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信息:食品領域2021年海南省科技計劃三亞崖州灣科技城自然科學基金聯合項目擬立項項目公示
食品伙伴網訊6月17日,海南省科學技術廳、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公示了2021年海南省科技計劃三亞崖州灣科技城自然科學基金聯合項目擬立項項目,共99項,合計安排經費792萬元。其中,涉及食品領域27項。
食品領域2021年海南省科技計劃三亞崖州灣科技城自然科學基金聯合項目擬立項項目表
序號
| 項目名稱 | 申報單位 | 負責人 | 擬支持經費 (萬元) |
4 | 斑節對蝦來源黃嘌呤氧化酶抑制肽的發掘與作用機制研究 | 中國海洋大學三亞海洋研究院 | 孫建安 | 8 |
6 | PpyBZR2與PpyMYC2互作調控赤霉素生物合成調節梨休眠的分子機制 | 海南浙江大學研究院 | 王旭旭 | 8 |
7 | 野生大豆高蛋白優異等位變異的挖掘、互作分析及育種利用 | 三亞南京農業大學研究院 | 王吳彬 | 8 |
8 | 玉米側根發育缺陷突變體zmlrd2的基因克隆與功能解析 | 河南大學三亞研究院 | 胡筑兵 | 8 |
9 | 基于多孔淀粉穩定的諾麗酵素高載量噴霧干燥顆粒成粒機制及特性研究 | 三亞南京農業大學研究院 | 張闖 | 8 |
16 | 倍半萜激素合成關鍵基因JHAMT及相關 microRNA在凡納濱對蝦生長發育中的功能 | 中國海洋大學三亞海洋研究院 | 屈哲 | 8 |
24 | 基于五指山小型豬構建精準模擬病人基因突變的科凱恩氏綜合癥疾病模型研究 | 三亞豬種質資源創新研究院 | 謝精科 | 8 |
28 | 熱加工過程中琴文蛤蛋白質變化機制研究 |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崖州灣創新研究院 | 商文慧 | 8 |
29 | 褪黑素調控紅肉火龍果采后保鮮的機理研究 | 三亞中國農業大學研究院 | 王琳 | 8 |
30 | 生長素及其合成基因YUC6在提高菜心花粉耐熱性中的作用研究 | 海南浙江大學研究院 | 劉丹丹 | 8 |
34 | 木薯MeAHL17在細菌性枯萎病應答中的功能及其優異單倍型挖掘 |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三亞研究院 | 王雨 | 8 |
41 | 植烷酰輔酶a雙加氧酶基因OsPAHX5參與調控稻米直鏈淀粉含量的作用機理研究 | 三亞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南繁研究院 | 張鵬 | 8 |
42 | 基因編輯技術介導的內源基因轉錄激活系統的構建及南繁種業的種質創制 | 海南省崖州灣種子實驗室 | 栗戰帥 | 8 |
43 | 一個秈稻雜種夭亡基因HED2的精細定位與候選基因分析 | 海南浙江大學研究院 | 宋婧含 | 8 |
44 | OsGH基因調控水稻高光適應的分子機制 | 河南大學三亞研究院 | 徐秀美 | 8 |
45 | LTA1基因調控水稻分蘗角度的分子機制研究 | 三亞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南繁研究院 | 馮躍 | 8 |
46 | GSK3類激酶抑制油菜素甾醇信號調控水稻耐旱性的機制解析 | 三亞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南繁研究院 | 童紅寧 | 8 |
65 | 大豆胚乳發育的調控機制及其對種子其他性狀的影響 | 河南大學三亞研究院 | 陳敏 | 8 |
67 | RNA修飾在大豆和海南省根瘤菌匹配性中的機制研究 | 三亞中國農業大學研究院 | 李冰 | 8 |
72 | 甘蔗鐮刀菌胞泌復合物組分SEC3對其附著孢形成的調控機制研究 | 海南省崖州灣種子實驗室 | 暴怡雪 | 8 |
73 | 海洋共生菌的新農用活性物質研究 | 三亞南京農業大學研究院 | 嚴威 | 8 |
75 | 普通野生稻適應氣候變化重要基因發掘與全基因組遺傳網絡解析 | 三亞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南繁研究院 | 鄭曉明 | 8 |
84 | 文昌雞腸道微生物培養組學及抗細菌感染合成微生物組構建研究 | 三亞中國農業大學研究院 | 胡永飛 | 8 |
85 | 利用基因敲除小型豬模型研究載脂蛋白A5在動脈粥樣硬化發生中的作用及機制 | 三亞豬種質資源創新研究院 | 閆海釗 | 8 |
86 | 一株耐鹽生防菌的豇豆枯萎病菌抗病能力評估及其微生態抗病機制研究 | 三亞市熱帶農業科學研究院 | 吳小燕 | 8 |
87 | ZmFT9-2調控玉米開花期與光周期反應的分子機制研究 | 河南大學三亞研究院 | 李知 | 8 |
93 | 崖州灣區水稻對重金屬的吸收積累特征及生物阻控研究 | 三亞南京農業大學研究院 | 徐莉 | 8 |
(來源:海南省科學技術廳)
2021年海南省科技計劃三亞崖州灣科技城自然科學基金聯合項目擬立項項目表.pdf 原文鏈接:http://dost.hainan.gov.cn/xxgk/xxgkzl/xxgkml/202206/t20220617_3213691.html
本文由食品伙伴網食品資訊中心編輯,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取得授權后轉載,請聯系news@foodmat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