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財經 公益 彩店 奇聞 速遞 體育 提點

          首頁
          你現在的位置:

          “老壇酸菜方便面重返超市”上熱搜,土坑腌菜整改好了?

          2022-04-13 15:55:30    來源:食品有意思    作者:   編輯:qysb005

          近日,在昆明部分超市,老壇酸菜方便面重回貨架。與其一起的,還有嵩明縣市場監督管理局2022 年3月23日出具的《行政建議書》等文件。文件稱經過核查和檢測,該地區銷售的方便面未發現315晚會涉及的供應商,并且供應商資質齊全,生產條件符合相關要求。

          目前從銷量上反饋,消費者對重返貨架的老壇酸菜仍心存疑慮,這很正常。小編關心的是,“土坑酸菜”這一腌制酸菜的方法,是否普遍?以及除了土坑腌芥菜,是否還有其它腌菜中招。由于沒有特殊的信息渠道,小編只能試圖從往期的新聞報道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土坑白菜

          早在2007年12月,半島晨報《土坑臟水里腌出“無公害”酸菜》就報道過大連市甘井子質監分局依法查封家合醬菜廠的新聞。執法人員在一個農家院里發現5個長10余米、寬6米的大土坑。大坑里腌漬的酸白菜用發黑的塑料布兜著,腌酸菜的水相當渾濁,并散發著酸臭味道。

          如果不被發現,成噸的這種土坑酸菜將披著“東北風味家合酸菜”“綠色無公害”的包裝流入餐飲行業。所以,東北的酸白菜也可以用土坑腌,而且“土坑”出現時間至少向前推進15年。

          土坑黃瓜

          2011年3月,天水晚報刊登了一則報道《挖個大土坑 光腳“腌”黃瓜》。講的是幾個山東臨沂客商,到云南省保山市收購了上千噸黃瓜卻不著急賣出。而是在保山市隆陽區潞江鎮澡塘村320國道旁租了片地,挖了好幾個大土坑,用鹽腌制買來的黃瓜,表面僅用一層塑料薄膜覆蓋。來往車輛卷起的灰塵直接落到了池子上方。

          由于腌黃瓜的氣味實在難聞,加上鹽水滲漏到了周邊農田,村民不得已進行了舉報。但執法人員來檢查之后卻犯了難,原來這些黃瓜腌好之后是要運往山東,賣給醬菜廠進行再加工。雖然直覺上覺得這批腌黃瓜有問題,但所有檢測結果都是未超標。由于沒有執法依據,執法人員無法對其進行管制,只能先責令其賠償農戶損失,等待工商部門進一步處理。可見,黃瓜也能用“土坑”的方式腌制。

          技術“創新”土坑腌菜

          2011年4月,四川農村日報有篇報道《土坑腌青菜技術簡單效益好》,是以肯定的態度,講述了成都市青白江區福洪鄉進步村的致富之路。因為是正面報道,所以對土坑酸菜的工藝和利潤介紹的很詳細。村民們會將采收的青菜埋入事先挖好的土坑。封口以后,鹽漬兩三個月就可以賣了,都是泡菜廠家直接到地頭來拉。

          報道還介紹了土坑的挖掘方法:“土坑開挖出來之后,再用人工對坑底及坑壁進行平整。此后,在坑底、坑壁四周蒙上塑料薄膜,以防止鹽水滲漏。土坑一般要蒙兩層薄膜,一層舊的,一層新的,一方面防滲,一方面節約成本。薄膜每年一換,根據坑的大小,薄膜大概要一兩百元。”“封口時只需把墊底塑料薄膜的多余部分翻過來蓋在菜上,再在上面加蓋一層薄膜。之后,在薄膜上覆蓋深約1寸的泥巴,把坑的四周邊緣壓緊就行了。”

          報道還介紹“進步村種植青菜已經有8年了,種植面積達七八百畝,一般畝產6000公斤—6500公斤,高的可達7500公斤—8000公斤。經過腌漬的青菜,1噸新鮮青菜多賺近400元,1畝至少可以多收入2400—2600元。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土坑酸菜并非某幾個工廠或某幾個農民的個人行為,而是由需求催生出的整個腌菜產業鏈的現象,”土坑“只是這個產業鏈的最上游。而這些土坑,極可能遍布大連、云南、四川、河南等全國各個腌菜原材料產地。之前也并非沒有媒體報道,只是315晚會,讓這個問題突然暴露在國人面前。

          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土坑腌菜的問題肯定不會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從根本上解決。并且由于目前并沒有什么太好的檢測方法,這給監管也帶來了很大難度。但從側面也說明,這種腌菜方式并不會對健康造成確鑿的影響,更多的可能是心里方面的傷害……我國的食品安全建設,任重而道遠。

          標簽: 執法人員 塑料薄膜

          中國企業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中國企業新聞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中國企業新聞網的書面許可, 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河南企業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 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 必需取得中國企業新聞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企業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 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圖片欣賞
          頻道推薦
          內容推薦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1-2013 www.olpdyo.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業時報 版權所有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注明出處

          滬ICP備2020036824號-14

          聯系網站:wangzhan22@sina1.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