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財經 公益 彩店 奇聞 速遞 體育 提點 資訊 綜合 企業 市場

          首頁
          你現在的位置:

          醫渡科技上市以來營收首次下滑:一年減員385人 機構研報認為近兩年扭虧無望

          2023-07-06 11:56:12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

          中國網財經7月6日訊(記者 劉小菲) 近期,醫渡科技發布了2023財年業績。報告期內,醫渡科技實現營業收入8.05億元,同比下滑35%;年度虧損和經調整凈虧損分別為6.32億元和4.49億元,虧損幅度均有所收窄。

          在收入下滑的背景下,醫渡科技是如何實現虧損幅度收窄的?秘訣就是減成本、賣資產。公告顯示,2023財年,醫渡科技的開支總額為13.76億元,同比減少29.69%,其中銷售及服務成本、銷售及營銷開支、行政開支和研發開支分別為5.3億元、2.72億元、2.32億元和3.43億元,分別下滑了36.7%、34.4%、31.2%和7.1%。

          截至2023年3月底,醫渡科技的雇員總數為1020名,與上年同期的1405名相比減少了385名,其中產品研發及技術人數減少297名,銷售及營銷、一般及行政和醫學部門分別減少24名、63名和1名。2023財年,公司薪酬成本總額為7.78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0.85%。而在脈脈等第三方平臺,有評論稱醫渡科技“裁員從年初裁到年末”、“動不動就整個部門沒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此外,2023財年,醫渡科技還出售了“EVYD BVI”已發行股本的20%,交易對價為5500萬元。這使得醫渡科技的“其他儲備”增加了3.17億元,非控股權益增加了5990萬元。

          三大業務收入全線下滑

          中國網財經記者注意到,醫渡科技于2021年1月15日港股上市,其凈利潤自2019財年以來持續告負,但營收卻是在2023財年首次出現下滑。

          目前,醫渡科技主要開展三大業務,分別是大數據平臺和解決方案、生命科學解決方案、健康管理平臺和解決方案。2023財年,上述三大業務板塊的收入分別為2.22億元、2.53億元和3.3億元,同比降幅分別為50.1%、29.6%和22.4%。

          對于大數據平臺和解決方案的收入“腰斬”,醫渡科技公告中給出的解釋是:受新冠疫情長期影響,若干項目的招標、現場實施及客戶驗收延遲。截至2023年3月31日,醫渡科技向88家頂級研究型醫院、34個監管機構及政策制定者提供解決方案。其中“醫療智能大腦”YiduCore經授權已處理及分析了超過8億名患者的34億多份醫療記錄。

          另據醫渡科技首席技術官閆峻在2023財年業績發布會上,公司正研發醫療大模型,并將于近期在適當的時間針對部分目標場景推出小范圍邀請測試。

          不過,醫療健康大模型訓練對數據、算力和算法以及工程都有著極高的要求。對醫院來說,每一份病歷背后都是一次實踐經驗,病例對醫院來講堪稱“命根子”。那么,醫渡科技是怎么拿到這些病例數據的?隨著監管趨嚴此項業務是否會面臨著更多挑戰?訓練大模型的過程中如何保證信息安全性?中國網財經曾試圖就此采訪醫渡科技,但沒有收到回復。

          有業內人士指出,部分企業的“大模型”目前還是以炒概念為主,目的是獲取融資。民生證券也在研報中指出,“盡管目前表面上大模型百花齊放,但是能夠擁有高質量數據場景助力持續迭代,使得逐步性能逼近ChatGPT的大模型預計最終仍是鳳毛麟角”。

          機構預計公司近兩年仍將虧損

          財報顯示,2023財年,醫渡科技生命科學解決方案板塊收入下滑了29.6%。而在2021財年和2022財年,醫渡科技該板塊的收入分別是1.84億元和3.59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79.3%和95%。截至2023年3月31日,醫渡科技已進行255項臨床研究,包括藥企發起的臨床試驗及研究者發起的試驗。

          而醫渡科技包括“惠民保”等業務在內的健康管理平臺和解決方案板塊,2023財年的收入則同比下滑了22.4%。不過,醫渡科技公告提到,公司持續增加“惠民保”業務的市場滲透率。截至2023年3月31日,醫渡科技中標并服務4省12市,包括江蘇省、福建省、安徽省、陜西省、北京市、深圳市、天津市、寧波市等。

          據悉,醫渡科技已連續兩年擔任“北京普惠健康保”和“江蘇醫惠保1號”的主運營平臺,2023年度這兩大平臺的總參保人數分別在350萬和508萬左右,參保規模較上一年分別增長了14%和58%。但有分析認為,惠民保普遍具有報銷范圍有限、理賠門檻較高、不能保證續保等一系列痛點,醫渡科技未來是否能夠解決這些問題,進而實現可持續發展備受關注。

          此外,醫渡科技表示,公司目前主要通過股東出資、通過在私募配售交易中發行和出售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及IPO所得款項滿足現金需求,這說明公司目前的發展主要靠融資。截至2023年3月31日,醫渡科技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定期存款、保證金銀行存款、受限制銀行結余及存款為35.22億元,能夠完全覆蓋負債。

          近期,華西證券發布研報,給予了醫渡科技“增持”評級,指出醫療信息化政策支撐確定性強,同時在AIGC的高速發展下,認為醫渡科技作為醫療信息化龍頭,憑借行業稀缺的醫療數據積累,有望盡快落地醫療領域的大模型應用。預計公司2023-2025財年營收分別為8.4億元、10.2億元和13.3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6億元、-2.5億元和-1億元,每股收益-0.53元、-0.24元和-0.09元,這說明在華西證券的眼中,醫渡科技近兩年仍然沒有扭虧的希望。華西證券還提醒投資者注意政策落地不及預期、醫療信息化行業競爭加劇、技術革新速度不及預期等風險。

          二級市場上,醫渡科技的發行價為26.3港元/股,截至昨日收盤股價僅為5.57港元/股。

          針對醫渡科技大模型開發的進展、公司何時扭虧、如何提振投資者信心等,中國網財經將保持持續關注。

          編輯:qysb005

          標簽:

          中國企業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中國企業新聞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中國企業新聞網的書面許可, 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河南企業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 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 必需取得中國企業新聞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企業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企業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 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圖片欣賞
          頻道推薦
          內容推薦
          最近更新