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熱議:【進出口食品安全】國際素食日 | 肉食“偽裝者”——大豆蛋白出口指南
每年的11月25日是國際素食日,其主要目的是以關懷動物為基礎,推廣植物性飲食取代動物性飲食。近年來,隨著素食文化的流行,仿葷食品漸漸進入了大家的生活,以大豆蛋白為原料制作的素雞、素火腿等各種新潮仿葷食品備受歡迎。
素肉代替“葷菜”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為什么選擇素食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少吃肉食。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有些人是為了減肥或保持體形,有些人是為了更健康而少吃肉。相比來說,少吃肉、多吃蔬菜的人患上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更低。還有些人則是出于對環境的擔憂而少吃肉。
早期的素肉
用植物原料做成的素肉在中國一直很受歡迎。千百年來,中國人發明了不少用植物原料做成“葷菜”的方法。比如:用山藥做無肉雞爪,用豆絲面做魚翅。
素肉怎么做
素肉制造商通常使用大豆蛋白、豌豆蛋白、大米蛋白以及小麥面筋等多種配料,調制出肉的口感和味道。素肉有著良好的纖維狀結構,產品口感類似于肉類,是一種理想的肉制品添加物,提高肉制品中蛋白的含量。
素肉原材料——大豆
營養1
蛋白質
大豆中蛋白質含量35%左右,必需氨基酸的組成和比例與動物蛋白相似,而且富含其它谷物蛋白缺乏的賴氨酸;當大豆制品和谷類食物搭配食用,可以發揮蛋白質互補作用,顯著提高蛋白質的營養價值,是與谷類蛋白互補的天然理想食品。
營養2
脂肪
大豆脂肪含量15%~20%,且以不飽和脂肪酸居多,還富含鈣、鉀、大豆磷脂、大豆異黃酮、B族維生素、鐵和磷等營養素。因此,大豆制品可謂是素食者的營養佳品。
其它營養
海關助力大豆蛋白走出國門
山東省德州市大豆深加工產業基礎雄厚,在國內外市場占有重要地位,全市年加工大豆能力達120萬噸,大豆蛋白產量占全國40%以上。在這里,一粒大豆經過精深加工,可以延伸出十大系列近60款單品。2022年以來,德州市加工出口大豆蛋白等產品5.4萬噸,遠銷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96個國家和地區。主要產品有大豆濃縮蛋白、大豆分離蛋白、大豆膳食纖維、大豆組織化蛋白等。
出口小貼士
大豆制品出口指南:
1.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注冊登記:
(1)申請人可在辦理市場監管部門市場主體登記的同時同步辦理報關單位備案,市場監管部門按照“多證合一”流程完成登記,并與海關數據共享;
(2)未選擇“多證合一”方式申請的,可通過中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或“互聯網+海關”提交報關單位備案申請,審核合格的,海關在3個工作日內予以備案。
2.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
(1)企業通過“互聯網+海關”或中國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管理系統申請,海關3個工作日內核發《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證明》,備案有效期為長期有效;
(2)出口食品生產企業應確保出口食品生產、加工、儲存過程持續符合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和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安全衛生要求,以及出口國(地區)相關法律法規要求。
3.申報出口:
(1)生產加工企業在對其大豆蛋白產品自檢合格后,由出口商或者其代理人登錄中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等電子平臺向出口食品生產企業所在地海關申請,按要求提供單證電子化信息;
(2)海關對無現場查驗或實驗室送檢指令的,可直接放行;有現場查驗或實驗室送檢指令的,海關按指令要求對出口大豆蛋白進行現場查驗或抽樣送檢;
(3)經海關現場檢查和監督抽檢符合要求的,準予出口并按規定簽發檢驗檢疫證書;對不符合要求的,由海關書面通知出口商或其代理人,不得出口;可進行技術處理的,經技術處理合格后方準出口;不能進行技術處理或者經技術處理仍不合格的,不準出口。
供稿單位:濟南海關 編輯:qysb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