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傳承古法育稻產出生態米-世界快資訊
(相關資料圖)
甘州融媒訊(記者 陳志偉 楊婕 王凱)六月的甘州大地,處處充滿生機。連日來,在甘州區烏江鎮謝家灣村的有機水稻農田里,稻農們用古法種植法進行稻田的除草、施肥等管護工作,一派繁忙景象。
古法種植法即通過人工除草,用手耘禾,將雜草拔起再用苦豆子植物放入稻子行距間腳踏施肥,將苦豆子的藥用價值生長到稻米中。從育種、種植全過程,都嚴格按照傳統的耕作方式,不用化肥農藥,目的就是要生產出烏江貢米古法種植最純凈的稻米,以此種植出來的稻米不僅好吃,更健康安全,保留了自然之味。
“現在正進入分裂拔結期,水稻的長勢特別好,現在整個看起來都是一片綠油油的景象。我們現在每天組織十多號工人在地里進行人工拔草,我們地里不打除草劑,為了今年水稻能有個好的收成做前期保障,也讓今年產出來的烏江貢米能更好吃。”甘肅云滿倉農業合作社負責人苗小麗說。
烏江鎮位于黑河中游,以盛產“烏江大米”而聞名,自古以來,這里溪流密布、水量充足、土地肥沃,有著得天獨厚的稻米生產條件。2022年2月獲得國家知識產權頒發的“地理商標”認證證書。今年,烏江鎮在元豐村新河田園綜合體建成優質水稻標準化示范基地1200畝,通過以有機基地標準為要求,全部應用有機綠肥和生物菌肥,杜絕化肥、農藥、植物生長調節劑等化學農藥的使用,以傳統自然農耕法和現代科技相結合生產的稻米達到生態、綠色有機標準,完美傳承了貢米本色。
甘州區烏江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主任崔薦說:“下一步,烏江鎮依托回龍灣‘路家老灣’稻漁生態產業示范園建設項目,有序擴大水稻種植面積,提高‘烏江貢米’的市場占有量和產品競爭力,使地方特色產品得以延續和發展。”
編輯:qysb005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