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教壇,強國有我”暨教育高質量發展主題報道?|甘州:凝心聚力強師德 固本強基鑄師魂
甘州融媒訊(記者 施晶晶 蔣婷 王凱)近年來,甘州區以黨建引領為關鍵抓手,以師德培育為首要任務,以管理改革為重要突破,以提升能力為核心內容,以名師培養為強大動力,以落實待遇為基礎支撐,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為甘州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高水平師資保障。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是學校建設和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黨寨鎮中心學校為青年教師量身制定培養目標,推動個性化發展,以構建健康心態系列活動,加強教師精神家園建設,加快了青年教師成長的步伐,并根據教師的實際,制定了完善教師自我的“五種精神”和“四種能力”,打造出了一支品德高尚、作風過硬、業務精湛、忠誠擔當的教師隊伍。
“我們學校會定期開展一些教研活動、讀書交流活動,每年都會有青藍結對工程,這些活動能夠提高我們老師的業務能力,更好地服務于課堂,讓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甘州區黨寨鎮中心學校教師薛琴說。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甘州區黨寨鎮中心學校黨總支書記張希豹說:“我校教師通過‘五種精神’的倡導和‘四種能力’的培養,實現了‘三個提升’,教師政治素質和師德素養有了新的提升,在樹立良好教師形象上有了新的提升,在推進學校各項工作和教育教學質量上有了新的提升,讓農村孩子也同樣在具有高素質的教師引領下茁壯成長。”
提高教師業務能力是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任務。張掖四中從多個層面入手,通過建立教師業務能力培訓制度,開展教育教學能力培訓、學科研究等,鼓勵教師參加各類教育教學比賽和活動,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并定期舉辦學科研討會、論壇等活動,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老師們始終以敦品正范、博學潤智的教風開展教學工作,以規范的教學方式完成好教學任務,以豐厚的教學經驗上好每一堂課,以先進的教學理念注重我們多方面高質量發展,努力將我們培養成合格優秀的新時代中學生。”張掖四中初二學生姚婷說。
張掖四中副校長雒奮廷說:“堅持質量為根、文化為魂,彰顯特色、打造品牌的辦學思路,著力抓好課堂主陣地,打造高效課堂,打造有效教研平臺,打造輕負高效的作業,取得了較好的辦學成績。今后,我校將一如既往抓好教育教學質量,為進一步打造‘甘州善育’‘甘州優學’品牌貢獻力量。”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題和不變的規律。青年東街小學積極推進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以學生為主體,加強教學研究,緊盯新課標,聚焦新課堂,圍繞“學、教、研、訓”四個層面,細化教學常規管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甘州區青年東街小學六年級(三)班學生徐懷瑜說:“課堂上老師清晰的思路和多樣的方法帶領我們解決許多問題,幽默的語言讓我們覺得輕松快樂,收獲滿滿。老師教給我們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的方法和做人的道德,我要努力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回報老師和學校。”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校教師認真上好每一堂課,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探究過程和知識的生長點,以學生的‘學’為評價關注點,以此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甘州區青年東街小學教師趙梅說。
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和保障。青年東街小學秉承“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校訓,依托甘州區“基地+學會”的教師培養模式和甘州名師工作室,著力打造名師隊伍。截止目前,學校培養出了區級以上的各類名師骨干 37 人,占學校教師人數的 36.1%。
甘州區青年東街小學教導處主任鄧海元說:“今后我們將繼續以校為本,抓校本培訓、校本研修,緊密圍繞新課程標準的新任務、新要求,大力開展具有針對性、系統性、時效性的全員培訓和知識性課程、實踐性課程培訓,為我校的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近年來,甘州區深入推進“1+3+N”教師素質能力提升工程,深入實施“行政+學會+基地”教師培訓,扎實推進高端引領、精準助教、素質提升、能力提高和崗位練兵“4+1”教師筑基提質工程,54個名師工作室和教研工作坊開展“送培進校”“聯校教研”等活動97場次,組織公開課、示范課和匯報課27000余節,累計培訓教師23632人次。至目前,全區共開展師德師風專題學習400余場次,主題教育活動150余場次,警示教育50余場次,主題講座和專題研討80余場次,簽訂師德師風承諾書12000余人次,參與教師5萬余人次,形成了優秀人才競相從教、廣大教師盡展其才、好老師不斷涌現的良好局面。
編輯:qysb005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