畝次,服務帶動小農戶8900多萬戶。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加大補貼力度,提高補貼效能,調動地方政府重農抓糧和農民務農種糧積極性,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三、關于推進科技創新,增強糧食產業發展動力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持續推進種業自主創新和先進農業技術推廣,助力糧食增產增效。一是強化育種創新。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組織國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優勢企業等力量開展聯合攻關。開展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等主要糧食作物育種聯合攻關,并將耐鹽堿水稻、小麥、大豆、油菜品種培育納入攻關任務。二是搭建技術平臺。組織全國優勢科研單位、高校和大型企業,圍繞糧油作物、畜牧和動物疫病等領域,打造先進技術集成創新平臺。指導地方建設110個國家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和6000多個區域示范基地,加大區域性重大技術的集成熟化力度,開展農業先進技術集成創新。聯合財政部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面向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經營者、農民合作社帶頭人等重點群體開展全產業鏈培訓,著力提升農民技術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三是強化防災減災。2022年,中央財政共安排農業生產和水利救災資金162.74億元,主要用于支持受災地區增加施肥、促壯穩產,實施小麥“一噴三防”政策措施全覆蓋。開展抗旱救災,重點支持中稻抗旱、秋糧防災穩產。增打機井、興建抗旱水源,修復水毀水利工程設施,保障農業灌溉用水。四是發展旱作節水。指導傳統旱作區因地制宜建設田間集雨窖池、新型軟體集雨水窖等,蓄積和利用天然降水,提高農田旱澇保收能力。在黃河流域開展旱作節水農業示范,重點推廣噴灌微灌、水肥一體化、保護性耕作、覆膜保墑、集雨補灌等旱作節水技術,累計示范6500多萬畝,每年帶動應用面積超過4億畝次。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不斷加大農業科技創新支持力度,選育推廣更多優質糧食新品種,集成應用先進農業生產技術,加強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為持續提升糧食產能提供新動能。

          感謝您對我部工作的關心,希望繼續對三農工作給予支持。

          農業農村部

          2023年8月25日

          編輯:qysb005

          標簽:

          中國企業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中國企業新聞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中國企業新聞網的書面許可, 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河南企業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 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 必需取得中國企業新聞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企業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 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圖片欣賞
          頻道推薦
          內容推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