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財經 公益 彩店 奇聞 速遞 體育 提點

          首頁
          你現在的位置:

          農業貿易百問| 新冠疫情后全球農產品技術性貿易措施發展如何?

          2022-04-24 14:36:32    來源:農業貿易促進微信號    作者:   編輯:qysb005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采取相關衛生措施使全球商品和服務貿易受到較明顯影響。而農產品因其特殊生物性特征,在技術性貿易措施領域受影響尤為突出。疫情暴發以來,全球SPS(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和涉農TBT(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發展有何特點呢?

          疫情后農產品技術性貿易措施數量如何變化?

          SPS措施2020年增長較多,涉農TBT措施2021年增長更明顯。2019年,WTO收到成員提交的SPS和TBT通報數量(通報數量統計口徑為:initiated,即啟動措施,下同)分別為1225項和2074項,其中涉農產品TBT通報數量為907項(SPS措施大多涉及農產品和食品,因此不再單獨劃分)。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2020年WTO收到成員提交的SPS和TBT通報數量分別為1515項和2043項,其中涉農產品TBT通報數量為1023項。SPS措施數量明顯增加,幅增為24%,涉農TBT措施數量增長相對緩慢。2021年WTO收到成員提交的SPS和TBT通報數量分別為1265項和2584項,其中涉農產品TBT通報數量為1453項。SPS措施數量有所回落,涉農TBT措施數量增加迅猛,增幅達42%。總體看,WTO成員為保障自身農食產品供給安全,在技術性貿易措施領域相對活躍。

          疫情后哪類農產品受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最大?

          動物及產品受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最大,疫情后通報數量持續增加。WTO技術性貿易措施通報中將農產品分為四大類:一是動物及產品,二是植物產品,三是動植物油脂及蠟,四是食品和飲料等。2019年WTO收到成員提交通報措施中,涉及動物及產品的SPS和TBT通報數量有591項。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2020年有687項,2021年有785項。疫情發生后年均增長近百項。而涉及植物及產品、動植物油脂及蠟的通報數量疫情發生后增速放緩,食品和飲料等通報數量疫情發生后有所回落。

          疫情后哪些WTO成員通報措施數量最多?

          發展中成員提交通報數量占比更高,發起通報數量最多的前三名為巴西、坦桑尼亞和泰國。疫情發生后的2020—2021年,提交涉農產品通報數量超過100項的成員共有8個,依次為巴西312項,坦桑尼亞267項,泰國177項,日本176項,烏干達152項,歐盟127項,加拿大113項,肯尼亞109項。其中,發展中成員占比超過六成,分列第1、2、3、5、8位,是發起技術性貿易措施通報的主要力量。

          疫情后涉及我國的技術性貿易措施通報有何特點?

          疫情發生后,泰國提交的針對我國農產品的通報最多,多涉及動物及產品,內容主要為動物疫病相關措施。2020—2021年,WTO成員提交僅針對我國農產品的通報有35項,都為SPS。

          從通報成員看,近兩年針對我國農產品提交的技術性貿易措施通報數量最多的成員為泰國(14項),其余成員依次為俄羅斯、歐盟、巴西、秘魯、哈薩克斯坦、毛里求斯、新西蘭、英國、美國、智利,發展中成員通報占比超六成。

          從通報產品看,近兩年針對我國農產品的技術性貿易措施通報中涉及最多的是動物及產品,占比超五成;植物產品位列其次,占比達三成;食品和飲料等占比不足10%,動植物油脂僅有1項。

          從通報內容看,近兩年針對我國農產品的技術性貿易措施通報中有過半通報涉及內容為動物疫病,如禽流感、非洲豬瘟,泰國對我國通報措施主要為這類。有1/5左右和新冠肺炎疫情相關,如哈薩克斯坦、毛里求斯、俄羅斯都曾在疫情之初發布對我國實施進口限制措施。另外,約有1/4的通報涉及植物病蟲害,秘魯、美國、新西蘭、智利、英國對我國通報主要在該領域。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針對我國產品農獸藥殘留方面的通報較少,只有歐盟進行過通報。

          標簽: 食品和飲料 數量最多 哈薩克斯坦

          中國企業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中國企業新聞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中國企業新聞網的書面許可, 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河南企業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 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 必需取得中國企業新聞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企業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 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圖片欣賞
          頻道推薦
          內容推薦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1-2013 www.olpdyo.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業時報 版權所有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注明出處

          滬ICP備2020036824號-14

          聯系網站:wangzhan22@sina1.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