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財經 公益 彩店 奇聞 速遞 體育 提點 資訊 綜合 企業 市場

          首頁
          你現在的位置:

          食用野生貝類當心中毒

          2023-06-26 17:06:02    來源:上海疾控微信號    作者:

          暑期旅游高峰即將到來,去海濱感受大海的無邊無垠是許多人的選擇,海風+海鮮頓時暑意盡消。在享受美食的同時,疾控君提醒大家也要注意飲食安全。根據近期的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發布的預防食源性疾病提示,在赤潮發生時要警惕貝類中毒,渤海區域一般在5月份,東海6月份高發。

          省流版


          【資料圖】

          麻痹性貝類毒素的毒力是眼鏡蛇毒液毒力的80倍,中毒后病死率為5%-18%。

          應在正規渠道購買,赤潮暴發期不食野生貝類。

          一旦有癥狀,先催吐,后就醫。

          麻痹性貝類毒素的毒性很強

          近年發現的高危貝類主要是貽貝(又稱海虹、淡菜)和蛤蜊等,主要以麻痹性貝類毒素為主,貝類中各組織器官麻痹性貝類毒素的毒性高低依次是:消化腺>裙邊>鰓>性腺>貝柱,人一旦吃了含有毒素的貝類就會中毒。

          麻痹性貝類毒素是一種神經毒素,總共分為4類:石房蛤毒素、新石房蛤毒素、漆溝藻毒素及脫氨甲酰基石房蛤毒素。其中石房蛤毒素發現的最早、毒性最強,其毒力是眼鏡蛇毒液毒力的80倍,對人的經口致死量為0.5-1.0mg。

          赤潮的發生是某些單細胞微藻類在海水中迅速繁殖,大量集結而成。甲藻類中的亞歷山大藻、膝溝藻屬、原甲藻屬等一些赤潮生物種會產生麻痹性貝類毒素,貝類食入或吸附這些有毒藻類,藻類所含有毒物質即進入貝體內并在其中富集。人攝入含麻痹性貝類毒素的貝類后,毒素會迅速釋放并呈現毒性作用。

          當毒素含量超過人類食用安全標準時,就會發生中毒的危險,潛伏期僅數分鐘至20分鐘。癥狀開始表現為唇、牙齦和舌頭周圍刺痛,隨后有規律地出現指尖和腳趾的麻木,隨后麻木發展到手臂、腿部和頸部,病人可以做隨意運動,但相當困難。中毒者可伴有頭痛、頭暈、惡心和嘔吐,最后出現呼吸困難。膈肌對此毒素特別敏感,重癥者常在2-24小時內因呼吸麻痹而死亡。麻痹性貝類毒素是我國海洋赤潮毒素中最常見的毒素之一,其毒性極強,中毒后病死率為5%-18%,尚無特效的解毒方法。

          根據GB 2733-2015《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鮮、凍動物性水產品》的規定,貝類中麻痹性貝類毒素的限量為4鼠單位/克(MU/g)。

          如何預防貝類中毒?

          貝類毒素比較耐熱,一般的烹調加工不易將其破壞,預防貝類中毒,消費者應注意以下2點:

          1

          在購買貽貝等貝類水產品時,挑選放心、有保障的場所,大型超市或者正規農貿(海鮮)市場。

          2

          消費者在赤潮暴發高峰期不要采捕和購買食用野生的貝類。

          懷疑中毒時應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進行催吐處理,并盡快前往醫療機構治療,確保及早排除體內毒素。

          編輯:qysb005

          標簽:

          中國企業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中國企業新聞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中國企業新聞網的書面許可, 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河南企業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 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 必需取得中國企業新聞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企業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 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圖片欣賞
          頻道推薦
          內容推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