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財經 公益 彩店 奇聞 速遞 體育 提點

          首頁
          你現在的位置:

          災害應急丨2022年5月廣西淡水魚養殖病害預測預報

          2022-05-07 10:08:42    來源:廣西農業農村廳微信號    作者:   編輯:qysb005

          5月氣溫將逐步升高,普遍進入漁業生產旺季。廣西各地的養殖水溫也逐漸回升至20℃以上,養殖水體中各種病原微生物大量滋生;同時,春夏交替,天氣多變,養殖動物應激源增加導致免疫力下降,水生動物極易出現疾病。根據近年同期廣西水產養殖病情測報數據和今年天氣情況,廣西特色淡水魚創新團隊對5月淡水魚易發疾病進行了預測,供參考。

          一、病情預測

          五月份淡水魚養殖常見多發病主要有:

          細菌性敗血癥、草魚出血病、加州鱸魚虹彩病毒病、錦鯉皰疹病毒、鯽魚造血器官壞死癥、爛鰓病、赤皮病、腸炎病、小瓜蟲病、車輪蟲病、指環蟲病、三代蟲病等。

          1.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癥:

          病原主要為嗜水氣單胞菌和維氏氣單胞菌,危害草魚、鯽魚、鰱、鳙等多種淡水魚類,水溫在9℃~36℃均流行,具有病程急、死亡率高等特點,該病可通過病魚以及病菌污染的餌料、用具、水源等途徑傳播,鳥類捕食病魚也可造成疾病在不同養殖池間傳播。各淡水養魚地區均需重點防控。

          2.草魚出血病:

          病原為草魚呼腸孤病毒,主要危害草魚及青魚,發病水溫為20℃~30℃;患病魚出現鰓蓋或鰭條基部出血,解剖查驗發現肌肉點狀或塊狀出血、腸壁充血、肝脾充血等癥狀。各草魚養殖特別是當年魚種養殖地區需重點防控。

          3.加州鱸魚虹彩病毒病:

          病原為大口黑鱸虹彩病毒,主要危害加州鱸魚,該病一般在夏季爆發,30℃的水溫是病毒和人工感染實驗的理想溫度。感染的鱸魚一般浮于水面,大多沒有肉眼可見的典型癥狀,剖檢可見魚鰾膨大,布滿紅色氣腺,有時魚鰾中有黃色或褐色蠟樣分泌物。各加州鱸魚養殖地區需重點防控,加強苗種檢疫。

          4.錦鯉皰疹病毒病:

          病原為鯉皰疹病毒Ⅲ型(又稱錦鯉皰疹病毒),主要危害鯉、錦鯉及其變種,發病水溫為18℃~28℃。病魚停止游泳,皮膚上出現蒼白的塊斑與水泡,鰓出血并產生大量黏液或組織壞死,鱗片有血絲,魚眼凹陷。患病魚在1~2日內就會死亡。鯉魚、錦鯉養殖地區應重點予以關注并做好預防。

          5.鯽魚造血器官壞死癥:

          病原為鯉皰疹病毒II型,主要危害鯽、金魚及鯽雜交變種,發病水溫為22℃~28℃。患病魚體色發黑,體表以廣泛性充血或出血為主要癥狀,尤其以鰓蓋、下頜、前胸和腹部最為嚴重。患病魚鰓絲腫脹,瀕死魚鰓血管易破裂而出血,解剖后可見淡黃色或者紅色腹水,肝、脾、腎等器官腫大、充血,鰾壁出現點狀或斑塊狀充血。

          6.爛鰓病:

          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魚病,傳播快,病程長,一經發病便難控制其蔓延。爛鰓病主要有兩種:寄生蟲性爛鰓病和細菌性爛鰓病(病原為柱狀嗜纖維菌)。該病在水溫15℃以上易發生和流行,危害品種主要有草魚、青魚、鳊魚、白鰱,應引起相關養殖區域的重視。

          7.赤皮病:

          病原為熒光假單胞菌,主要危害草魚、青魚、鯉魚等多種淡水魚類,一年四季都有流行,特別是當捕撈、運輸、放養使魚體受到機械性損傷或凍傷,以及魚體表被寄生蟲寄生而受損時,病菌更易侵入,引發疾病,應引起相關養殖區域的重視。

          8.細菌性腸炎病:

          病原為腸型點狀氣單胞菌,草魚、青魚最易發病,鯉、鳙也有發生。草魚、青魚流行時間為4~10月,水溫在18℃以上開始流行,流行高峰水溫為25℃~30℃。此病常和細菌性爛鰓病、赤皮病并發。

          9.小瓜蟲病:

          病原為多子小瓜蟲,主要危害各種淡水魚的苗種和觀賞魚,繁殖適溫為15℃~25℃,寄生處形成小白點。各淡水養魚地區均需重點防控。

          10.車輪蟲病:

          主要危害魚苗和魚種,適宜水溫20℃~28℃;養殖水體有機質高、水質較差時易多發,連續陰雨天也容易暴發此病。

          11.指環蟲病:

          是一種常見多發性寄生蟲病,主要寄生在草魚、鰱魚、鳙魚、鯽魚、羅非魚等鰓上,適宜水溫為20℃~32℃,主要靠蟲卵和幼蟲傳播,是養殖魚類苗種階段的常見疾病之一。

          二、防控措施

          預防

          1.適時分塘,降低池塘養殖密度。

          操作過程應注意避免魚體受傷或引起應激反應。

          2.做好清塘、消毒工作。

          開展養殖工作前,采用1000ppm聚維酮碘(10%含量)對養殖池、工具等浸泡或擦洗20min~30min,殺滅病原微生物,使用200mg/L的生石灰或20mg/L的漂白粉進行池底消毒;有條件的可以清理池塘底部的淤泥維持在10cm左右,并經適當的暴曬處理,減少致病菌生存渠道,降低池塘中之有害致病菌數量,從而達到預防水產病蟲害發生的目的。

          3.建立科學的養殖管理制度。

          注意改良池塘底質和水質,培養出“肥、爽、嫩、活”的水體,為魚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增強魚的體質,提高抗病能力。制定完善的換水制度,根據水質的變化情況,及時向池塘注入新水,保證水質良好。

          4.投放健康苗種。

          選購苗種時,須經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合格(或有實驗室檢測報告);或從已經列入國家、省級水生動物疫病監測計劃,經監測結果為陰性的苗種場購進苗種。在投放苗種前,注意對苗種進行消毒,以防帶入病原;還要嚴格控制苗種的放養密度。

          5.加強飼養管理,提高魚體抗病力。

          結合養殖場疾病的流行特點和流行趨勢事先選擇藥物進行預防,做好水體的消毒工作。杜絕不合理的藥物使用現象,養殖生產操作過程中,謹慎操作,避免魚體受傷。

          6.及時報告疫情。

          在生產過程中,一旦發現養殖品種出現大規模發病和大量死亡現象,要及時向當地水產技術推廣部門(水生動物疫病防控機構)報告,由專業獸醫進行診治,明確具體致病源后選擇對癥藥物進行治療,確保治療的針對性,并采取相應措施防止病情的擴散。

          治療

          1.防治魚類細菌性疾病:

          加強池塘水質的監測,定期做好水體消毒工作,加強定時巡塘等日常管理工作,對于已發病的魚塘,應及時采集病樣送相關單位診斷病原并結合藥敏試驗選用合適的國標漁藥對因、對癥治療。

          2.預防魚類病毒性疾病:

          應加強對親本和苗種檢驗檢疫工作,確保無疫病親本和苗種引入;在飼料中可適量添加維生素C等提高機體免疫力;對于草魚出血病,可選擇注射草魚出血病滅活疫苗進行預防。

          應急管理措施

          1.發現魚有發病跡象,及時撈出進行無害化處理。

          2.采取增氧措施,保持水體中氧氣含量在6mg/升以上。

          3.工具專池專用,避免交叉污染。

          4.魚發病時謹慎使用消毒劑、抗菌藥物、殺蟲藥物,不要移動魚,以減少應激。

          5.控制疾病傳播。養殖工具定時消毒和曝曬,養殖尾水需經消毒處理后排放。

          6.減少投喂量和投喂次數。

          7.養殖戶可以在發病初期及時捕撈健康成魚上市,減少經濟損失。

          此外,疫情期間疾病防控:

          各養殖場(戶)要密切關注本市疫情防控形勢,切實加強科學管理,預防因銷售不暢,物資短缺等造成病害問題;可充分利用網絡等信息渠道,拓寬物資購買途徑,積極籌備苗種、飼料等養殖生產必備物資,適時調整生產計劃,積極主動做好養殖生產管理工作。

          標簽: 草魚出血病 加州鱸魚 虹彩病毒

          中國企業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中國企業新聞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中國企業新聞網的書面許可, 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河南企業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 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 必需取得中國企業新聞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企業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 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圖片欣賞
          頻道推薦
          內容推薦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1-2013 www.olpdyo.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業時報 版權所有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注明出處

          滬ICP備2020036824號-14

          聯系網站:wangzhan22@sina1.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