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財經 公益 彩店 奇聞 速遞 體育 提點 資訊 綜合 企業 市場

          首頁
          你現在的位置:

          上汽電動化轉型“大棋局”:固態電池等黑科技加速落地 計劃與奧迪深度合作

          2023-07-27 18:39:49    來源:中國經營網    作者:

          近期,大眾汽車集團與中國本土車企的合作進展備受關注。

          7月26日,大眾中國宣布,奧迪與上汽集團簽署戰略備忘錄,將通過共同開發,快速、高效地拓展高端市場智能網聯電動車產品組合,雙方設想在未來聯合開發用于下一代智能網聯汽車(ICV)的全新本土化平臺。


          (資料圖)

          此前,7月20日,上汽集團副總裁、總工程師祖似杰也向《中國經營報》記者回應稱,上汽和奧迪達成共識,雙方將通過合作加快電動車開發。大家一致認為,中國汽車市場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巨大轉型,因此雙方將進一步深化戰略合作,開啟合作新篇章,為實現雙贏提供保障。

          之所以能夠獲得奧迪的青睞,源于上汽集團在電動化方面持續發力。記者了解到,上汽集團研發的“星云”純電專屬系統化平臺(以下簡稱“‘星云’平臺”)。該平臺集合了電動車基礎共性技術,覆蓋“高中低”端產品,同時面向國內外市場。

          此外,上汽集團還推出中央協調運動控制平臺、800V碳化硅電軸、固態電池、零束銀河全棧3.0智能車解決方案等多項“黑科技”,與“星云”平臺共同組成了技術底座。

          “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的經驗表明,一個是要自主,一個是要開放,這是堅定不移的經驗總結。我們要打造自己的研發體系,也要跟外界(保持合作),摸索研發與發展的新范式。經過這幾年的摸索,大脈絡已基本形成,組織架構上也在做一些重整。”祖似杰總結道。

          與奧迪簽署戰略備忘錄

          7月12日,據路透社報道,奧迪正在與上汽集團就采購電動汽車平臺一事進行洽談,奧迪的目標是上汽集團旗下IM智己品牌的電動汽車平臺,目前談判已經接近尾聲。奧迪洽談的涉及三電系統、下車體、智駕系統等智己電動汽車架構。

          祖似杰表示,一直以來,上汽集團與奧迪的合作很強,在新的情況下,今后會有不同的合作方式。“目前確實感受到,上汽與外方的合作方式和合作層次不同以往,任何合作都是共贏的,合作伙伴一直以來也十分值得學習。”

          大眾中國方面指出,作為規劃的第一步,奧迪將通過推出全新的電動車型,進入此前在中國尚未覆蓋的細分市場。共同開發的電動車型將配備最先進的軟硬件,為中國客戶提供直觀、互聯的數字化體驗。此外,有關未來電動車平臺合作的細節,將由合作各方進一步協商。

          “我們正在加速拓展本土電動汽車產品組合,同時為下一步的創新變革做好準備。”在大眾汽車集團負責中國區業務的管理董事貝瑞德看來,在競爭激烈、充滿活力的市場環境中,將合作方的核心競爭力結合在一起,從而創造協同效應,更快地向市場推出符合中國客戶獨特需求的新產品。同時,還能優化合作各方的開發和采購成本。

          公開資料顯示,智己汽車是上汽集團聯合阿里巴巴以及上海張江高科推出的高端品牌,成立于2020年12月,目前在售產品有智己L7和智己LS7,價格區間30萬~60萬元。智己汽車使用的“星云”平臺,正是上汽集團打造的純電專屬系列化平臺。

          據祖似杰介紹,“星云”平臺是上汽集團的基礎技術底座之一,集合了電動車基礎共性技術,目的是以可控的投入,打造多個不同品牌,覆蓋“高中低、國內外”,包括智己、飛凡、榮威和MG名爵。“在平臺化之后,開發流程也從過去的48個月縮短一半時間至24個月。”

          上汽創新研發總院常務副院長蘆勇則表示,“星云”平臺具有可拓展、可升級、梯度化的特點,其內涵是一個梯度化的模塊庫,所有的品牌都可以從中選擇,也可以按要求去組合模塊,甚至添加一些自己的模塊形成競爭力。

          記者了解到,在“星云”平臺上,可以開發出總長4米多的緊湊車型,也可以開發總長5米多的高檔車;可以開發跑車、轎車、SUV、MPV;在“魔方”電池技術的支持下,平臺可以匹配從44kWh至150kWh的10余款梯度化動力電池;不僅如此,平臺車型還可以選擇充電或者換電。

          構建技術底座“護城河”

          上汽集團發布的產銷快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團銷售整車207.2萬輛,其中二季度整車銷量超過118萬輛,環比一季度增長32.5%。其中,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37.2萬輛,穩居中國車企第二位;海外市場累計銷量達53.3萬輛,同比增長40%。

          銷量的持續走高,離不開上汽集團對于智能網聯汽車新技術的重視。早在今年4月,上汽集團發布三年行動計劃,明確到2025年新能源車年銷量達到350萬輛,其中自主品牌占比將達到70%,基本完成新老賽道發展動力切換。

          圍繞“智慧的腦”“敏捷的身”“強勁的心”理念,上汽接連推出中央協調運動控制平臺、800V碳化硅電軸、固態電池、零束銀河全棧3.0智能車解決方案等創新技術和產品。

          當下,對于純電動車而言,用戶最大的“痛點”還是續航里程和充電效率。為了進一步提升能量利用效率,上汽集團研發打造了固態電池和800V碳化硅電軸。

          記者了解到,由上汽創新研發總院與清陶能源共同研發的固態電池,單體能量密度達到368Wh/kg,測試車輛最大續航里程達1083公里。同時,該固態電池能在最嚴苛的單電芯針刺試驗中實現整包L0級別的安全性能,保證單顆電芯熱失控后,整包永不起火、永不爆炸。

          而800V碳化硅電軸則能使汽車在800V的高壓下實現快速充電,可實現最大功率400kW、峰值扭矩達到500Nm,讓汽車輕松進入“2秒加速俱樂部”。

          據上汽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800V碳化硅電軸計劃于今年下半年首發搭載在智己車型上實現量產。同時,安全性能更高、續駛里程更遠、電池成本更優的固態電池,也將實現規模化應用,計劃于2024年首發搭載在智己車型上實現量產。

          上汽集團的另一大技術底座則是“整車中央協調運動控制器(VMC)技術”,它可以讓汽車實現橫向、縱向、垂向協同控制,使車輛在不同駕駛模式和各種路況下,始終保持車身穩定,帶來極致安全體驗和極致舒適體驗。

          蘆勇表示,比如,一般車身穩定系統都是在車輛已經失穩的情況下運作,把車輛拉回穩定狀態,駕乘感受是不舒服的。“但有了VMC技術,我們就可以根據路況提前調整車身姿態,就算過急彎,也不會失穩。”

          依靠這些技術底座,上汽集團將根據不同的品牌調性、產品定位、使用場景和用戶需求,在智己、飛凡、榮威、MG名爵上進行定制化開發與落地應用。

          “所謂技術底座,可以理解為共性技術和技術貨艙。”祖似杰表示,在這個“貨艙”里,各個品牌會選擇不同的技術進行組合,形成比較清晰的品牌DNA,使得品牌特色更適合特定的用戶群。

          祖似杰進一步表示,智己相對定價定位更高,用戶群比較喜歡操控感和智能化,因此就會選擇“貨艙”中最新的技術用上去;飛凡和榮威希望成為中國消費者“首選的新能源汽車品牌”,更多顧及到家庭型用戶和大眾用戶;MG名爵則放眼于全球,由于政策原因和當地環境,電動化速度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快,所以MG名爵擁有油車、混動和純電動多種車型。

          編輯:qysb005

          標簽:

          中國企業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中國企業新聞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中國企業新聞網的書面許可, 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河南企業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 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 必需取得中國企業新聞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企業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 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圖片欣賞
          頻道推薦
          內容推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