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財經 公益 彩店 奇聞 速遞 體育 提點

          首頁
          你現在的位置:

          精選!“味精真的被誤解太久了”上熱搜,你多久沒吃味精了?

          2022-10-26 10:04:43    來源:食品有意思    作者:


          (資料圖片)

          近日,一條“味精真的被誤解太久了”的消息上了熱搜。記得小時候,廚房里的味精地位幾乎和鹽一樣,做菜時總要放一點提鮮。可能是由于外形問題,味精這種白色結晶的顆粒形態,實在太容易讓人聯想到化學合成的工業產品了。

          其實味精的制作過程出乎意料的“生物”。味精是以大米或淀粉為原料,經過谷氨酸菌的發酵,通過細菌來合成的。最后再進行提純和結晶,得到純度高達99%的谷氨酸鈉,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味精。味精的外表,正是由于其高純度決定的。就像鹽、糖、小蘇打一樣,純度越高,外表看起來越“化學”。

          而且味精本身也不算人類的“發明”,只能算“發現”。1908年,是日本科學家池田菊苗,從海帶的成分中分離出了谷氨酸鈉。可以說味精從“出身”到“生產”,都是很“綠色”的。味精也是現實生活中,我們最常用的一種增鮮劑。

          雖然現在家中直接用味精的場景少了,但味精并沒有消失,而是藏在其他調味料背后,作為主要的增鮮成分。比如看一眼雞精的配料表就會發現,排在第一位的配料就是味精。也就是說雞精的成分中,味精的含量是最多的。還有雞精的衍生品,蔬菜精、蘑菇精……配料表第一位都是味精。

          這么看,味精可真是調味品界的“勞模”,“挨著最多的罵,干著最多的活”。除了上面這些調味品,醬、醬油、耗油、腐乳、料酒、薯片、蝦條、辣條、方便面、面包等都可以加入味精。在如今這個時代,就算做菜不用味精,通過其他調料、零食、餐館、外賣等途徑,也會不斷地攝入味精。

          對于味精,其實只要記住兩點就行了。首先味精和其他氨基酸鹽一樣,不太耐熱。味精長期受熱或加熱到120℃時,會生成有毒無鮮味的焦性谷氨酸,即羧基吡啶酮。雖然不是劇毒物質,但也沒什么營養。所以味精最好在出鍋前少放一點就夠了。

          其次,3歲以下的兒童,應該培養清淡的口味,讓孩子們熟悉食物本身的味道。除了適量用鹽,像味精、醬油、耗油、香料等調味料,盡量少用或不用。

          味精的發明和使用,主要還是為了人們方便。海帶、紫菜、蝦米、蘑菇等很多食材中,都含有天然的鮮味成分,只不過含量并不高。想要把他們的滋味完美地發揮出來,需要非常高超的廚藝和食材配比。而以味精為代表的鮮味劑,很直接粗暴的解決的這個問題,讓普通的飯菜也變得有滋有味起來。但這并不是說人們離開味精就不行,吃不吃味精,選擇權還是在我們自己手里。

          編輯:qysb005

          標簽: 谷氨酸鈉 還是為了

          中國企業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中國企業新聞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中國企業新聞網的書面許可, 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河南企業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 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 必需取得中國企業新聞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企業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 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圖片欣賞
          頻道推薦
          內容推薦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1-2013 www.olpdyo.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業時報 版權所有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注明出處

          滬ICP備2020036824號-14

          聯系網站:wangzhan22@sina1.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