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條飲食養生之道 (食療養生的優勢)
九條飲食養生之道
1、每餐盡量做到品種多、數量少
花樣繁多的各種菜肴、羹湯和主食都用小碟、小碗盛裝,以吸引食欲,確保每頓都攝入多種營養成分。
2、菜肴應講究葷素搭配
魚、肉類食品和菜蔬、豆制品及五谷雜糧各占一半,確保纖維素和維生素的同時吸收。
3、每日午餐和晚餐必有一道海藻菜或紫菜湯
日本人普遍愛吃海帶、紫菜和石花菜。
4、做菜少放食鹽
適量添加醋、蒜、芥末、辣椒和香辛料等調料,使菜的味道更佳。日本許多菜肴都要加芥末油。
5、每日至少吃一次豆腐之類的大豆食品
豆制品富含植物蛋白、纖維素、氨基酸和維生素,而且易消化,是防老抗病的佳品。
6、每日都吃魚
而且吃魚應多于其他家禽。魚中富含使細胞新生的核酸和稀釋血液的EPA,可預防心肌梗死,使人更好地吸收動物蛋白質。
7、每日不忘喝牛奶吃乳制品
女性比男性多吃一倍。牛奶、酸奶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維生素A和維生素B等成分。
8、肉食每人每日至少吃50克
但不超過100克,老人宜多喝肉湯。
9、每日吃一個雞蛋,同米飯一起吃
雞蛋里含有人體不可少的8種氨基酸和豐富的維生素,而米中正好缺少氨基酸。二者同時吃,會讓人更好地吸收大米中的蛋白質,還能控制飲食的熱量。
食療養生的優勢
食物的養生功效,是對一些疾病方法的因對策略,食療是一種方式,利用各種食物的養生總用來對疾病進行應對。
食療即利用食物來影響機體各方面的功能,使其獲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種方法。通常認為,食物是為人體提供生長發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種營養素的可食性物質。也就是說,食物最主要的是營養作用。其實不然,中醫很早就認識到食物不僅能營養,而且還能療疾祛病。如近代醫家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療病,并可充饑;不但充饑,更可適口,用之對癥,病自漸愈,即不對癥,亦無他患”。可見,食物本身就具有“養”和“療”二方面的作用。而中醫則更重視食物在“養”和“治”方面的特性。
食療是中國人的傳統習慣,通過飲食達到調理身體、強壯體魄的目的。食療文化源遠流長,食療是一種長遠的養生行為。以前的人通過食療調理身體,現在的人通過食療減肥、護膚、護發。食療是一種養生之道。
可以說,食療即用食物代替藥物而使疾病得到治療、使人體恢復健康。高級均衡營養素能增強細胞營養代謝功能,使細胞獲得強大的能量;同時能激活細胞免疫基因,使細胞免疫活性增加、免疫細胞數量成倍增加;能使免疫細胞有能力釋放大量的特異性免疫球蛋白直接殺死侵入細胞的細菌病毒,直接中和清除被細胞吸收的物理化學物質;強壯的免疫細胞可直接吞噬病死的細胞和廢棄的代謝物,幫助功能低下的細胞恢復功能,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傳統的飲食習慣,對于食物的養生功效是很講究的,但是要根據自己的體質去進行養生的。
編輯:qysb005標簽: 九條飲食養生之道 食療養生的優勢 食療養生 飲食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