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為人民 履職盡責顯擔當——區十九屆人大代表、長安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武學珍
【資料圖】
甘州融媒訊 武學珍,區十九屆人大代表、長安鎮黨委副書記、鎮長。他始終認真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因地制宜探尋致富路,全力服務保障項目建設,繪就了長安鎮鄉村振興美麗畫卷。
為鄉村致富謀發展,他是鄉村振興的帶頭人
武學珍認為,鄉村要振興,人大代表就要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爭做鄉村振興帶頭人。他帶頭探尋致富路,抓好政策機遇,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堅持以點帶面,按照全鎮“一軸兩廊三帶多點極”產業發展布局,鞏固提升前進“一村一品”奶肉牛養殖產業示范村和頭號、洪信、郭家堡村特色蔬菜產業鏈示范村帶動作用,努力形成多元化產業發展格局,充分發揮片區黨委、合作社橋梁紐帶作用,采取“黨組織+合作社+農戶”模式,使基層黨組織由“單兵作戰”轉向“組團發展”,推動村集體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
“走出去”學習取經,“學進來”履職為民。武學珍組織人大代表、致富能手外出考察學習,將所學知識消化吸收,對各村進行“一對一”指導,打造“一村一品牌”,大力扶持莊墩村土地流轉高原夏菜、洪信和郭家堡村冷鏈保鮮等產業,輻射帶動周邊村集體經濟發展。精心實施好五座橋村果蔬保鮮庫建設,積極爭取八一、下二閘2個村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進一步推動蔬菜等主導產業延鏈、強鏈,持續深化蔬菜種植產業示范帶影響力,通過項目運行,預計全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40萬元,有力促進了鄉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為企業紓困顯擔當,他是產業振興的服務員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武學珍到長安鎮任職以來,對全鎮重點項目采取掛圖作戰、整體實施、分類推進。他帶領鎮村干部,充分發掘鎮域資源稟賦,利用地處城郊區位優勢和原有蔬菜種植經驗,整合盤活各村蔬菜種植資源,大力發展蔬菜種植業,著力打造“城市菜園子”,帶領群眾因村施策、因地制宜,不斷做足做活“依城興鎮、借城發展”新文章。
他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農戶由農民變為產業工人,既收入了土地租金,又可就近務工獲得勞動薪資,實現了村集體和群眾“雙增收”;在土地用地方面,他積極對接鎮國土所以及相關審批部門幫助企業完成各項土地審批手續備案登記,解決用地方面的困難。在技術管理培訓方面,安排我鎮市級科技特派員、農藝師對合作社主要成員及農戶進行培訓4場次。為緩解資金方面的困境,積極爭取上級部門資金、技術的支持,增加產業投入,給予農民專業合作社政策爭取、扶持。在保證蔬菜產品安全方面,對接聯合多部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體系,建設高標準的原料生產基地,大力發展安全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
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他是群眾身邊的貼心人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武學珍十分重視群眾的呼聲,在入戶聯系群眾時,他常與群眾促膝談心,以聊家常的形式詢問群眾意見建議,并將意見建議一一記錄下來。今年2月,在廣泛征集群眾意見的基礎上,武學珍組織全鎮人大代表集中票決了一批民生實事項目。洪信村,結合區級鄉村建設示范村創建,整體拆除洪信村十社老舊房屋32院,采取“管理房+菜園+養殖區+散養區+青儲區+消防通道+生態綠化”的模式,實施高標準生態養殖區建設項目,規劃修建高標準生態養殖區32院,占地面積30.5畝,總投資約224萬元。一期規劃修建養殖區20院,投資約140萬元,項目建成后將促進洪信村養殖業基礎設施提升、養殖產業結構調整和實現養殖業人畜分離。人大代表的傾情履職擔當,讓村民的口袋更“鼓”了。
“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在武學珍看來,深入傾聽群眾呼聲,找準企業需求,匯聚民眾智慧,助企紓困,變干部“端菜”為群眾“點菜”,把企業群眾所思所憂所盼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實際行動落實“訪訴求、解難題、促發展”實踐活動,真正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作為人大代表的初心,用自己的付出彰顯了人大代表的使命與擔當。
編輯:qysb005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