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財經 公益 彩店 奇聞 速遞 體育 提點 資訊 綜合 企業 市場

          首頁
          你現在的位置:

          貴州省市場監管局關于謹防米酵菌酸中毒的食品安全警示

          2023-07-30 09:35:59    來源:貴州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作者:

          近日,個別省份出現了食用米酵菌酸污染的涼皮中毒事件。我省也是涼皮、米線(米粉)、米皮等米粉制品的消費大省之一,在暑期高溫潮濕天氣下,涼皮、米線(米粉)、米皮等容易受椰毒假單胞菌污染而產生米酵菌酸毒素,食用易引發中毒。為保障廣大消費者飲食安全,貴州省市場監管局特作如下食品安全消費警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了解認識米酵菌酸

          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簡稱“椰毒假單胞菌”)是我國學者1977年在東北酵米面中毒食品中發現的一種食物中毒菌,為革蘭氏陰性桿菌。該菌在特定溫度和生長條件下可產生小分子毒性代謝產物——米酵菌酸,是引起食物中毒和死亡的關鍵因素。這種細菌在自然界普遍存在,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容易在偏酸pH(5~7)、溫度為25℃~37℃的環境中滋生,特別是高溫、潮濕的夏、秋季非常適宜這類細菌繁殖。米酵菌酸對熱穩定,經100℃煮沸和高壓烹飪也不能破壞,是引起食物中毒和食用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椰毒假單胞菌食物中毒的潛伏期較短,主要表現為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和神經系統受損。潛伏期一般為30分鐘至12小時,少數長達1~2天。米酵菌酸毒素作用的靶器官是肝、腦、腎等人體重要臟器。主要臨床癥狀及體征有:上腹部不適,惡心、嘔吐,輕微腹瀉、頭暈、全身無力。重者出現黃疸、肝腫大、皮下出血、嘔血、血尿、少尿、意識不清、煩燥不安、驚厥、抽搐、休克等。重癥病人多呈肝昏迷,中樞神經麻痹,并因呼吸衰竭而死亡。一般無發熱。目前,尚無米酵菌酸特效解毒藥物,病情及愈后情況與攝入的毒素量有關。

          如發生疑似椰毒假單胞菌食物中毒,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盡快催吐,排出胃內容物,減少毒素的吸收量;及時送醫院救治,針對肝、腦、腎等臟器的損傷程度,對癥治療,降低死亡率。

          二、容易造成米酵菌酸中毒的食物

          谷物發酵食品:酵米面、酸湯子、吊漿粑、糍粑、糯玉米粉湯圓等。

          米粉制品:涼皮、河粉、腸粉(卷粉)、米線、米粉等濕米粉在高溫潮濕天氣下,容易受椰毒假單胞菌污染而產生米酵菌酸毒素,食用易引發中毒。

          薯類制品:粉條、甘薯面、寬粉、紅薯淀粉等。這些食物在制作過程中,如果環境不衛生,原料變質,存儲不當,如泡發過久,存儲環境潮濕都有可能被污染。

          泡發木耳、銀耳:泡發后的銀耳、木耳放置在溫濕環境中極易滋生細菌。

          開口椰子:椰子在被采摘后,存放時間過久會變質,而開口的椰子更容易滋生細菌、真菌,椰毒假單胞菌就是其中一類,變味的椰子水更是千萬不能飲用。

          三、嚴防米酵菌酸中毒

          米酵菌酸毒性雖強,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但是從外環境土壤及銀耳培植環節的跟蹤調查表明,該菌來源于土壤,隨加工原料帶入食品,并在適宜條件下產毒而引起食用者中毒和死亡。迄今為止,我國發生椰毒假單胞菌食物中毒的,主要由家庭自制發酵食品、變質鮮銀耳、濕米粉引起的椰毒假單胞菌食物中毒事件。對于這類食品尤其要引起注意,避免誤食。

          一是不購買衛生不達標的小作坊、小攤販制作、銷售的涼粉、涼皮等食品;二是選購銀耳、木耳等相關食品時,要選擇正規渠道,泡發不可過夜,應及時加工食用;三是沒有標簽標識或者標簽標識中生產日期、保質期、儲存條件等不明確的產品不買;四是仔細閱讀產品標簽,感官異常、超過保質期的產品不買;五是謹慎自制,尤其要謹慎自制谷類制品,如發酵玉米面、濕米粉等,自制不要超量,并當天食用完畢。

          四、食品經營者需嚴格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

          食品銷售者、批發商、餐飲服務單位等食品經營者在購進濕米粉時,要嚴格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做好進貨查驗及索證索票工作,確保來源可追溯,質量有保證。

          儲存銷售散裝的濕米粉應當在儲存容器外或貨架、貨柜等顯著位置上用公示牌或標示牌標明食品名稱、生產日期或生產批號、保質期以及食品生產經營者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事項。

          對于過期未銷售或未加工食用的濕米粉,要及時銷毀處置,做好銷毀記錄(包括圖片和文字等),并采取有效措施確保過期濕米粉不回流經營。

          2023年7月27日

          編輯:qysb005

          標簽:

          中國企業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中國企業新聞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中國企業新聞網的書面許可, 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河南企業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 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 必需取得中國企業新聞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企業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 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圖片欣賞
          頻道推薦
          內容推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