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熱點!陜西通報8批次不合格食品 檢出農藥殘留超限值、微生物污染等問題
今日,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了近期抽檢的食用農產品,飲料,餐飲食品,調味品,蔬菜制品,乳制品,肉制品,方便食品8大類食品401批次樣品抽檢結果,有8批次樣品檢出不合格,檢出農藥殘留超限值、微生物污染、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的問題。
其中,有4批次果蔬檢出農藥殘留超限值,分別為:宜川縣愛尚良品超市有限公司銷售的1批次生姜檢出噻蟲胺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陜西永輝超市有限公司西安小寨西路分公司銷售的1批次豇豆檢出噻蟲嗪、噻蟲胺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小岳蔬菜批發配送銷售的1批次豇豆檢出噻蟲胺、噻蟲嗪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寶雞弘中福商貿有限公司銷售的1批次精品香蕉檢出吡蟲啉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資料圖片)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中規定,噻蟲胺在豇豆中的最大殘留限量為0.01mg/kg、在生姜中的最大殘留限量為0.2mg/kg;噻蟲嗪在豇豆中的最大殘留限量為0.3mg/kg;吡蟲啉在香蕉中最大殘留限量值為0.05mg/kg。
還有,2批次飲用水檢出銅綠假單胞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分別為:標稱安康市今安康飲用水廠生產的1批次今安康優質飲用水;標稱漢陰縣朝陽溝山泉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朝陽山泉桶裝飲用水。
銅綠假單胞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廣泛分布于水、空氣、正常人的皮膚、呼吸道和腸道等,易在潮濕的環境存活,對消毒劑、紫外線等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對于抵抗力較弱的人群存在健康風險。《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包裝飲用水》(GB 19298-2014)規定銅綠假單胞菌標準值為n=5,c=0,m=0,單位為CFU/250mL。桶裝飲用水中銅綠假單胞菌超標原因可能是水源水防護不當,水體受到污染;部分企業對環境衛生監管不到位,操作不夠規范,生產過程中交叉污染;流通環節中,存放時間長,水桶多次循環使用增加了二次污染風險。
另外,還有2批次米線檢出脫氫乙酸及其鈉鹽(以脫氫乙酸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分別為:咸陽劉亮亮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銷售的1批次米線;咸陽市秦都區相親一家快餐店銷售的1批次米線。
對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已責成生產經營者所在地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立即組織開展處置工作,采取下架召回不合格產品等措施控制風險;對違法違規行為,依法處理。
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8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23年第4期)不合格樣品信息
(來源: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食品監督抽檢不合格產品信息
相關報道: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8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23年第4期)
本文由食品伙伴網食品資訊中心編輯,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取得授權后轉載,請聯系news@foodmate.net。 編輯:qysb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