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從未躺平
01
(資料圖)
最近的碧桂園,處于風口浪尖——它似乎是“暴雷”了,但實質上又沒有暴雷。
要知道,在8月7日,碧桂園還提前兌付了一筆8月10才到期的“20碧地02”未回售債券的本息;2026年2月6日和2030年8月6日到期的兩筆美元債債券利息雖未兌付,但仍有30天的寬限期。
此外,根據碧桂園的半年報,碧桂園上半年預虧超450億。
然而,在很多人的眼里,碧桂園承認虧損,承認資金壓力,就是承認爆雷。兩者直接打等號了嘿!
真是眾口鑠金啊,一家截止到目前,借貸信用并無污點的企業,成了地產行業最大的“雷”。
對此,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如今網上有許多人希望碧桂園崩盤,甚至越來越多的人希望發生房價垮塌乃至引起戰爭,希望一切都推倒重來。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因為這些人,大都有一種“躺平看戲”的心態。
也許是真的差距大到窮極一生都無法彌補,也許是真的在事業人生路上遇到了挫折,反正這些人幾乎都認命躺平了,而既然自己已經躺平了,其他人也得躺平。一旦碧桂園暴雷,房價崩盤,雖然最終還是買不起房,但最起碼,自己與其他人之間的差距縮小了。
由此,當下網絡里暗流涌動的自我毀滅或毀滅一切的想法,骨子里并不是想要房價降下來,而只是想讓別人一樣躺平一樣變窮變差而已。這已經不是買房的問題,而是現在社會心理的一種反噬,一種臆想。
02
坦白說,在看大戲和過得更慘這兩個選擇中,很多人還是選擇前者,實際上證實了一個問題,就是國家政策如果僅是以討好民眾為目的,那簡直就是在拿整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開玩笑。
幸好,即使無數看客等著看碧桂園“暴雷”,碧桂園也從未躺平。
要知道,這一波房地產債務危機,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就有不少房企本來可以自救,卻最終選擇自爆、主動躺平、主動選擇不還錢。具體我就不點名了。
而碧桂園呢?整整兩年,在三四線樓市不景氣的情況下,碧桂園的每一筆債務,都是按時償還,還債金額達到數千億。
▲碧桂園的背后,是超500萬戶的業主。今年以來,碧桂園光是保交樓,戶數就有70萬戶。如此多的家庭業主,如果碧桂園倒了,對社會的影響會有多大?
與之相對應,當下很多已經躺平的房企,在躺平之前都是極端的焦慮,但躺平之后,卻是異常舒心,反正干啥都有政府在指導,自己壓根不用勞心勞力。而有一些無良房企,甚至還出言嘲諷,“不還錢的日子就是爽、為啥沒有早點躺平”!
所以從這方面看,哪怕在樓市最冷的時候,碧桂園都堅持還錢,真的是行業里少有的奮斗者和榜樣了。
哪怕這個奮斗者,在30天寬限期后最終還是倒下,但最起碼,它堅持到了最后!它值得我們尊敬!
03
其實對于碧桂園,不只是我,很多業內的學者專家,一致的看法是,應該幫扶碧桂園、龍湖等優質民營房企,不是因為什么大而不能倒,也不是因為這些民營房企是最后的堡壘,而是幫扶碧桂園,是守住金融風險底線、守住民生底線的需要。
要知道,作為曾經的第一大房企,碧桂園對于市場信心、經濟恢復、金融風險、居民購房預期影響重大,甚至可以關系到數千萬人的就業問題,這是不可承受之重。
而另一方面,碧桂園的情況,也遠未到不可救藥的程度。
碧桂園最主要的問題,不是融資不暢,而是三四線樓市信心不足帶來的銷售不暢。
整體來說,中國目前還有10-15個百分點的城鎮化空間,中國經濟發展潛力大、韌性強,三四線樓市的銷售,其實還是有空間的,其改善型需求一直存在。
再一方面,碧桂園過去的財務狀況總體還是比較平穩的。房地產下行,房企融資出現困難的初期,他們就堅定通過調整戰略,因地制宜根據當地情況降價實現資金回收,降低負債壓力,而且一直持續。碧桂園也不像其他房企那樣跨行業搞多元化,他們搞得最多的是與房產相關的建筑機器人。
▲碧桂園研發應用建筑機器人,提升施工智能化水平,并同步推進餐飲、醫療、農業、社區服務等各類機器人的研發、制造與應用,這其實是行業的一個進步。
因此,總的來說,我覺得碧桂園的情況類似旭輝,只是短期資金周轉問題,總盤還是相對穩健的,不至于全面崩盤,也不至于資不抵債。
在這樣的情況下,碧桂園值得救。碧桂園不躺平,也值得我們去幫一把。
編輯:qysb005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