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財經 公益 彩店 奇聞 速遞 體育 提點 資訊 綜合 企業 市場

          首頁
          你現在的位置:

          甘州:農業社會化服務“托”出新活力“管”出新效益

          2023-07-07 18:26:16    來源:甘州區融媒體中心    作者:

          記者 張玲

          7月5日至6日,全省農業社會化服務現場推進會在甘州區舉行,與會人員還實地參觀學習了甘州區社會化服務工作的亮點和做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年來,甘州區把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社會化服務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有力抓手,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技術先行、綠色發展,著力構建“1+3+4+N”【打造一個體系、健全三項機制、發展四類組織、創新多種模式】服務經營機制,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小培訓”增長“大知識”

          6月20日,丁偉麗正在大滿鎮采用現場授課的方式,為當地農民講授合作社會計知識等規范提升、社會化服務政策及臺賬管理、社會化服務監測設備安裝、使用等業務知識。

          丁偉麗所任職的甘州區農民專業合作社服務中心,專門面向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財務代理、項目申報、營銷策劃、廣告設計、商標代理、電子商務、市場信息、人才培訓等服務。三年來已累計開展宣傳培訓56場次,為36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了賬務賬冊,為26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代理注銷,指導幫助58家合作社通過聯合、合并、整合的方式整改規范,為2100多家合作社做了法律宣傳和政策講解。

          “今天講解的這些知識,對于農民合作社來說有很大幫助,真是學到了不少規范合作社管理的‘真本領’和‘硬功夫’。”甘州區新華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鄭國虎表示,培訓能為他們提供種養技術、銷售、管理、金融及品牌建設等全方位的指導和服務,“相當于有了一位名師在指導,所以更有信心發展農業。”

          近年來,甘州區堅持公益性服務和社會性服務相結合、專業性服務和綜合性服務相協調,區級設立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中心和合作社服務中心,鄉鎮建立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站18個,村級設立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點245個,著力構建區、鄉、村三級聯動的農業社會化綜合服務體系,形成了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搶抓全國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縣機遇,積極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和多樣化服務業態,在資金獎補、項目扶持、稅收優惠和信貸支持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力支持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至目前已有80家服務組織獲得貸款資金3123萬元,46家經營主體享受農機購置補貼資金355萬元,稅收減免額918萬元。充分發揮中央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導向作用,2020年以來累計爭取社會化服務項目資金1220萬元,開展社會化服務培訓48期,扶持各類服務主體32家,托管受益農戶達2.8萬余戶。

          土地“配餐”保良田“升值”

          近日,在張掖市新大弓農化有限公司的實驗室里,技術人員正在加緊對土樣進行風干、粉碎、化驗、檢測,根據不同土壤、不同作物、不同需肥量給土地開配方單子,讓土地吃上“營養餐”。

          據了解,張技市新大弓農化有限責任公司目前正大力推廣示范“制種玉米土肥水藥農業社會化服務托管”農業生產服務新模式,主要針對高標準農田開展水肥一體化技術托管、統防統治技術托管,特別是對新建高標準農田的地力恢復、土壤改良等開發了成熟的一攬子整套集成技術方案。

          “我們根據化驗結果,組織農業專家進行配方論證,計劃今年分作物、分區域制定配方,利用社會化服務,由肥料生產企業與生產基地進行對接,按照配方進行推廣肥料,通過托管可以節約肥料30%左右,并且使制種田的病蟲草害下降40%,每畝可以為農戶節本增效380元。”張掖市新大弓農化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宏說道。

          良田配良技,增糧又增效。近年來,甘州區聚焦農業生產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大力培育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全面開展土地托管、農機服務、水肥一體、統防統治等生產性社會化服務。至目前,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356家,篩選67名專業技術人員組建蔬菜、食用菌、中藥材、玉米制種、肉牛、小雜糧、農業機械7個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團,以推進糞肥還田利用為重點,推廣谷豐源農工場、新大弓農化等“技術集成+農事服務”模式,推進水肥一體化、綠色防控等先進農業新技術集成應用,以高效節水、綠色環保為主的生產托管服務方式推動現代農業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谷豐源、新大弓農化等一大批服務組織圍繞農戶生產需求,訂制推出了水肥一體、植保綠色防控、連作土壤改良等多樣化、系列化托管服務項目,圍繞耕種、施肥、病蟲防治等環節,訂制單個生產環節服務內容或各式多環節服務套餐,農戶根據生產需求,按單“點菜”、自主選擇服務內容,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開辟了新路徑。

          生產托管省心又省力

          “突!突!突!”一臺臺大型機械翻滾著巨大的齒輪,在田野里來回“奔跑”,幾分鐘后,放眼望去,翻犁好的田地平整寬闊。

          在大滿鎮馬均村,甘州區建龍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數臺播種施肥一體機正在田間穿梭作業,旋耕、播種、鋪膜、施肥一氣呵成。從耕到種,從管到收,自動化、智能化作業為當地的農業生產注入了動力。

          “鄉親們只要有‘耕、種、防、收’的需求,就通過村里的聯絡員聯系合作社。我們就和農戶簽合同,登記地塊位置后再派農機手去作業,農戶滿意再付錢。”甘州區建龍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朱建龍介紹說。

          “現在種地省心多了,托管給農機合作社栽種收割,不僅節省幾百元,還能在附近打打工。”村民白正虎說。

          在甘州區,像白正虎這樣的農民不在少數,他們把土地托管給當地的專業合作社,然后自己出門務工掙工資,或者在家里從事養殖業等,都獲得了非常好的收益。

          大田不見人,農機忙春耕。近年來,甘州區堅持用現代農業機械裝備農業、用先進科技指導服務農業,在沙井鎮種業小鎮建成集設備先進、生態環保、管控智能、全程服務的玉米制種核心示范基地,全力攻關突破抽雄、收獲等全程機械化瓶頸,示范引領玉米制種產業向“五化”現代種業基地發展。2022年以玉米制種為主要農作物的生產托管服務面積達259.2萬畝次,農機服務組織作業量占到總作業量的80%以上。以制種企業為龍頭,以村社為紐帶,以“整村推動”托管服務為路徑,圍繞制種玉米耕、種、防、收環節,在沙井、甘浚、明永等玉米制種種植區域開展“鏈條式”托管服務,著力構建“種企+村委會+專業化服務組織+農戶”的模式,形成了制種企業“包收”、社會化服務組織“包干”、村委會“包連”的生產托管局面。

          編輯:qysb005

          標簽:

          中國企業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中國企業新聞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中國企業新聞網的書面許可, 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河南企業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 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 必需取得中國企業新聞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企業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 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圖片欣賞
          頻道推薦
          內容推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