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財經 公益 彩店 奇聞 速遞 體育 提點 資訊 綜合 企業 市場

          首頁
          你現在的位置:

          廣東東莞:壓實食品安全工作亮點紛呈

             來源:財訊網    時間:2025-02-10 22:54:40

          【食安在行動,守護好“食”光】專欄,通過記者實地走訪、用視頻形式記錄各地嚴防食品安全各環節風險隱患,從嚴加強食品安全重點領域監管,強化校園食品安全監管、嚴懲重處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守住食品安全事故底線,積極探索新機制、新舉措,取得的實質性成效舉措等。結合當地食品安全監管情況,以點帶面,示范引領,呈現“一城一特色,一地一亮點”,守護好“食”光,做好食品安全宣傳,引導社會共治共享。

          過去的2024年,是落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工作機制“見成效”常態化運作的關鍵之年。廣東省東莞市立足實際、多措并舉,全力打造出了東莞工作特色。同時,在制止餐飲浪費、將農貿市場打造成民心工程等方面持續發力,成效斐然,得到了上級部門和廣大市民的高度認可。

          食品安全“兩個責任”顯特色

          東莞全市動態納入在產在營食品生產經營主體25.1萬家,數量位居全省地級市第二。為此,東莞創新建立“A-C-D”三級包保體系,配備了以市、鎮街、村(社區)三級黨政領導班子為主體的7千多名包保干部,以實現食品安全“兩個責任”一體壓實、落地見效。

          東莞落實黨政同責,建立“領導+部門+聯絡員”的三級包保聯動工作機制,進一步強化了地方黨政責任工作機制的組織保障。同時,將落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工作情況納入鎮街及原市食藥安委成員單位食品安全評議考核重要內容,推動目標任務落地落實。

          在包保督導上,市委書記、市長和各部門“一把手”率先第一時間完成年度包保督導檢查任務,各鎮街“一把手”充分發揮“頭雁效應”,以“關鍵少數”帶動鎮、村包保干部的“絕大多數”,通過督導壓緊壓實食品企業主體責任,進一步提升督導問題發現率,通過市、鎮、村聯動機制推動問題實時整改,切實有效防范化解食安風險隱患。原市食藥安辦對工作開展情況實行每月一調度、每季一通報,活用“兩書一函”,推動“兩個責任”工作落實貫通協同。2024年,市食藥安辦以“四不兩直”方式全覆蓋對下轄34個鎮街開展了多輪督查,并“下沉一級”將督查范圍下擴到村(社區),對督查發現問題進行現場交辦,督促落實整改任務。同時強化表揚和正向激勵,宣傳推廣典型經驗做法。通過邊檢查、邊整改、邊總結、邊宣傳,層層傳導壓力,形成長效機制。

          在方式方法上,東莞積極探索經營許可主體退出機制,根據上年度基層包保督導掌握的情況,繼續在全市范圍內開展食品經營許可數據常態化清理工作,妥善運用法治化手段有效清理“僵尸”許可數據,確保平穩有序退出。截至目前,全市共撤回、注銷“僵尸”許可數據達1.3萬家,持證主體歸集率得到顯著提高,保持100%以上,有效提升了包保督導的準確性。同時,以食品抽檢“小切口”,以包保專班為工作統籌平臺,以執法和抽檢等法治手段為抓手,逐步推動“兩個責任”包保日常工作與許可審查、監管巡查、食品抽檢、執法辦案等工作業務銜接,逐步推動食品安全“大共治”。

          嘉頓食品(東莞)有限公司是嘉頓集團在中國大陸投資興建的首家港商獨資經營企業,目前主產面包、蛋糕等食品。

          東莞市食品有限公司旗峰臘味廠于1986年成立,生產范圍包括肉及制品、速凍點心、餅食、禽蛋制品等。

          記者隨同東莞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對上述兩家企業展開生產環境、原料采購、加工過程、產品檢驗及儲存運輸等環節進行巡查時發現,在各項工作業務銜接下,兩家企業均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食品安全風險管控機制,以典型帶動了食品安全“大共治”的進一步提升。

          東莞還充分發揮基層包保干部屬地管理優勢,有效提高抽檢靶向性,精準引導保障食品安全。面對食品行業面臨主體數量龐大、監管資源有限、人手嚴重短缺等短板問題,通過開展多形式的業務培訓及突出加強基層包保力量的綜合運用,大力推動包保力量的業務能力提升和工作機制建設,通過融合社區網格、安全巡查等人力資源,探索推動基層食品安全綜合治理體系建設。村一級2300多包保干部可以協助當地分局常態化開展食品包保檢查、專項巡查摸底、違法線索摸查、食品安全進社區、滿意度調查等常規工作,大大減少了以往單靠分局有限人力開展工作的舊局面,實實在在實現了基層“兩個責任”實施精準防控、末端發力的預期工作目標。

          制止餐飲浪費措施得力

          在積極推動餐飲服務提供者自覺履行主體責任,堅決制止餐飲浪費方面,東莞采取了多項有力措施。

          東莞市場監管局根據東莞市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工作領導小組工作要求對標建立完善了制止餐飲浪費專項行動領導小組,調整了《東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開展制止餐飲浪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將開展制止餐飲浪費專項行動延續至2026年,聚焦餐飲浪費突出問題,扎實推進制止餐飲浪費專項行動。結合《東莞市2024年度食品餐飲環節監督檢查計劃》要求,東莞市場監管局將制止餐飲浪費納入日常監督檢查表,加大監管力度,將反餐飲浪費與餐飲食品安全監督檢查同頻同步開展,進一步提升制止餐飲浪費專項行動覆蓋,其中將制止餐飲浪費納入食品安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的餐飲服務企業就達近2萬家。

          強化網絡訂餐平臺監管,東莞市場監管局組織召開電商平臺合規經營行政指導會,從強化電商平臺主體責任、規范廣告發布行為、優化公平競爭環境、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方面對平臺企業進行普法教育和合規指導,督促平臺企業落實相關責任,進一步規范經營行為。定期對美團、餓了么平臺進行現場約談指導,并重點排查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是否存在未公示證照、證照超期、超范圍經營等違法違規行為。

          強化執法,下發了制止餐飲浪費執法指引,指導基層分局細化執法標準措施,加大執法力度,對餐飲單位未主動對消費者進行防止食品浪費提示提醒的違法行為予以查處,對典型案例予以公示宣傳,進一步壓實餐飲單位制止餐飲浪費主體責任,及時糾正餐飲浪費違法行為。

          強化宣教結合,結合3.15活動、五一、國慶以及食品安全周等活動,開展食品安全(含制止餐飲浪費)進餐飲經營單位、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家庭、進社區、進鄉村等各類宣傳教育活動,促進反餐飲浪費觀念習慣養成。

          積極探索創新擘畫制止餐飲浪費“新藍圖”,樹立了可看、可學、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東坑鎮仟貿公司食堂作為制止餐飲浪費示范點,通過打造樣板、以點帶面,全面推廣“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理念。該公司食堂的“零廚余”優秀做法作為示范榜樣刊登在學習強國上,并先后獲得了“東莞市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范食堂”“廣東省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范單位”等榮譽稱號。

          農貿市場打造成民心工程

          東莞全市有572家農貿市場,目前已推動557家改造提升,比例達97.38%,市場提升數量和比例居廣東全省第一。這些改造提升后的農貿市場環境整潔、業態惠民,相關經驗榮獲全國"推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優秀案例,入選2024年度全市"百千萬工程"典型培育計劃和案例。

          在農貿市場改造提升上

          東莞堅持高位統籌推進,市主要領導先后擔任全市農貿市場提升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分管市領導任常務副組長,成立以市鎮兩級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分類分批推進全市農貿市場改造提升。

          制定農貿市場提升行動方案及升級改造等6套子方案和指引,特別是改變價高者得承包模式,積極引導村集體農貿市場采用發包磋商形式選定優質經營管理方,有效推動村集體市場開展升級改造。

          制定了升級改造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一場一策開展農貿市場提升,推動輻射人口多、經營效益好、配套設施足的農貿市場進行升級改造,市場面貌煥然一新。

          為強化食用農產品安全監管,筑牢民生安全屏障

          2024年,東莞全市農貿市場食用農產品自檢100多萬批次,組織培訓農貿市場快檢員600多人。

          樹立農貿市場及周邊融合管理理念,推動城管部門進入農貿市場進行衛生環境監管執法,推動市場監管部門針對性加強市場周邊食品安全、計量監管等執法。

          開展集貿市場計量專項整治行動,設立價格監測點,推動農貿市場設立消費維權服務站和黨員調解崗,為農貿市場消費者營造放心消費環境。

          打造“莞籃子”“有榕集市”“禧籃子”等品牌市場,全面提升農貿市場品牌價值。

          結合東莞本土特色文化,如推動高埗第一綜合市場融入當地非遺美食主題元素,在虎門大市場建立疍家文化特色展廳等,將農貿市場建設打造成為了展示東莞文化與城市形象的立體窗口。

          以農貿市場為中心,將市場和周邊商圈整體開展聯動改造,有效提升了市場及周邊營商環境。

           
          編輯:qysb005

          標簽:

          中國企業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中國企業新聞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中國企業新聞網的書面許可, 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河南企業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 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 必需取得中國企業新聞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企業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 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圖片欣賞
          頻道推薦
          內容推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