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食品安全”答記者問
最近法制日報做了一個關于“兒童食品安全”的報道,人民日報官微轉發了,其中引用了我的一些觀點。但是很遺憾,文章的總體導向是錯誤的,依舊呼吁建立專門標準。所以我把記者采訪的問題及完整回復貼出來(原汁原味無刪改),供參考。
報道摘錄: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專家指出,目前,我國并沒有設置專門的“兒童食品”分類,“兒童食品”缺乏專門的法律法規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更像是一種營銷手段。呼吁加大監管力度,對“兒童食品”設置相應的食品標準,提高準入門檻;同時多渠道加強對家長的營養知識教育,讓家長理性挑選真正適合孩子食用的食品。
1. 您如何看待兒童食品市場火爆的現象?在您看來,現有的兒童食品商品是否能真正滿足兒童健康成長的需要?
答:兒童食品并非食品分類,而是“針對兒童營銷”的食品,類似的還有老人,孕婦,青少年等等。之所以火爆,當然是因為溢價高,好掙錢,細分市場本來就是一種常見營銷策略。
現有食品(包括普通成人食品)完全可以滿足孩子發育需要,只是需要家長自己來合理選擇和搭配。這一基本道理其實適用于除了嬰幼兒以外的成人和兒童。
2. 調查發現,現有部分兒童食品商品僅靠可愛的外形包裝、造型等設計成分,即可在產品名稱中標注有“兒童”食品字樣,從而吸引兒童及其家長購買。然而,這些產品往往和成人食品配料并無明顯差別。您如何看待這一現象?這是否意味著所謂“兒童食品”的門檻過低?
答:前面說了,因為這是一個營銷概念,所以也不存在門檻過低的問題,它的門檻就是普通食品一樣的門檻。我給孩子就是買普通成人食品,我吃什么,她就吃什么。
3.目前來看,同樣明確標注有嬰幼兒、兒童專用的奶粉類食品,有明確的國家標準。例如,2021年3月,國家衛健委發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嬰兒配方食品》《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較大嬰兒配方食品》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幼兒配方食品》3項標準。正是因此,奶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嚴格質檢和把控。與奶粉相比,其他所謂的兒童食品商品是否缺乏國家標準限制,從而導致現實中缺乏監管?兒童食品是否需要設置更加專業而有針對性的國家標準?
答:“沒有兒童食品安全標準”是對食品法規體系的嚴重誤解。之前經常有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這個“兒童食品安全標準”,實際上這是沒有必要的,也是勞民傷財的,從專業角度,你根本提不出它與普通食品任何不一樣的安全指標(包括添加劑)。
所謂的“不健康”也是營養范疇,是合理搭配和適度消費的問題。不要總想著用食品安全標準解決一切問題,那樣只會越來越亂。
4. 針對目前兒童食品市場亂象,您認為應該從哪些方面進行改善?
答:個人觀點,一是規范針對兒童的營銷行為,二是要教育消費者,尤其是家長,如何選擇以及如何搭配。孩子吃的問題主要不是安全問題,而是吃太多或不均衡。
安全問題可以怪生產廠家和監管部門,營養問題得怪自己,大家都喜歡把責任推給別人,不愿承認自己的問題。
后記。請思考一個問題:讓你進入一個超市,將貨架上的“兒童食品”挑出來。然后回答:這些“兒童食品”成人能吃嗎?挑剩下來的“成人食品”兒童能吃嗎?現在你告訴我,什么是兒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